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靖難之役前朱棣爲何要買500只大鵝?原因是什麼

靖難之役前朱棣爲何要買500只大鵝?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建文二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率軍南下與建文帝爭奪皇位。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有明一朝,留下很多傳奇。發生在朱元璋和朱棣身上的故事,就很讓人玩味。

朱元璋,從一個不諳世事,給地主家放牛的放牛娃,逆襲成明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人生詮釋了什麼叫“勵志”二字;同樣是朱元璋,隔空選任接班人,對象不是九大藩王,而是選擇了孫子作爲接班人;燕王朱棣,卻恰恰又上演了一出叔叔搶侄子皇位的鬧劇,一度改變了大明的走向……

朱元璋起義時,武有徐達、常遇春等悍將,文有李善長、劉伯溫等智囊;朱棣以太祖之名“清君側”時,同樣有很多人跟隨,“妖僧”姚廣孝就是其中之一。爲了順利登上皇位,在姚廣孝的建議下,朱棣買來500只大鵝,只是朱棣一開始並不知道姚廣孝的真實目的。

朱標之死

1392年5月17日這一天,可以說是年邁的朱元璋最爲傷心的一天,因爲他最疼愛的兒子朱標英年早逝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是天底下每個父母最爲悲痛之事。可是,朱元璋必須馬上從痛苦的情緒中清醒過來,因爲還有一件事,容不得半點遲疑,那就是誰來接替太子之位。

明朝第一位太子懿文太子朱標,究竟好在哪裏,爲何朱元璋這麼喜歡他?

常言道“老子英雄兒好漢”,可以這麼說,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我們均沒有發現朱標有任何劣跡,他儼然是溫文爾雅,兄弟友愛,極具威信等美譽集於一身的“賢且長”之人。朱元璋歷經半生,40歲時登上皇位,所以他對於嫡長子朱標尤其看重,無疑,大明有繼承人了。

朱標出生時,正值朱元璋馬上打天下時期,對於戰爭,朱標比歷史上的其他太子,有更爲深刻的理解。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也是把朱標按太子路線設計的,文有當時最出名的學者宋濂,武就更不用說了,明初將星雲集,如常遇春、徐達等名將,都是他的班底。

靖難之役前朱棣爲何要買500只大鵝?原因是什麼

而太子朱標的賢德,不但讓衆位兄弟藩王佩服得五體投地,也讓輔佐他的文臣武將讚不絕口。在世人看來,不論是文韜武略還是經世治國,他的才情都不輸朱元璋,而且他更具父親所沒有的優秀特質——仁慈。要知道,承平年代,皇帝的這個性格,對於治國安邦尤其重要。這一條,也是朱元璋非常欣賞朱標的地方。

此外,朱標雖然是嫡長子,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不過他卻對兄弟和睦,甚至當兄弟犯錯,他還第一個主動替他們向父親求情。作爲太子,朱標沒有高高高在上,也沒有頤指氣使,所以朱元璋其他25個兒子,對這位大哥都很佩服,都心甘情願唯朱標馬首是瞻。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朱標當上君王之後,朝堂內外必定政治清明,塞王之間也會相安無事。不過,有句話叫福禍相依,朱標沒有等來自己當皇帝的那一天,37歲便英年早逝了。

朱標的去世,朱元璋痛心疾首,但他必須馬上收起悲痛,抓緊選定繼承人,否則夜長夢多。

削藩引發的“內卷”之禍——靖難之役

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之位如果長期空缺,那麼不穩定因素就會大大增加,畢竟朱標一死,很多藩王就會蠢蠢欲動,覬覦太子之位。對於這一點,朱元璋瞭然於胸。

按常人思維,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大可以從九大藩王裏找幾個優秀的兒子再“PK”,看看究竟誰能勝任太子之位。但朱元璋沒這麼做,他直接欽點了朱標之子朱允炆作爲自己的接班人。很多人不解,朱元璋爲何要“隔空傳位”?細分析起來,至少有3點原因。

首先,賢且長。老朱吸取歷史教訓,在選任接班人時,他秉持着“賢且長”的原則,將朱標立爲太子,太子死後,一衆兒子裏面就沒有長了,那麼自然就在孫子裏選,朱允炆首當其衝;

其次,馬上是安邦,馬下才能治國。相比較而言,燕王朱棣等兒子,跟朱元璋的確很相像,不過承平年代,刀槍入庫、放馬南山,不再需要馬上打打殺殺,更需要的是下馬治國理人,在這點上,那些只會舞槍弄棒的兒子們,不適合當皇帝;

第三,補償太子。朱標看不下去父親殘暴的殺戮,連太子的老師也要殺,最後積慮成疾。朱元璋把太子朱標的死,一度歸結於自己曾經的狠毒,爲了補償朱標,就選了他的兒子朱允炆作爲未來的大明帝王。

