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初三傑 人生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漢初三傑 人生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能當上皇帝,以蕭何、張良、韓信三人功勞最大,這三個人被譽爲“漢初三傑”,但最終三個人的結局卻大不相同,韓信因謀反的罪名被殺,蕭何明哲保身,直至病死,張良功成身退,告老還鄉。同樣是建立漢朝的大功臣,其人生結局爲何有天壤之別呢?

漢初三傑 人生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劉邦與張良

劉邦得了天下,論功封侯。圍繞封侯這件事,劉邦與張良展開一次驚險的生死搏殺。劉邦對張良說,你想要齊國那一片土地都行,隨你挑吧。出乎劉邦意料,張良的回答不是謝恩,而是謝絕,他不要。

在張良看來,劉邦封他齊地三萬戶,是深藏心計的。究竟什麼用意呢?

齊國這片土地,兩年前已經封給了韓信,而且是張良親手經辦的。現在劉邦把他和韓信封在同一片土地上,無非是想在他們兩人之間製造一點不大不小的矛盾,達到“以張制韓”、“以韓製張”的目的。

這說明,劉邦不僅對韓信,骨子裏對張良也有些信不大過。張良對此心明如鏡。不過,張良覺得回絕得過於簡單了也不好,總得給劉邦留點面子。

他對劉邦說,我在博浪沙僱人行刺秦始皇失敗,逃難時和你相識於留(“留”是江蘇省沛縣東南的一座小城),我對那座小城難以忘懷,你實在要封就封我個留侯吧,於是劉邦“乃封良爲留侯”。

經過這場風波,張良畢竟受到很大剌激,心中有些悲涼。他看到朝廷內各個利益集團、各個門派之間的矛盾已暴露得異常尖銳。

自己在劉邦心目中僅僅是一位謀士而已,並非信可託國之重臣。劉邦天下已經到手,再沒有多少危急大難需要有人爲他出謀劃策了。況且自己身體也一直不太好,這個“臣”是不能再做下去了。

張良本來就生性淡泊,對名利看得不重,再加上劉邦爲人陰險歹毒,因此他急流勇退,淡出政壇。

劉邦與韓信

韓信出身貧寒,由於家裏太窮,做官不夠條件,經商沒有本錢,連一日三餐都沒有着落。當衆受胯下之辱,更是辛酸不堪回首。

韓信是在軍事領域堪稱大師,在政治領域卻是個小學生。

韓信打下了齊國,聲威更大,更加舉足輕重。用蒯通的話說,這時劉邦和項羽的命運都掌握在他韓信手裏。他韓信“爲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劉邦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既千方百計籠住他,又想出一些辦法來掣肘他。

項羽也看到了這一點,也在這時派武涉前來遊說韓信。天大的機會出現在他面前,恰恰韓信自己卻不會運用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

蒯通竭力鼓動他,第一步與劉、項“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然後再圖下一步發展,後勁最大的是你韓信。並表示要死心塌地要投靠韓信。

如果韓信當時敢於喊出一聲“帝王將相寧有種乎”之類的豪言,最終究竟誰能當上皇帝,真還難說。可是,韓信此人,縱有封侯之願,卻壓根兒沒有帝王之志。他一再向蒯通表示,劉邦待我十分優厚,我怎麼能背叛他!蒯通仰天長嘆,無奈離去。

爲了調動韓信參加垓下會戰,劉邦可以再次違心地加封給韓信一大片地盤,使他心甘情願地前來殊死搏殺。可是,項羽一死,劉邦馬上就給韓信顏色看。只是因爲韓信立有蓋世之功,如果操之過急,將他一棍子打死,恐天下不允,失去人心。

所以第一步先剝奪他軍權,改封爲楚王。隨後,又利用韓信狂傲自大、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弱點,以有人告他“欲反”爲藉口,“用陳平謀”,在雲夢將他逮捕,押回洛陽,殺盡他威風,貶爲淮陰侯。

從此,韓信憤恨難消,人際關係更加緊張,周圍環境對他越來越不利。最後,以謀反的罪名被殺。臨死,韓信發出長嘆:“吾悔不用蒯通之計!”等他明白過來時,腦袋已經落地。

劉邦與蕭何

蕭何能夠成爲“三傑”中的唯一善終者,不是偶然的。

在劉邦心目中,真正知根知底的是蕭何。劉邦起事前,就和蕭何很要好。蕭何早年是衙門裏的小吏,在劉邦還是個經常連酒都喝不起的平頭百姓時,蕭何曾經常幫助劉邦,劉邦與蕭何,這等關係,誰能比得?那劉邦對蕭何就絲毫沒有戒心了嗎?

照樣有。劉邦平定黥布叛亂後回到京城,許多人攔路告狀,說蕭相國強買田宅。蕭何去宮裏拜訪劉邦,劉邦笑道:“看你做的利民好事,這麼多人告你狀,你自己去平息民憤吧!”

蕭何乘機向劉邦提了一條建議,說長安地方狹窄,老百姓田地少,我看皇家獵苑內有不少空地,荒着也是荒着,不如讓老百姓進去耕種算了,也不要收他們官稅了。

劉邦勃然大怒:“你受了他們多少賄賂,竟來動我皇家獵苑的腦筋,拖下去打!”

過了幾天,有位近身侍衛問劉邦,蕭相國犯了什麼大罪,你把他打得這麼厲害?劉邦道,我聽說過去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國,有好事都歸秦始皇,有壞事都攬到他自己頭上。蕭何倒好,爲了討好百姓,竟想拿我的皇家獵苑去做人情,他肯定受了賄賂,我教訓教訓他。

侍衛說,皇上這幾年領兵在外,蕭相國留守關中,如果他對陛下不忠,只要在關中稍有動作,關西的地盤就不再是你陛下的了。他那樣的大利不貪,怎會去貪一點小小賄賂呢?劉邦被侍衛說得無話可講,知道錯了,赦出蕭何。

而蕭何之所以強買田宅,無非是爲了往自己身上潑髒水,讓劉邦放心,自己沒有收攬人心、圖謀不軌的企圖,蕭何的做法真稱得上是苟且偷生了。

看看劉邦與“三傑”關係的演變過程,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封建主義的用人原則是什麼玩意兒。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求絕對的“忠君”,絕對的排斥異已,絕對的人身依附關係,在這種制度下,凡是統治者覺得不放心的人,必然會將其殺死,而臣子也是整日戰戰兢兢,伴君如伴虎,一着不慎,就會丟了身家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