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李治在臨終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歷史上李治在臨終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治,大唐開國之後的第三代皇 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皇太子李顯繼位,是爲唐中宗。

李治臨終前,爲自己死後的朝堂格局作了一定的安排。

首先,他讓宰相裴炎作爲唯一的輔政大臣輔佐新皇。其次,給予自己的妻子、天后武則天仲裁國家大事的權力,“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

對於後來代唐稱帝的武則天來說,李治的這份遺詔可謂是相當重要。

歷史上李治在臨終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已經高齡60歲,本來應該將所有權力交還給新皇李顯的武則天,繼續有了名正言順參與國政的權力。

唐中宗李顯繼位時,實際年齡已經超過27歲,這麼大的年紀,親政是毫無問題的。

可李治依然給他的權力套上了枷鎖,不但遺命了一位輔政大臣,還允許天后武則天繼續幹政。

李顯繼位後不到一年時間,即被武則天廢掉,這樣的行爲,離不開李治遺詔賦予的權力。

武則天后來能稱帝,也離不開李治遺詔留下的隱形幫助。

難道李治不知道皇帝集權的重要性?不知道太后干政的危害?

那麼他爲何還要在自己死後,允許武則天繼續擁有莫大的權力?

下面,就我個人的看法聊聊這個話題

第一:李治擔心李顯經驗不足

唐中宗李顯並非李治最中意的繼承人,在他之前,高宗朝還有過三位皇太子。

一個是他同父異母的長兄李忠,另外還有他的同胞兄長李弘和李賢。

只不過,這三位高宗朝的前任皇太子因爲各種原因,或病逝,或被廢,其後纔有了第四位皇太子李顯。

並且,李顯的兩位同胞兄長李弘和李賢,都深得唐高宗喜愛,如果不是特殊的原因,根本輪不到李顯成爲皇位繼承人。

唐中宗李顯繼位時,雖然已經27歲,可他成爲皇太子的時間,也纔剛剛三年。

在他成爲皇太子之前的人生中,根本就沒有被當成皇位繼承人來培養,成爲皇太子後,也僅僅只有三年時間來學習。

這麼短的時間,除非是天分極高,否則,很難領悟和駕馭皇權,且從李顯後來的經歷來看,他顯然沒什麼做皇帝的天分。

知子莫若父,李治知道李顯還沒有多少經驗,暫時不適合做一個大權獨攬的皇帝,還需要繼續學習和領悟。

所以,李治在安排了一個輔政大臣繼續輔佐李顯的同時,還安排了武則天監督。

武則天是李顯的生母,又長期幫助李治打理朝政,有足夠的工作經驗,在李治看來,是最適合幫助李顯成長的人。

第二:李治給李顯找一個幫手

歷史上李治在臨終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第2張

李治死前,給李顯安排宰相裴炎作爲輔政大臣,但李治又擔心這位輔政大臣的權力會壓制住皇權,即相權壓倒皇權。

對於這種可能出現的局面,李治是親身經歷過的。

當初,李治成爲皇帝時,他的父親、唐太宗李世民就給他安排了長孫無忌、李勣等作爲輔政大臣。

在李治繼位初期,長孫無忌大權獨攬,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裏,相權壓制皇權,讓李治這個皇帝當得很不舒服。

幸虧另一位輔政大臣李勣代表軍隊勢力站在皇權一邊,幫助李治在權力鬥爭中戰勝了長孫無忌,李治才得以掌握權力。

有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李治當然不希望繼承人李顯也遭遇同樣的困境,他需要李顯在成長起來前,有人爲李顯保駕護航。

因此,在選擇了裴炎作爲輔政大臣的同時,也選擇了武則天制衡裴炎。

第三:李治希望自己的執政理念得以延續

李治在位時,爲了皇權穩固,和以他的親舅舅長孫無忌爲首的元老派重臣、以及他們代表的關隴貴族集團有過激烈的權力鬥爭。

這其中有爭奪權力的因素,也有執政理念不同的因素。

李治爲了贏得權力鬥爭,找了一個親密盟友,就是自己的妻子武則天,兩人之間除了有夫妻感情,還有權力上的同盟。

武則天輔佐李治幾十年,後來還在李治的認可下,成爲跟李治並立的“二聖”之一,李治晚年疾病纏身,也都委託武則天代爲處理政務。

作爲權力同盟,夫妻二人合作的還算愉快。

顯然,這種愉快是基於李治和武則天的執政理念比較接近,武則天對政務的處理符合李治的心意,纔有了長達近三十年的合作。

李治作爲皇帝,當然希望自己的執政理念在自己死後得以延續,這大概是除了讓大唐江山永固之外,他最大的執念了。

因此,在不確定繼承人李顯的執政理念跟自己是否一致時,他給予武則天一定的權力,安排武則天來幫助和監督李顯。

在李治想來,武則天跟自己是志同道合,當新皇李顯違背自己的執政理念時,武則天應該會糾正李顯的過失。

第四:李治要保證自己死後朝堂的穩定

武則天長期輔佐李治,並且和李治並稱“二聖”,自然有屬於自己的擁戴者。

這些擁戴者可以稱爲“後黨”,他們是基於武則天而立於朝堂,在武則天數十年的經營下,“後黨”人數衆多,佔據相當的權力份額。

如果武則天失去了權力,難保數量龐大的“後黨”因爲前途未知而鬧事,也難保新的權力受益者會發起權力鬥爭,以清除這些“後黨”。

不管是哪種情況,都可能導致朝堂上的亂局,不利大唐江山穩固,不利新皇執政。

因此,李治需要給“後黨”希望,讓武則天在自己死後繼續擁有一定的權力,就是李治爲穩定“後黨”,穩定朝堂所做的準備。

實際上,李治是希望武則天能安心退休養老的。

歷史上李治在臨終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第3張

他遺詔中所說“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的真正含義是,如果皇帝和宰相能和諧共處,能把國事都順利解決了,就沒必要再去找武則天。

武則天並沒有實際處理政務的權力,這是李治對武則天的一種防備,畢竟,李治既擔心相權壓制皇權,也擔心後權壓制住皇權。

但他不會想到,武則天能利用他授予的權力,廢掉李顯,繼而慢慢走上女人稱帝這條路。

唐太宗李世民曾總結過:“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作爲李世民的兒子,李治當然知道這句話。

在唐朝之前,有過許多太后干政、輔政,然後把國家搞得一團糟的例子,但唯獨沒有女人做皇帝的例子。

沒有先例,就制約了李治的想象力,他能想到的最惡劣的後果,無非是如西漢初期的呂后亂政。

可呂后亂政後,漢朝的皇權依舊回到了劉家手中,並且,繼續蒸蒸日上。

這是歷史給予唐高宗李治思考的侷限性,所以,在他死前,思之再三,還是讓武則天繼續保有了相當的權力。

至於後果,他是真的沒想到。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帶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