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滅蜀之後鍾會選擇發動叛亂,原因是什麼?

滅蜀之後鍾會選擇發動叛亂,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鍾會,字士季,三國時期魏國軍事家。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鍾會的叛亂,是公元263年司馬昭派三路大軍滅蜀之後,鍾會自認爲能力足以戰勝司馬昭,進可以爭奪天下,退也能佔據蜀漢,遂陷害鄧艾,並且在姜維的幫助下圖謀反叛。最終,鄧艾被殺,叛亂也因爲鍾會部下的叛變而瓦解。鍾會、姜維都死在亂軍之中。

滅蜀之後鍾會選擇發動叛亂,原因是什麼?

歷來都認爲鍾會叛亂,就是因爲滅蜀後野心膨脹,想要除掉司馬昭,自己掌握權力。而近代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爲鍾會叛亂是忠於曹魏表現。在《三國史話》中呂思勉先生指出:“鍾會是個文人,很有學問的,不是什麼不知義理的武人,他要盡忠於魏朝,是極合情理的。所以鍾會可說和王凌,毌丘儉,諸葛誕一樣,都是魏朝的忠臣,並不是自己有什麼野心。”

呂思勉先生之所以認爲鍾會忠於曹魏而叛亂主要有以下根據:第一,鍾會是個文人,不是簡單粗暴的武將;第二,鍾會的父親鍾繇是曹魏功勳老臣,受曹魏的恩典很多。第三,鍾會是司馬師、司馬昭的心腹,因此清楚司馬氏是不容易推翻的,之所以反叛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忠於曹魏,滅蜀後掌握兵權機會難得)。

我個人一直非常喜歡讀呂思勉先生的書,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和推測。但是對於呂思勉先生所說,鍾會叛亂是因爲忠於曹魏,我認爲依據實在不充分,理由如下:

首先,種種跡象表明鍾會並不忠於曹魏。呂思勉先生自己也在書中說了,鍾會是司馬師、司馬昭的心腹,爲他倆出謀劃策,司馬昭曾經說鍾會使自己的張子房。司馬師鎮壓毋丘儉反抗,司馬昭鎮壓諸葛誕的反抗,鍾會都出了很多力。比如勸司馬師親征,勸司馬昭發動伐蜀的戰爭。

在司馬師死去,司馬昭掌控權力未穩之際,鍾會幫助司馬昭粉碎了曹髦奪權的企圖。在此司馬氏內部權力倉促交接之時,朝廷發詔書給尚書傅嘏,以東南剛剛平定爲理由,讓司馬昭留在許昌,負責內外接應,由傅嘏率領軍隊回朝。魏帝曹髦此舉是想奪回司馬氏的兵權。鍾會與傅嘏密謀,讓傅嘏上表,和司馬昭一同出發,退到洛水之南屯兵駐守。於是,朝廷不得已,拜司馬昭爲大將軍、輔政。

其次,鍾會的反叛早有跡象。鍾會的反叛就是由於個人野心的膨脹,在鍾會叛亂之前,很多人已經預料到了。

當時很多的人,都認爲鍾會是一個不甘人下有野心的人。據《三國志》、《晉書》記載:

(鍾)毓曾密啓司馬文王,言會挾術難保,不可專任。

滅蜀之後鍾會選擇發動叛亂,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王元姬,司馬昭的妻子)會見利忘義,好爲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

(荀)勖曰:“會雖受恩,然其性未可許以見思義,不可不速爲之備。”

鍾毓是鍾會的哥哥,荀勖是鍾會的外甥,都是鍾會比較親近的人,他們都認爲鍾會是一個驕縱、見利忘義、不能重用的人,由此可見鍾會的權術野心。雖然有不少人向司馬昭進言要對他所有防備,但是司馬昭沒有過多防備,仍然重用於他。其實在鍾會叛亂之前,司馬昭給鍾會寫的那封信,說明司馬昭對鍾會也不是百分之百信任。

其實鍾會生出不臣之心實在是非常正常,鍾會非常清楚司馬氏是如何一步一步侵奪曹魏權力的。所以他也想取而代之,而且當時如果鍾會能夠成功,對司馬氏也確實是很大的威脅。滅蜀的另一大功臣鄧艾,在接受後主劉禪投降後也是有些飄飄然了,最終給了鍾會陷害的機會。

人的慾望都是不斷增長的,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當鍾會完成滅蜀大業,手握將近二十萬大軍,野心膨脹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他本身又非常有能力,所以鍾會叛亂就是內心對權力的慾望在作怪,無關乎對於曹魏的忠誠。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