爲了讓孫子順利登上皇位,朱元璋將藍玉等大臣盡數屠戮,並規定九個藩王兒子“非皇帝詔不得入京”,爲皇太孫的即掃清障礙。只是,朱元璋的想法太過簡單,他的做法直接讓大明王朝陷入了空前的“內卷”災難之中——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前朱棣爲何要買500只大鵝?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這場浩劫毋庸贅述,建文帝朱允炆龍椅甚至還沒有焐熱,就覺得周圍的藩王叔叔們是“羣狼環伺”。在他看來,大明王朝戰時他們可以對外禦敵勤王,但如果是承平年代,他們的存在價值又是什麼?最終,在心腹大臣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下,登基僅一個月的朱允炆幹了一件令他終身後悔之事——削藩。建文帝先找軟柿子捏,把目標盯在周王、湘王等一些塞王身上,半年不到這些王都相繼或貶或殺。

衆所周知,早在1370年,朱元璋下令分封九子爲王。這些塞王各自統兵以衛皇室,其中四子燕王朱棣坐鎮燕京城,擁兵10萬,是衆塞王中實力最強者。

本來侄子朱允炆當這個皇帝,大家已經十分不滿,削藩無疑是讓叔叔們集體下崗,這讓他們如何能忍?最終,朱棣拉起太祖“清君側”的大旗,衆藩王一呼百應,一舉奪了朱允炆的皇位。

“妖僧”巧用障眼法

燕王朱棣鎮守燕京20載,父親朱元璋授其節制各方兵馬大權,他也不負衆望,屢次率軍出征北元,立下不世之功。文武兼備且在軍隊中威望極高,這樣一個人怎會坐以待斃,束手就擒?最終朱棣成了大明王朝歷史的改寫者。

不過,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時,有一個人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他便是姚廣孝。

姚廣孝是一位僧人,法號“道衍”。此人除了整日誦經禮佛之外,他對時事也頗爲關心。在馬皇后的葬禮上,姚廣孝認識了朱棣,覺得此人日後必成大器,於是追隨了朱棣。朱允炆削藩後,姚廣孝爲朱棣分析形勢,要麼起義造反,要麼“人爲刀俎我爲魚肉”。

在姚廣孝的建議下,朱棣欲絕地反擊。不過,從此時朱棣手握的軍事量來看,想要跟侄子正面硬剛,無異於以卵擊石。姚廣孝說,不妨先買來500只大鵝。

朱棣曾這樣評價姚廣孝:

廣孝德全始終行通神明,功存社稷,澤被後世……

在民間,姚廣孝更是被冠以“妖僧”的稱號。這個和尚除日常禮佛外,他還精通算卦、占卜、天文、醫術、權謀等等,可謂是個“十全和尚”。不過爲何要買這麼多鵝呢?後來朱棣茅塞頓開。

造反必須準備充足,朱棣知道,只要自己能爭取半年時間,那麼招兵買馬、訓練士兵,打造兵器就能順利組織實施。不過,這麼大的動靜要如何掩人耳目?買大鵝就是姚廣孝的提出的“障眼法”。

靖難之役前朱棣爲何要買500只大鵝?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朱棣採取姚廣孝的計策,在鵝棚下面打造了一所規模龐大的練武庫。數百勇士在地下磨刀霍霍,一邊打造武器,一邊擴軍練武,他們絲毫不用擔心自己被發現,因爲500只大鵝的叫聲足以掩蓋任何聲音。非但如此,爲了準備糧草輜重,朱棣再以購買鵝食爲由,光明正大的採購糧食。

後來,當朱允炆有所察覺時,爲時已晚。經過半年的準備,朱棣揮師南下,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就打到了朱允炆的城門之下。建文帝也在一場宮廷大火中失蹤,朱棣如願當上皇帝,號稱永樂大帝。

當上帝王之後,朱棣對建文帝一朝的舊臣進行了大清洗,同時對自己身邊的有功之臣進行了封賞。居功至偉的姚廣孝也被朱棣加封太子少師,而在廟堂裏,他又有另外一個稱呼“黑衣宰相”。

故事畫:朱棣、姚廣孝

一場由削藩引起的腥風血雨最終在明朝平息了下來,這場內鬥以朱棣的完勝而告終。朱允炆,也許是涉世未深,不懂得循序漸進,對於歷史上漢景帝削藩引起的“七國之亂”沒有采取前車之鑑,反而聽信讒言,着急將藩王叔叔們“斬盡殺絕”;姚廣孝,一代有爲僧人,看似“不務正業”,卻有着獨特的政治智慧,最終協助雄主朱棣以風捲殘雲之勢奪了帝位,而朱棣的勵精圖治,也讓姚廣孝覺得自己當初的做法,無疑是順勢而爲、乘勢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