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伯溫的悲劇:自知“疾惡太甚”仍“口無遮攔”

劉伯溫的悲劇:自知“疾惡太甚”仍“口無遮攔”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朝至順年間(1333年)進士,擔任過一些地方官,由於爲人清廉正直,仕途頗爲坎坷。這是一個奇人,長相就很奇特,遠遠望去,簡直一副“虯髯客”模樣,一臉絡鰓鬍子,身材修長而魁梧。

劉伯溫的悲劇:自知“疾惡太甚”仍“口無遮攔”

網絡配圖

   他的風格也很奇特,《明史》說他“慷慨有大節,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更奇特的是他的學問。可以說是博覽羣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未卜先知的本領。民間傳說,劉伯溫的“推背圖”,神乎其神,並非全是小說家言。《明史》說:“世所傳爲神奇多陰陽風角之說,非其至也。”所謂“非其至”,意思說這並非他的強項,他的強項在於治國平天下的韜略。無怪乎當時的四川名人趙天澤品評“江左人物”時,首推劉基,讚譽爲諸葛孔明再世。

朱元璋打下浙東,仰慕劉基的才學,與宋濂、章溢、葉琛一起被召往身邊,並稱“浙東四先生”。劉基一到,就條陳“時務十八策”,非同凡響;以後又向朱元璋提出平定羣雄的謀略—先圖陳友諒,後取張士誠,再北伐中原,以成帝業。朱元璋對他幾乎言聽計從,甚至國號大明,也是他的主意,以明朝取代元朝,寓意以明克暗。

由於他是浙東人,受到李善長爲首的淮西集團的排擠。明朝初年大封功臣,李善長封爲韓國公,歲祿4000石;劉基只封爲誠意伯,歲祿240石;李善長官居左丞相(中書省第一把手,即首相),劉基不過是御史中丞(御史臺副長官),沒有多大實權。

朱元璋倒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視爲心腹,每次召見劉基,便屏退左右,長時間密談。劉基也爲知遇之恩而感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前在戰爭時期,每每遇到急難,他勇氣奮發,當機立斷,人莫能測。現在太平了,劉基所談大多是帝王之道。朱元璋洗耳恭聽,從不直呼其名,而叫他老先生,我的子房(張良)。

朱元璋對於淮西集團勢力膨脹有所不滿,厭惡李善長,想另擇左丞相人選。這種重大人事變動,是絕對機密,只能和他一向信賴的劉基商量。劉基一聽皇上要撤換李善長,立即表示反對。於是君臣之間有一場推心置腹的對話。

劉基說:李善長是開國元勳,能調和各路將領。

朱元璋說:他多次要害你,你還爲他講好話,如此高風亮節,我要任命你爲左丞相了。

劉伯溫的悲劇:自知“疾惡太甚”仍“口無遮攔” 第2張

網絡配圖

劉基深知在淮西集團當權的情勢下,他孤掌難鳴,很難在朝廷站穩腳跟,堅決辭謝。並且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房屋如果要調換頂樑柱,必須尋訪大樹,假如用一束小樹來當頂樑柱,房屋肯定倒塌。

朱元璋又徵詢他,楊憲如何?

劉基並不因爲和楊憲有私交而放棄原則,如實回答:楊憲有丞相的才幹,沒有丞相的氣度,丞相必須保持水一般平衡的心態,用義理來權衡一切,而不感情用事。這一點,楊憲做不到。

朱元璋又問:汪廣洋如何?

劉基說:此人過於偏淺,還不如楊憲。

朱元璋又問:胡惟庸如何?

劉基不屑一顧,用比喻的口氣給予否定:這就好比要一匹劣馬去駕車,我擔心他會翻車壞事。

朱元璋提出的候選人都被劉基一一否定,再次重提先前的話題:我的丞相人選,誠然沒有一個超過先生的。言下之意是敦請劉先生出任此職。

劉基已經推辭過一次,見皇上再次提起,立即用堅決而又委婉的語氣推辭:並且說明自身的弱點,不適合擔任丞相之職。他對皇上說:臣疾惡太甚,口無遮攔,一向閒散慣了,無法應對繁雜的行政事務,在這個位子上,恐怕辜負皇上的重託。天下之大,那裏會找不到人才呢?請明主悉心搜求。不過剛纔提到的幾個人,確實並不合適。

這場君臣之間的對話,值得細細玩味。對於朱元璋而言,已經感受到以李善長爲首的淮西集團勢力對皇權的潛在威脅,希望“浙東四先生”之一的劉基取代李善長,起到平衡和制約的作用。對於劉基而言,逐漸領略共同打天下易,共同坐天下難,開始萌生去意,仿效漢初的張良,功成名就,急流勇退。因此一再婉言拒絕朱元璋的敦請,不想捲進權力爭奪,以免招來殺身之禍。

劉基確實有一點先見之明。被劉基否定的那3個人,是朱元璋心目中的人才,先後受到重用,也先後被朱元璋處死。楊憲,洪武三年被處死;汪廣洋,洪武十年被處死;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被處死。難道劉基受到重用後,會是例外?

劉伯溫的悲劇:自知“疾惡太甚”仍“口無遮攔” 第3張

網絡配圖

洪武四年,劉基告老回鄉。他知道自己性剛嫉惡,怕招來禍水,索性隱居山中,與外界隔絕,每天以飲酒下棋爲樂。然而遠離政治漩渦,仍不免於禍。

這時,已經在中書省(中央政府)掌管實權的胡惟庸,不知通過什麼途徑,獲悉劉基在皇帝面前說他無能,懷恨在心,指使他的親信誣陷劉基,說什麼劉基會看風水,在一塊有“王氣”的土地上爲自己建造墳墓,心懷叵測。這一招果然奏效,激起朱元璋的猜忌,下旨剝奪俸祿。劉基懼怕帶來大禍,立即赴京請罪,並且留在南京,顯示心懷坦蕩。

不久,胡惟庸升任中書省左丞相。劉基悲慼至極,感嘆道:希望我先前的“劣馬駕車”預言不靈驗,天下蒼生有福了。如此憂心忡忡,終於病倒了。洪武八年,朱元璋派人把他護送回鄉,不久就病死了。

4年後,劉基的同僚、御史中丞塗節揭發,劉基是胡惟庸毒死的。劉基在南京病重時,胡惟庸派來醫生診治,服了醫生的藥後,病情惡化—“有物積腹中如拳石”。胡惟庸毒死劉基,在《明史》中有多處提到,可謂確證。劉基的長子劉璉,很有才華,洪武十年在江西參政任上,受胡惟庸親信脅迫,墮井而死,則是一個旁證。

這一點,還可以從朱元璋和大臣的談話中得到印證:“後來胡(惟庸)家結黨,(劉伯溫)吃他下了蠱(按:蠱,音古,原意爲寄生蟲,此處意爲毒藥)了。只見一日來對我說:‘上位,臣如今肚內一塊硬疙瘩,諒看不好。’我朝人送他回去,家裏死了。後來宣得他兒子來問,說道脹起來緊緊的,後來瀉得癟癟的,卻死了。這正是着了蠱了。”

值得注意的是,著名明史專家吳晗考證的結論是:“劉基被毒,出於明太祖(朱元璋)之陰謀。胡惟庸舊與劉基有恨,不自覺地被明太祖所利用。”倘若這個考證正確,那麼劉基的悲劇就更令人唏噓了。(作者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