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當初藍玉如果還活着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造反嗎

當初藍玉如果還活着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造反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藍玉和朱棣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明朝大將藍玉如果還活着,朱棣敢造反嗎?

藍玉雖然是洪武時期最後一位軍事能力堪比開國大將徐達、常遇春的大將,但是其實無論他活着或者不活着,都不妨礙朱棣造反,只要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朱棣必反!這是毫無懸念的。

當初藍玉如果還活着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造反嗎

藍玉其人

藍玉是明朝開國大將常遇春妻子的弟弟。常遇春這個人別的他可能不行,但是在衝鋒陷陣這一塊,他是相當的行!《明史》用:“摧鋒陷陣,未嘗敗北!”來概括他,可見他的勇猛。

鄱陽湖大決戰,朱元璋的船擱淺,差點就被陳友諒手下的大將張定邊包圍。要是包圍成功,朱元璋百分之百凶多吉少,因爲當時朱元璋的船遠遠落後於陳有諒的船。朱元璋的船不但小,而且行駛的速度慢,而陳友諒的船可以說是古代版的航母,最大的約有十米,三層樓那麼高,五十米那麼長,士兵可以在上面騎着馬來回巡邏,朱元璋的船與陳友諒的船並肩,只能夠仰望陳友諒的船。

試想一下,如果朱元璋被這樣的船包圍,想要逃出生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有死路一條。正是在這種關鍵時刻,常遇春殺了過來,搭弓拉箭,就如同后羿一般,一箭射中了張定邊。張定邊一受重傷,張定邊所指揮的船立刻就調整方向,突圍而去(朱元璋一方的船看到朱元璋被圍,全部都圍了過來),本以爲凶多吉少的朱元璋鬆了一口氣,而這一切都多虧有常遇春,要是沒有常遇春,說不定就不會有明太祖朱元璋了。

藍玉是待在常遇春這樣的猛人身邊成長起來的,藍玉日後的作戰風格,也與常遇春一樣。在開國時期,洪武初期,藍玉一直沒有機會特別的表現自己,因爲與他同時期的徐達、李文忠、常遇春等人都特別優秀,根本輪不到他當主將,只能當一個副將。

但是到了洪武中期情況發生了變化,與藍玉同時期特別優秀的徐達、李文忠、常遇春等人都已經去世,他藍玉終於有了表現的機會。在此之前,藍玉的姐夫常遇春曾不斷的在朱元璋的耳旁說起藍玉,但是由於當時的優秀大將太多,朱元璋並沒有重用藍玉,但是卻開始注意藍玉。

洪武二十年,是朱元璋第一次在大型戰爭中重用藍玉,任命藍玉爲副將。這次的副將不比之前的副將,這次的副將可是二十萬大軍的副將,而且這次的任務也不是一般的任務,這次的任務是除掉佔據着遼東大片地區,擁兵二十萬的元太尉納哈出。

這次戰爭中最醒目的人莫過於藍玉。

這場戰爭最後的結果是以勸降告終,雖然結果是以勸降告終,但是勸降的前提卻是藍玉打出來的。藍玉率領先鋒部隊,出其不意,急速行軍,突然出現在敵人面前,瞬間將敵軍擊潰,佔領了通往遼東地區的要道慶州,將兵營直接設在納哈出的門口,逼迫納哈出認清楚現實。

如果說投降的話,好吃好喝招待,不投降的話,刀槍可是不長眼的!現如今元朝大勢已去,識時務者爲俊傑,像納哈出這樣的俊傑,他不可能不明白他當前所要面臨的情況,所以他選擇了投降。

在受降儀式上,藍玉暴露出了他那猖狂的個性。

當初藍玉如果還活着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造反嗎 第2張

說是受降儀式,其實也不過是吃一頓飯,但就是這一頓飯,藍玉卻闖下了大禍。在吃飯的時候,藍玉看到了納哈出的衣服破舊,脫掉了自己的衣服給納哈出穿上。納哈出與藍玉的民族不同,雙方衣着也不同,對納哈出而言,有着明顯的侮辱感。

