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深扒諸葛亮北伐真實意圖:恢復漢室只是口號?

深扒諸葛亮北伐真實意圖:恢復漢室只是口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蜀漢政權偏居西南一隅之地,國小力弱,其整體實力遠不及曹魏,但“一生謹慎”的諸葛亮卻一反常規,執意率衆五出祁山,北伐曹魏,這與其“謹慎”的性格是相悖的。那麼,諸葛亮爲什麼要北伐?難道真的是爲了恢復漢室嗎?其實不然,雖然“興復漢室”是諸葛亮北伐的口號,但是,諸葛亮北伐的真實目的不止僅此:  一方面,北伐爲蜀漢政權的存在提供合理性,使其不至於降格爲一般的地方割據政權,另一方面,北伐使蜀漢政權內部的荊州集團,東州集團和益州土著集團的矛盾趨於緩和,達到“鬩於牆於牆,外禦其侮”的目的,鞏固了其政權。

深扒諸葛亮北伐真實意圖:恢復漢室只是口號?

網絡配圖

除此之外,清代學者王夫之還認爲,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以攻爲守,“夫公固全局於胸中,知魏不可旦夕亡,而後主不可一隅以光復也,其出師以北伐,攻也,特以爲守焉耳!

其實,諸葛亮北伐還有更加重要的目的:

首先,諸葛亮執意北伐,是爲了樹立威信、鞏固其地位。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在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前,地位是比較低的,並不象《三國演義》中說的那樣,劉備對其言聽計從,諸葛亮當時的職務是臨時設立的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主要從事的是後勤保障工作。

例如劉備據有荊州時,他“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劉備入蜀,他“與關羽鎮荊州”,劉備佔領成都,外出征伐時,他留守後方“足食足兵”以供給。當時,諸葛亮不僅要示好關羽,稱馬超的才幹與關羽相比“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羣也”,而且還要對法正的不法行爲:

“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忍讓着,因爲法正當時正被劉備倚重,“以正爲蜀郡太守,揚威將軍,外統都畿,內爲謀主。”使諸葛亮沒有機會展現其才華,只有到了“白帝城託孤”之時,因爲關羽、法正等人已死,諸葛亮才被劉備視爲肱股之臣,託付後事,史稱“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後來,諸葛亮雖然在平定南中的戰爭中立有功績,但功小而並不能服衆,於是他只好通過北代戰爭來顯示其才華,戰爭中,在諸葛亮指揮下,蜀軍攻取了魏國的武都,陰平兩郡,射殺張郃,並多次取得一些戰役的勝利,使魏軍疲於應付。數次北伐戰爭,確實展現了諸葛亮用人、治軍、理國之才幹,從而確立了其威信、鞏固了其地位。

深扒諸葛亮北伐真實意圖:恢復漢室只是口號? 第2張

網絡配圖

其次、諸葛亮執意北伐,是爲了發現、培養了人才,提高蜀軍戰鬥力。

諸葛亮全面執掌蜀漢政權的時侯,關、張、馬、黃四員大將及龐統、法正等謀臣都已經死去,加上東漢末年的人才大流動已經基本停止,益州又地處西南偏鄙之地,本地人才相對較少,這就使他深感“小國賢才少”而力求改變。

於是諸葛亮在北伐戰爭中發現了文臣中的蔣琬、費褘;武將中的王平,姜維等人才。

史書記載:

將琬在諸葛亮北伐時,留守成都,統領丞相府事,“亮外出,琬常足食兵以相供給”,諸葛亮稱讚他“託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並對後主說:“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而費褘在調解魏延、楊儀間矛盾時“常入其坐間、諭曉分別,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褘匡救之力也”顯示了其才幹,因而受到諸葛亮的賞識。

而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其所識不過十字。”但他卻在街亭之戰中顯示了不凡的才幹,“特見崇顯,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任討寇將軍,封亭侯。”

姜維雖然是魏國降將,但諸葛亮認真考查他後認爲,姜維“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又)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於是加意培養,升拜徵西將軍,在諸葛亮死後,姜維接替了諸葛亮,擔當起了保衛蜀漢政權的重任併爲此犧牲了生命。但而象馬謖這樣紙上談兵的人和象李平(嚴)這樣雖有才幹,卻不盡心爲國的人,卻在戰爭中被剔除了出來。

另外,衆所周知,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蜀軍被殲滅的精銳部隊就有七、八萬人之多,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所率領的蜀軍,實際上是一支新組建的、缺乏實戰鍛鍊部隊,蜀軍街亭之戰的失利,固然與馬謖違抗諸葛亮節度有關,但蜀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又佔有有利地勢的情況下,“而不能破賊爲賊所破”,不正說明,此時蜀軍的戰鬥力遠不如魏軍嗎?遙想當年,老將黃忠,佔有地勢之利,從定軍山上“乘高豉譟”而下,一戰而斬魏將夏侯淵的輝煌勝利,我們就不難理解這時蜀軍的戰鬥力有多差。蜀軍戰鬥力的薄弱,迫使諸葛亮“歷兵講武,以爲後圖”。不過,經過數次北伐戰爭的鍛鍊,蜀軍的戰鬥力大爲增強,並且多次取得了戰鬥的勝利。再次、諸葛亮執意北伐,是爲了拓境就食。

深扒諸葛亮北伐真實意圖:恢復漢室只是口號? 第3張

網絡配圖

早在劉備時期,秦隴涼州一帶就是其覬覦之地。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因劉備已佔領益州,派諸葛瑾索還荊州,劉備回答他說:“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而法正在勸劉備攻取漢中時也說,奪取了漢中,就“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

在馬超投奔劉備的時候,劉備任命其爲“涼州牧”,後來的魏延、姜維也任過“涼州刺史”。而當時涼州並非蜀漢疆土,但劉備、諸葛亮卻已選定了其地長官、可見他們早已有意奪取該地。

而益州原本是一個“蜀土富實、時俗奢侈”的地方。但是,劉備攻取益州時,卻使之受到了一定的破壞。“計益州所仰唯蜀、蜀亦破壞、三分之二,吏民貧困”。於是,蜀漢的社會經濟發展出現了停滯,甚至倒退的現象。

建安二十年(215年)劉備攻樸胡、張飛戰曹軍於三巴;建安二十四年,劉備攻漢中、孟達攻房陵、上庸,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章武元年(221年),劉備討吳戰爭;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平定南中之戰。所有這些戰爭,都消耗了蜀漢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恢復、補充決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

據蜀亡時統計,當時蜀漢政權“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其數字大體與諸葛亮北伐時相當。由此推算,蜀國每六個半人就要養活一個將士或官吏,除去老人、婦女、兒童,大約也就是每兩個勞動力中就有一個人不從事生產活動。

就疆域來說,“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二”,因此,諸葛亮想通過發動北伐戰爭來改變這種狀況,開疆拓土,拓展糧食生產基地並就糧於敵,在渭南“分兵屯田,爲久駐之基”。鞏固蜀國的西大門,以達到他“以戰養戰”的目的。

總之,諸葛亮發動北伐戰爭雖然使蜀漢“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但通過北伐戰爭,諸葛亮展現了其才華、鞏固了其地位,並選拔了人才、鍛鍊了新蜀軍、拓了境、就了食,從而基本實現了其多種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