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周瑜都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諸葛亮爲什麼還敢去弔唁

周瑜都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諸葛亮爲什麼還敢去弔唁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諸葛亮弔孝周瑜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諸葛亮三氣周瑜,爲何在他氣死後還敢去東吳弔孝?

《三國演義》在我國民間,經常還以戲曲的形式廣爲流傳,比如說《諸葛亮三氣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在這些戲劇中,人們都常常被諸葛亮的謀略和智慧所折服!

周瑜都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諸葛亮爲什麼還敢去弔唁

然而,說到諸葛亮的謀略,小編今天想和大家說說,諸葛亮三氣周瑜,爲何在他氣死後還敢去東吳弔孝?當時的龐統一語道破了真相!

首先,我們來看看諸葛亮是如何三氣周瑜的,諸葛亮一氣周瑜是在赤壁之戰後,當時孫劉聯盟在赤壁大敗曹操,讓魏軍元氣大傷。

這其中,看起來是孫劉聯盟擊敗的曹操,但其實在當時,劉備的力量還相當薄弱,甚至連立身之地都還沒有,但劉備手下的軍師諸葛亮當時前去東吳,並舌戰羣儒,讓東吳人也對劉氏集團刮目相看。

在赤壁之戰前夕,諸葛亮又憑藉自己的智慧,上演了《草船借箭》、《孔明祭東風》等精彩的謀略佈局,讓東吳的一些高層人士也對他佩服不已!

諸葛亮經過這一通騷操作後,最終讓孫劉聯盟形成,改變了劉備此前一直在曹操的追打下疲於奔命的格局,並最終與曹魏大軍在赤壁形成對峙。然而,赤壁之戰的正面戰場,還是以東吳的力量爲主。

當時力主火攻的周瑜,上演了一幕苦肉計,這便是《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捱。然後,通過黃蓋詐降的手段發起火攻才大敗曹操的。

周瑜都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諸葛亮爲什麼還敢去弔唁 第2張

然而,曹軍大敗之際,諸葛亮卻立馬讓劉備趁機佔領了南郡的地盤,換句話說,劉氏集團將赤壁之戰的勝利果實竊取了!這讓當時身爲東吳大都督的周瑜爲何不生氣!

據說周瑜當時因爲此事氣得箭傷復發!諸葛亮二氣周瑜說的便是“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赤壁之戰後,周瑜因南郡之失耿耿於懷,於是心生一計,決定用美人計將劉備擒獲,然後再收服整個劉氏集團。

當時的周瑜自認爲此計甚妙!於是,他撮使孫權將自己的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並且,在劉備來東吳娶親時將其扣押,唱一曲“擒賊擒王”的妙戲。

殊不知諸葛亮暗中派趙雲前往護駕,並隨後派兵去江面接應,最終不但讓劉備娶回了孫尚香,周瑜手下也因爲趙雲片刻不離劉備左右而宣告失敗!

周瑜都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諸葛亮爲什麼還敢去弔唁 第3張

因爲他們在當時孫劉聯盟的大格局下還是不敢悍然用武力抓捕劉備。這也讓周瑜的美人計最終以“賠了夫人又折兵”而告終,鬧了個歷史性的笑話!直到如今,我國民間還沿用他的笑話嘲笑別人的失敗呢!

諸葛亮三氣周瑜則是講劉備向東吳借荊州,剛開始的孫劉聯盟,因爲劉備的地盤太小了,但是,孫權又想劉備同他一起共同抵抗曹操。

因爲曹操雖然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但是孫權知道,曹操一定會記恨在心,隨時都有可能再次興兵,同時,由於當時的荊州離曹魏很近,長年的戰爭使得土地貧瘠,人煙稀少,乃邊陲之地。

所以,孫權也有想讓劉備駐紮到那裏替東吳當炮灰的意圖,因此,當劉備以孫夫人的親戚關係開口向東吳借荊州時,孫權竟然一口答應了。

周瑜都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諸葛亮爲什麼還敢去弔唁 第4張

可當時的周瑜心裏十分清楚,劉氏集團有諸葛亮這樣的軍師,久後勢力必然會擴大,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然而,當時周瑜縱然身爲東吳的大都督,但是也不能一手遮天,東吳內部還有像魯肅這樣的親劉派勢力。

因此,周瑜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有一個人心中生悶氣,再加上他的箭傷也多次復發,所以,在他36歲的那年,他竟然英年旱逝!臨死之前還發出“既生亮何生瑜”得哀嘆!

周瑜的死讓東吳一幫將士恨死了諸葛亮,他們都認爲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然而,周瑜死後,諸葛亮爲何還敢去東吳弔孝呢?

當時,就連劉備都勸說諸葛亮,叫他不要前去冒險,但諸葛亮卻一意孤行,難道他真的不怕死嗎?當然怕!諸葛亮作爲劉氏集團的軍師,他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更何況對自己生命安全有威脅的事情呢?

周瑜都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諸葛亮爲什麼還敢去弔唁 第5張

諸葛亮當時之所以敢去東吳弔孝,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當時東吳的一幫將士雖然痛恨諸葛亮,但大格局上,孫劉聯盟並沒有破裂。

諸葛亮三氣周瑜都是私下的謀略較量,東吳人在明面尋仇沒有理由;第二、諸葛亮前去東吳照樣也有趙雲爲他保駕護航,論個人武力值,東吳一幫將士都懼他三分;

第三、在東吳,諸葛亮仍然有魯肅等一幫親劉勢力在東吳內部爲他周旋。所以他才放心前去弔孝。然而,諸葛亮前去東吳弔孝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這還是當時身在東吳的雛鳳龐統一語中的,他當時見到諸葛亮時衝口就說:“好你個孔明,你氣死周瑜又來弔孝,明明是欺東吳無人哪!”這或許也是一種外交氣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