藍玉是個實打實的粗人,不明白納哈出的侮辱感,以爲是納哈出客氣,還說了一句:“你要是不穿我就不喝酒”。納哈出一聽這話,火冒三丈,對着藍玉說:“你要是不喝酒,我就不穿!”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兩人都是文人的話,局勢並不是那麼的不樂觀,但兩人偏偏都是粗人。藍玉一聽這話,打死都不肯將酒喝下去,因爲要是喝下去的話,就等於對納哈出屈服。納哈出要藍玉喝酒,藍玉要納哈出穿衣服,兩人你來我往,漸漸的,納哈出忍不住了,直接將藍玉敬的酒摔在了地上。藍玉見到這種情況蒙圈了,常遇春的兒子看到舅舅藍玉丟了面子,跳出來,一刀就砍在了納哈出的肩膀上。

營帳外的士兵都聽到了營帳內的動靜,當時納哈出只是帶了幾百人,如果說雙方的士兵火併起來,納哈出不一定有機會能夠活着走出明朝軍營。如果納哈出不能夠活着走出明朝軍營,那麼他的那二十萬大軍就不會投降了。

在這種關鍵時刻,都督耿忠命令士兵將納哈出扶到了主帥馮勝的營帳當中。馮勝這個人謹小慎微,他先慢慢地將納哈出的情緒穩定下來,再派出納哈出手下的將領出去說明情況,要不然說不定真的會出現亂子。

雖然這次的勸降儀式有波折,但最後還是成功了。

幸運的是藍玉並沒有受到朱元璋的處分,還因爲“應州之戰”正式入了朱元璋的法眼。

一年後,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藍玉接受了一道特殊的命令,在接到這道特殊命令的時候,他激動萬分,因爲這道命令是:肅清沙漠,徹底消滅北元!”

當時的明朝雖然已經一統,但是明朝境外的北元殘餘勢力經常不間斷的騷擾明朝的邊境地區,朱元璋不堪其擾,早就想徹底消滅這股殘餘勢力,現如今納哈出已降,機會已經到來。

三月,藍月率領着十五萬大軍戰戰兢兢的出發了。在出發之前,藍玉已經派出探子查探出北元勢力的所在地——捕魚兒海,率領着全軍奔赴而去。

沙漠中行軍最頭疼的問題就是迷路與糧食,藍玉很不幸,遇到了其中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糧食。藍玉進軍到距離捕魚兒海大約還有四十里的百眼井時,軍中的水資源出現了問題。如果藍玉執意前進,一旦情報有誤,那麼在撤退的路途中,將會有無數的士兵死去。要是運氣不佳,在撤退的路途中迷路或者遇到北元殘餘勢力,那將是毀滅性的災難。

有不少的將領勸藍玉撤退,但是藍玉的作戰風格就是:“出其不意,以速制勝!”與常遇春一樣,這種情況恰好與他的作戰風格相同,既然路途遙遠糧食出現了問題,那麼敵人也肯定會認爲我們的路途遙遠糧食會出現問題到不了他那裏,既然如此那就繼續行軍!

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的想法恰好與藍玉的想法相同,他認爲明軍遠征沒有後勤保證是不敢深入大漠的,所以他大大方方的在大漠中與屬下開宴會喝酒吃肉。

死神即將降臨。

當初藍玉如果還活着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造反嗎 第3張

藍玉的軍隊到達捕魚兒海的南面時,藍玉發現了北元的蹤跡,激動萬分,當即下令先峯部隊即刻前往。

由於北元並沒有做出應對明軍突襲的措施,只是派出了一些人站崗,該喝酒的喝酒,該吃肉的吃肉。當明朝的先鋒部隊衝向北元的營帳時,北元根本做不出有效的抵抗措施,被明朝的部隊在軍營內隨意廝殺。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在這場廝殺當中尚存下來的北元士兵全部投降,而身爲北元皇帝的脫古思帖木兒帶着自己的長子天保奴與丞相失烈門以及幾十名騎兵趁着戰亂逃跑了,連用了上百年的玉璽都扔了下來不要了。

北元殘餘勢力徹底被消滅,藍玉一戰成名!

