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爲何會設置屯田令?形勢所迫嗎?

曹操爲何會設置屯田令?形勢所迫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屯田制就是以屯田爲目的而建立的一種制度,由曹操建立。本站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熟悉三國曆史的人,對“建安”這個年號一點都不陌生,漢獻帝這個年號從公元196年一直用到公元220年,曹操死後,曹丕就篡漢稱帝了,建安這個年號也就終止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也發生了一件小事。大事就是漢獻帝從長安回到了洛陽,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自此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小事就是曹操採納棗祗的建議開始屯田,並下了《置屯田令》。小編認爲正是開始屯田這件小事,使曹操從此走向了富國強兵統一北方的道路。

我們先來看看在建安元年,天下是個什麼形勢。這一年曹操剛剛在兗州站穩腳跟,取得一塊穩定的地盤。在得知漢獻帝和百官回到洛陽後,荀彧建議曹操“奉迎天子”,於是曹操把漢獻帝遷到許昌。這一年呂布把劉備打跑,佔了徐州,劉備不得已投靠了曹操。這一年孫策從丹陽起兵進攻會稽郡,順利佔領會稽郡。當時的天下還處在大混戰時期,各路軍閥互相攻打兼併,曹操卻以卓越的眼光和決斷做了兩件事“挾天子以令諸侯”和開始屯田。“挾天子以令諸侯”到底發揮了多大作用,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還有爭論。但是屯田,確實是曹操勢力一步步壯大的最大根基!

曹操爲何會設置屯田令?形勢所迫嗎?

在開始屯田之前,由於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再加上連綿不絕的水災、旱災、蝗災。導致人口銳減,糧食也是奇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離不開糧草供應。在屯田之前,天下各路諸侯都是很缺糧的,舉幾個例子。曹操在揚州募兵四千多人,可是由於軍糧缺乏,新兵譁變叛逃。後來曹操東征陶謙,因糧食不足,只好中途退兵。和呂布爭奪兗州的時候,也一度因糧食不足,只好雙方罷兵自守。曹操去洛陽迎漢獻帝,軍糧吃完了,將士差點餓死,靠桑葚幹來充飢,才度過危難。史書記載“袁紹在河北,軍人仰食桑葚,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贏”。袁紹也曾經靠桑葚度日,袁術吃蚌蛤、水草。劉備最慘“備軍在廣陵,飢餓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劉備逃到廣陵都發展到了人吃人的情況,只好投降。

曹操《置屯田令》: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世之良式也。《置屯田令》簡單明瞭,強兵足食才能定國,才能在亂世中有所作爲。而且這是有先例可以依據的,秦國憑藉商鞅提出的“耕戰”兼併六國,漢武帝憑藉屯田穩定西域。建安元年,正是天下最亂的時候,曹操在建安元年開始屯田其實只是試行。曹操命棗祗爲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棗祗在許昌,首先將荒蕪的無主農田收歸國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軍隊的編制編成組,由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國家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實施的第一年,就“得谷百萬斛”。百萬斛大概什麼概念,大概是兩萬人的軍隊一年的糧食供給。

試行成功後,曹操開始大規模推行屯田,後來每佔領新的地盤,就按照完備的屯田制度進行屯田。屯田制的實施,使長期遭受戰爭破壞的北方農業生產,在短期內得以恢復並穩定了下來。失去土地的農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來,許多荒蕪的農田也被開墾,政府也積存了大量的糧食。“數年中所在積粟,倉稟皆滿”(《三國志·魏書·任峻傳》),使曹操“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屯田制的實施,不僅爲曹操解決了令人頭疼的軍糧問題,而且還爲他爭取了大量的人口,從而爲曹操征戰四方,剪滅羣雄提供最堅實的保障。哪怕到了三國鼎立的時期,魏蜀吳三國國力逐漸拉開差距,曹魏的國力越來越強和屯田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曹操爲何會設置屯田令?形勢所迫嗎? 第2張

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玩很多策略型遊戲的時候,也是這樣設定的。砍樹、種地、挖礦,積蓄力量,招募士兵,搶佔地盤;繼續種地、挖礦,招兵,搶地盤。遊戲的設計者可謂掌握了其中的精髓。屯田使曹操實現了兵強足食的目的,也使他從建安元年開始走向了富國強兵的道路。其實不難發現,從建安元年開始曹操就開始走上坡路了,最終統一北方,成就一番事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