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爲什麼?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爲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中國明朝開國皇帝,俗稱洪武帝, 本站小編整理了一下,現在給大家詳細說明,快點來看看吧。

明王朝建立的時候,藩王制度在歷史上已經多次被證明是一個腐朽落後的制度,是對國家非常有害的。

漢朝初年,由於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後爲了消除這個藩王制度所帶來的惡劣後果,漢朝可以說費盡周折。先是漢高祖削奪異姓諸侯王,改異姓諸侯王爲同姓諸侯王。但漢景帝的時候,同姓諸侯王卻爆發的“七國之亂”。漢景帝最終雖然打贏了平定“七國之亂”的戰爭,但還是沒能實現削藩的目的。一直到漢武帝的時候,實施“推恩令”,消解藩王的個體強度,纔算對藩王問題有了一個初步的解決辦法,但也並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晉朝在建國過程中,爲了讓司馬家族能夠掌控江山,取代曹魏家族,也逐漸推行了錯誤的藩王制度。但是,這個制度直接造成了“八王之亂”。而“八王之亂”,也讓晉朝剛剛建立,很快就陷入動亂之中,並直接引發了西晉的解體,以及北方少數民族強勢內遷,由此,造成了中華民族四百年的混亂。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爲什麼?

唐朝的時候,唐太宗不顧大臣的極力反對,也積極推行藩王制度。雖然藩王們不是直接擁有獨立的藩國,而是以當地方官員的形式擁有土地。不過,唐太宗的這個舉措,依然使得藩王的勢力大增,此後不斷出現的藩王造反事件,可以說就是唐太宗堅持藩王制度的一個惡果。

蒙元的時候,成吉思汗把他的兒子們分封各地。但從忽必烈開始,他的後代子孫就打起來了。內部爭鬥的結果是,本來天下無敵的蒙元集團,最終紛紛解體。強盛一時的黃金家族,就此沒落。

以上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都是血淋淋的教訓。可爲什麼,朱元璋依然還是要實行藩王制度呢?

事實上,從後世的發展情況來看,朱元璋的藩王制度顯然也是不成功的。他剛死,他的後代就打起來了。他兒子朱棣仗着兵強馬壯,衝進南京,奪了他孫子朱允炆的皇位。接着朱棣也認識到,藩王制度害處有多大。最初反對朱允炆削藩,自己當了皇帝后,又極力削藩。

不過,儘管朱棣極力削藩,但是後世造反的藩王依然屢禁不止,這樣的事情,一直延續到明朝末年。

那麼,明明藩王制度有害無益,爲什麼朱元璋還要一意孤行地實施呢?

我認爲,朱元璋作爲一個從底層走上國家最高位置的人,他的人生經歷讓他犯了兩個錯誤。

其一,朱元璋認爲,大臣們只要有權力就會奪取皇位。

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對大臣們極爲忌憚和提防。大臣們稍微有點權力,朱元璋就認爲他們會奪他的皇位。爲此,他殺掉了不少大臣。同時,還撤掉了宰相這個職位,直接給六部下達命令。

事實上,朱元璋這是有點過慮了。咱們從漢朝看到明朝,就算有朝中大臣把持朝政。但是,真正奪取了皇位的人,又有幾個呢?漢朝的霍光、樑冀等人,算得上是極爲跋扈的權臣了,但他們依然沒有奪取皇位。皇帝想要處理他們,也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而從隋唐開始,如果不是到了朝廷末年,朝臣們對皇帝可以說完全構不成威脅。

之所以這樣,是因爲封建帝制已經深入人心,中央集權已經非常強大。一個大臣想要奪取皇位,幾乎是辦不到的。

但朱元璋認識不到這一點。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爲什麼? 第2張

其二,朱元璋認爲,自家人會幫自家人。

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說,只要京城發生變動,藩王有權帶着軍隊殺進京城來,拱衛皇帝。

朱元璋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命令,是因爲他非常天真地認爲,只要是朱家的子弟,一家人都會幫助一家人。

而實際的情況剛好相反,爲了最高的權力,兄弟之間、宗室之間反目成仇的現象,其實更加嚴重。爲什麼更加嚴重呢?因爲如果不是兄弟或者宗室,那個皇位是遙不可及的。但如果是兄弟或者宗室,他們都會覺得,同樣是老朱家的血脈,爲什麼你就可以當皇帝,而我不行呢?所以,他們就會起來造反,起來爭奪。

如果手中無兵無權無人,造反就會很受限制。但如果手中有兵有權有人,造反那就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總之,朱元璋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侷限,讓他做出瞭如此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