收到前線戰勝的消息,遠在南京的朱元璋,對着滿朝文武說出了一句他從來沒有說過的話,那就是“藍玉就是我的仲卿、藥師啊!”(仲卿是漢朝時期的衛青,藥師是唐朝時期的李靖)

朱元璋看人的眼神是特別毒辣的,只要他說這個人行,那麼這個人肯定就行。朱元璋從未如此評價過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卻這麼評價藍玉,可見藍玉的軍事水平就算不比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高,也能與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人並肩。

經此一戰,明朝再無大憂患!邊境有藩王鎮守,武將沒有了存在的價值,可是藍玉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當初藍玉如果還活着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造反嗎 第4張

藍玉在班師回朝的途中做了兩件極爲愚蠢的事情,第一件蠢事是:藍玉在路途當中強姦元朝的妃子。要知道元朝的妃子再怎麼不濟也是皇帝的女人,怎麼輪也輪不到你一個將軍來玷污;第二件蠢事是:藍玉在經過喜峯關時,當時天黑,開城門的將領開城門慢了一點,藍玉直接攻破了城門。藍玉所做的這兩件事情在歷史上都是前所未聞的,但藍玉就是做了。

朱元璋一聽到藍玉所做的這兩件事,怒不可遏,恨不得把桌子都掀了,但是一想到他是太子朱標的人(常遇春的女兒是朱標的妃子,有這樣一層關係在,朱標跟藍玉關係極爲良好,如同死黨一般),忍了下來。爲了警告藍玉,朱元璋將原本打算封給藍玉的“樑國公”改爲“涼國公”。

可警告根本沒用,藍玉自從捕魚兒海之戰一舉成名,便囂張的不得了。

第一、縱容家僕橫行鄉里,朱元璋派遣官員去調查,藍玉直接命令手下將官員趕了回來;第二、不斷的在軍中安插自己的義子,這要是別人朱元璋早就把他宰了。

朱元璋一直忍着藍玉,並不是因爲別的,僅僅就是因爲朱標。

藍玉這個人雖然囂張跋扈,但是卻能從囂張跋扈中看得出來他就是一個粗人,壓根沒有什麼心思,以衆望所歸的朱標完完全全鎮得住他。就算他日後造反,平定叛亂也是分分鐘鐘的事情,就如同甕中捉鱉。朱標只需一聲令下,四面八方的藩王既刻全部奔涌而來,就算他藍玉有天大的本事也翻不了天。

當初藍玉如果還活着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造反嗎 第5張

但是偏偏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病亡,朱元璋立朱標的庶長子朱允炆爲太子,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不得不除掉藍玉。

第一、朱標鎮得住藍玉,但是年幼的朱允炆絕對鎮不藍玉。別說藍玉了,就連他的那些叔叔們都鎮不住,這也是爲什麼朱元璋在臨死之前下令不許藩王進京奔喪的重要原因,因爲害怕藩王親眼看到君王年幼,產生謀逆之心。

第二、當時朱標有一位嫡次子存活於世間,這位嫡次子就是常遇春女兒的兒子朱允熥(朱允炆是第二任太子妃呂氏所生的兒子)。是個人都會親近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藍玉肯定也不例外。爲了避免藍玉在自己去世之後,推倒朱允炆政權,擁立朱允熥,朱元璋必須要除掉藍玉。

於是在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朱元璋指使錦衣衛指揮告發藍玉謀反。欲加之罪,何患無詞,原本沒有謀反的藍玉,在朱元璋的嚴刑逼供下,在監獄中承認了“莫須有”的罪名,自此“藍玉案”拉開序幕。

朱元璋抱着與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一樣的作案風格審理藍玉案,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藍玉案牽扯到的人多達一萬五千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無辜的,但還是逃不過朱元璋的屠刀,血流成河!藍玉本人死得最慘,被扒皮、滅族!

當初藍玉如果還活着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造反嗎 第6張

無論藍玉是生是死,只要朱允炆削藩,朱棣必反

朱棣想造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早已有反心。洪武十八年,朱標還活着,朱元璋找來一堆和尚,給皇子們每人安排一個和尚,方便皇子們回到封地的時候爲馬皇后祈福。後來“靖難之役”中的第一功臣“妖僧”姚廣孝就在朱元璋找來的這一堆和尚當中。

姚廣孝一見到朱棣就說:“我能給你送一頂白帽子。”這句話如果說被朱元璋聽到,姚廣孝萬死都不足惜,因爲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是挑撥皇室骨肉親情,白+王就是皇。

要是換別的皇子,一聽到姚廣孝說這句話,當機立斷就會把姚廣孝給綁了。就算不綁,也會叫姚廣孝趕緊滾蛋。然而朱棣的做法卻令人大跌眼鏡,他一開始表現的特別反感,估計還罵了姚廣孝幾句,但是走出去後不久又折返了回來,將姚廣孝帶到了北平。

朱棣的這一行爲很耐人尋味,他想幹嘛?

