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晉忠臣卞壼:受到三代皇帝的倚重 父子三人戰死

東晉忠臣卞壼:受到三代皇帝的倚重 父子三人戰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卞壼(kǔn)在兩晉算是一個異類,但他的特立獨行贏得的是尊敬。生前,東晉三任皇帝對他倚重有加;死後,他成了忠貞的代名詞,歷代修墓建祠紀念他,推崇備致。

他衝向蘇峻叛軍的那一刻,悲壯的身影定格永恆的畫面,在歷史的天空中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他抨擊“好色”風氣

卞壼祖上是當官的,祖父卞統曾任琅琊內史,相當於市級幹部。父親卞粹兄弟六人,都在中央做過官,世稱“卞氏六龍”。“八王之亂”時,卞壼可能覺察到危機,婉拒了幾個王的任命,隱居在家。

司馬睿到江南後,任他爲從事中郎,這個官職是選拔官員的,可見司馬睿對他的信任。

在風流名士盛行的兩晉,他並不合羣:名士談老莊,崇虛無,狂放不羈,生活奢華;他尊儒家,辦實事,爲官廉潔,一生簡樸。

阮孚就嘲笑他:你整天地忙工作,嘴裏經常咬着石頭瓦片,不是太辛苦了嗎?

卞壼答:你們都是以風流瀟灑自居,這種在你們眼中卑下的事,我卞壼不做,誰來做?

當時社會上瀰漫着肆意放浪的氣息,荒淫的潮流衝破了男女大防的堤壩,“好色”成了一種時尚。

東晉忠臣卞壼:受到三代皇帝的倚重 父子三人戰死

石崇曾經把沉香屑撒在牀上,讓一個個小妾、歌女在牀上走,足跡比較輕的,賞賜珍珠;足跡重的,就命令她們少吃,強迫減肥。凡是達到他要求的,才帶出來給客人們表演。

“偷窺”成了樂趣。狂放之士到朋友家裏不打招呼,直接闖到老婆、小妾閨房裏,和她們緊挨着,評點身材和臉蛋,或者坐在一起喝酒。有時,害羞的女人不好意思,嚇得到處躲,男人們像玩捉迷藏的遊戲一樣,把家裏都找個遍,然後拖出來,幾個男人圍着觀看。

貴族們各自帶着小妾舞女參加聚會,喝花酒聽淫曲。喝多了都脫光衣服,當衆交歡,互相欣賞。

卞壼公開批評:這些行爲都違背禮教,違背道德。西晉之所以滅亡,就是這個原因。

他主張剎一剎這種社會風氣,王導和庚亮都拒絕。對這種“俗不可耐”的人,主流社會敬而遠之,當他是個怪物。

反對庾亮徵蘇峻入朝

司馬紹爲太子時,他就擔任過祕書,兩人私交相當好。司馬紹即位後,升他爲吏部尚書。明帝病重時,卞壼與司馬羕、王導、郗鑑、溫嶠、庾亮等都是顧命大臣。

他爲人剛正不阿,不畏權貴。成帝即位舉行登基大典那天,王導心情很差,因爲明帝把司馬羕排在第一位,就請了病假。

卞壼在朝中指責說:王公是社稷之臣嗎?皇帝的靈柩還停在朝堂上,太子還沒有繼位,現在是人臣以病推託的時候嗎?

王導趕緊坐車來參加典禮。

庾亮徵召蘇峻時,對卞壼說:蘇峻素有狼子野心,就好像西漢的吳楚七國,遲早要反。再過一段時間,他的勢力更強大了。所以當年晁錯勸漢景帝要削藩啊。

但卞壼同樣反對,說:蘇峻手握重兵,離建康又近。你這樣做,一定激怒他,會提前叛亂,你應當再考慮考慮,慢慢削他兵權

庾亮不聽。

隨着蘇峻軍迫近建康,有人勸他準備良馬,已防萬一。卞壼回答說: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要馬又有什麼用呢?


他和兩個兒子都戰死

蘇峻到達城東覆舟山時,中央軍拼死抵抗,但被流民軍打得大敗,死傷千人。蘇峻軍又趁風放火,頓時濃煙沖天,朝廷的衙門官府都燒成了一片瓦礫。

卞壼急在心裏,再次衝入叛軍中,還是無法擊退敵人進攻。他的背上剛長了瘡,還沒有癒合。爲了激勵士氣,他死戰不退,力殺數人。最終力氣不支,被亂軍殺死。時年48歲。

他的兩個兒子卞眕、卞盱,見父親戰死,悲痛之極,也跟着衝入敵軍,全部戰死。

事後,卞壼的夫人裴氏抱着父子三人的屍體失聲痛哭,說:父親是忠臣,兒子是孝子,我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蘇峻之亂平定後,經朝議,追贈卞壼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等榮譽,諡號“忠貞”。

卞壼死後,葬於冶城,現在的朝天宮西邊。到了413年,晉安帝時,有盜墓者挖開了卞壼的墓,打開棺木,準備偷走陪葬品,一看卞壼的面色如同還活着,還長出了指甲,延展到背部。

盜墓者嚇得逃跑,但墓遭到毀壞。晉安帝派人重修了卞壼墓。

東晉忠臣卞壼:受到三代皇帝的倚重 父子三人戰死 第2張

 朝天宮有他的墓碑

此後,歷代帝王都多次重修,還建了忠貞亭,修卞公祠。到了宋代,“忠貞亭”改名爲“忠孝亭”,意思就是父爲忠臣、子爲孝子。

卞公墓具體地址在哪裏,已經無從得知,大致就在朝天宮附近。如今只剩下墓碑。

在朝天宮西邊廣場的入口處,有一個文物標誌碑“卞壼墓碣”(墓碣即墓碑),上面寫着“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下面落款的時間爲1982年。 反面註明,這裏有塊墓碑,是宋代建康知府葉清臣刻制的,寫了碑文。

這只是一個標識牌,真正的碑在哪裏呢?

再往北走,就會發現一座亭子,裏面有塊墓碑,上面的字已經模樣不清,依稀寫着“有晉父子忠孝卞公之墓”,這是清代道光年間、兩江總督陶澍立的卞壼墓碑。

在朝天宮內的一個花壇裏,還有一塊“卞壼墓碣”,這纔是真正宋代葉清臣制的碑。由於它實在太珍貴,平日並不對遊客開放。

如今的朝天宮一帶曾有卞公祠。傳說到了明代,朱元璋覺得朝天宮旁邊有墓、祠不吉利,想全部遷走。晚上做了個夢,一個白衣女人指着他罵:難道你就容不了忠孝之人的七尺墳墓?

傳說這個女人就是卞壼的夫人。朱元璋聽大臣講述卞壼的故事後就不再遷移。朱棣感於卞壼父子的“忠孝”,就在祠堂附近特意鑿了一口“忠孝井”。

朝天宮西側的廣場就是原來的卞公祠,廣場上有個小亭子,亭子裏有座井,就是“忠孝井”。已經荒廢,用鐵絲網覆蓋保護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