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中國歷史上雍正皇帝的真正面目是什麼?

揭祕中國歷史上雍正皇帝的真正面目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雍正(中國清朝皇帝在位1722—1735年) 姓愛新覺羅,名胤禛,廟號世宗,清朝入關之後第三任皇帝。經過衆多兄弟激烈的競爭後取得了皇位,以統治手段嚴苛而聞名。他在政治、經濟上實行了幾項很有影響的改革:“攤丁入畝”,將人頭稅併入土地稅之中,結束了中國幾千年徵收人頭稅的歷史,有利於窮人,也對人口迅猛增長起了作用;加大懲治貪官的力度。他勤政務實的13年統治,纔有了"康乾盛世"。

揭祕中國歷史上雍正皇帝的真正面目是什麼?

網絡配圖

清朝的皇位繼承,沒有采取漢族的嫡長繼承製,就是正妻長子繼承製。 皇長子允褆 因咒魘太子密謀泄露,被奪爵、幽禁 皇二子允礽 理密親王, 即廢太子. 皇三子允祉 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博學多才,成爲乃父學術上的得力助手。精於曆法、數學,奉命編纂了《律歷淵源》、《古今圖書集成》等典籍 .皇四子胤禛 ,即雍正帝 皇十四子允禵 ,胤禛同母弟, 康熙五十七年十月,授撫遠大將軍 雍正改詔繼位諸說中,主要爲奪嫡說和篡位說。

其一,雍正是否奪嫡?如前所說,清朝的皇位繼承沒有實行嫡長制。在清太祖、太宗時,皇位繼承採用滿洲貴族會議推選制。清世祖福臨首用遺旨制,就是在臨終前指定皇三子玄燁爲皇位繼承人,這就是康熙皇帝。康熙的皇位繼承,先是指定允礽爲皇太子,繼而廢,廢而立,又再廢。既然清朝沒有實行“嫡長制”,雍正登極之前康熙並沒有“立嫡”,雍正何嫡之可奪?所以不能說雍正繼位是“奪嫡”。

揭祕中國歷史上雍正皇帝的真正面目是什麼? 第2張

網絡配圖

其二,雍正是否篡位?認爲雍正篡位者的根據是:雍正篡了他的同胞皇十四弟允的位。其理由是: (1)康熙意中的繼承者是皇十四子允,派他做撫遠大將軍,就是讓他立軍功、掌軍權、樹威信以備接班。但是當時康熙已經年老隨時會有架崩的可能,戰爭又是沒有期限的,怎麼可能會不把繼承人放到身邊呢? (2)有的學者認爲康熙臨死之前,沒有留下讓雍親王繼位的遺詔。這份所謂《康熙遺詔》是僞造的。康熙剛死,就傳出雍正黨人將康熙遺囑“傳位十四子”,篡改作“傳位於四子”的說法。共有胤禛改詔、隆科多改詔、年羹堯改詔三種說法。如說康熙臨終前本來發了一道詔諭,叫遠在西寧的撫遠大將軍、皇十四子允緊急回京繼位,卻被步軍統領隆科多捏在手裏不發,改作“傳位於四子”。此屬傳聞,不爲史實。因爲如果康熙帝真有“傳位於四子”的遺囑,那麼: 第一,當時繁體字的“於”寫作“於”,“十”字很難改成“於”字; 第二,當時行文規範是“皇某子”,“於”與“四”之間隔了一個“皇”字,很難改; 第三,滿文爲清朝的國書,如此重要的遺旨應同時以滿、漢兩種文字書寫,滿文又豈能改“十”爲“於”? (3)雍正是否更改名字?有人說:康熙遺囑傳位“胤禎”(皇十四子),因“胤禎”與“胤禛”字形、字音相近,胤禛遂取而代之。後將《玉牒》的名字挖改。雍正又命十四弟改名允禵。這就是“玉牒易名”說。愛新覺羅·胤禛

揭祕中國歷史上雍正皇帝的真正面目是什麼? 第3張

網絡配圖

學界對雍正改名看法頗不一致。一種看法是,皇四子就叫胤禛(ZHēN),皇十四子就叫胤禎(ZHēN),雍正做了皇帝,便命皇十四弟改名允禵。胤禛做了皇帝之後,命他的兄弟將名字中的“胤”字,改爲“允”字,以示避諱。 總之,康熙臨終前立皇十四子允繼位說,可謂是: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既然康熙晚年沒有“立儲”,雍正登極之前康熙沒立“儲位”,雍正何位之可篡?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建成篡了兄長的位;燕王朱棣(Dì)發起“靖難之役”,篡了侄子建文帝的位。康熙死後、雍正登極之前沒有皇帝在位,所以不能說雍正繼位是“篡位”。

歷史上的雍正,公正的來說是很偉大了不起的皇帝.。他接手康熙的皇位時,國庫空虛,貪官污吏橫行,那個時候太平盛世已經衰落了.雍正整頓吏治,清查虧空,設立會考府,實行耗羨歸公,實行養廉銀製度和取締陋規等多項工作.說"雍正一朝,無官不清"是對雍正治理國家的公正評價.。雍正是中國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由於他站在反對利益集團的前端大力改革,所以被那些利益集團妖魔化了,以至於嚴重影響到了今人對他的認知.如果沒有雍正的作爲就不會有乾隆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