當初藍玉如果還活着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造反嗎 第7張

自從姚廣孝到了北平,天天勸朱棣造反,朱元璋明明是叫他到北平去祈福的,可是他卻將祈福當成了副業,將勸朱棣造成當成了正業。姚廣孝在北平勸朱棣造反整整勸了十四年,在這十四年間朱棣一直沒有上報朝廷,要說朱棣沒有反心,鬼才信。

但是朱棣他爲什麼不反呢?並不是他不想反,而是他與朝廷的力量懸殊太大。

朱棣手中所有能調動的兵馬也就只有十幾萬,而朝廷能夠調動的兵馬現成的就有幾十萬,要是再到民間招兵買馬,八九十萬都可能達得到。而且朝廷的後面是除北平之外,整個國家,而他朱棣的後面也就只有一個北平。

明明力量懸殊這麼大,爲什麼最後朱棣還是反了呢?因爲不得不反!

當初藍玉如果還活着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造反嗎 第8張

朱棣在朱允炆還是繼承人的時候經常對朱允炆出言不遜,最過分的一次竟然直接拿手拍朱允炆。這要是平常人家並沒有什麼,但這是皇家,朱允炆是帝國未來的繼承人,你朱棣雖然說是叔叔,但也不過是一個藩王,你有什麼資格拍他。很不巧,朱棣拍朱允炆的這一幕被朱元璋看到,朱元璋上來就是一頓臭罵。雖然說朱棣這已經很過分了,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建文元年,這時候的朱允炆已經成爲了皇帝,朱棣在朝見朱允炆的時候,走的是皇帝朱允炆才能走的道路。到了大殿之上,朱棣直挺挺的站着就是不拜,一副你能拿我怎麼着的樣子。

朱棣已經盡全力得罪了朱允炆,如果說乖乖接受削藩,他全家肯定都沒有好果子吃。因爲朱允炆在準備削他之前,已經削了五位藩王,這五位藩王分別是周王朱橚、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湘王朱柏、齊王朱博,其中四位藩王直接被貶爲庶民,一位藩王(湘王朱柏)被逼迫自焚而死。要知道這些藩王都沒有特意得罪過朱允炆。

當初藍玉如果還活着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造反嗎 第9張

朱棣想造反已經想了十四年了,說不定還更久。但是由於力量懸殊太大,他一直敢想不敢做,但這一次不同了,朱允炆逼着他反,與其絕望地死去,倒不如拼搏一把!

前朝武將雖然大部分都已經被朱元璋清洗掉,但是還有一部分人是活着的,就比如耿炳文、郭英、平安(這是一個名字),這三個人朱允炆要是用的好,估計朱棣連北平都出不了,防守有耿炳文,攻有郭英、平安,是一個非常恐怖的組合。

耿炳文當年用少於張士誠數倍的兵力駐守長興城,整整駐守了十幾年,長興城固若金湯,分毫未動。在“靖難之役”初期,他用事實行動證明了他的防守能力絕對是當時的第一,朱棣雖然能夠在戰場上打敗了,但是他一旦縮回城內,朱棣就只能望而興嘆。

郭英是朱元璋的養子,在朱元璋打天下期間就跟着朱元璋到處征戰,論軍事素養,雖然說稱不上一流,也能稱得上二流。平安同樣是朱元璋的養子,而且還得到了朱棣的肯定,是朱棣最爲懼怕的一位將領。

當初藍玉如果還活着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造反嗎 第10張

朱棣明知道朝中還有多位可怕的將領,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造反,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的造反是必然性的,但是由於這個必然性的風險太大,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這個前提就是朱允炆削藩。

朱允炆削藩成了必然,所以朱棣造反也成了必然。別說藍玉還有活着,就算是常遇春還活着,李文忠還活着,他都敢反。

總結

朱允炆最信任的三位大臣是齊泰、方孝孺、黃子澄,這三個人無一例外都是書呆子。這三個書呆子成了他的親信,就算是任何人都救不了他。耿炳文在前線守得好好的,硬生生的就被黃子澄拉了下來。將前朝老將耿炳文拉下來也就算了,最主要的是替補上去的李景隆就是個酒囊飯袋。朝廷的決策層都出現了問題,仗還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