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後宮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們爲何大多數都是平民

明朝後宮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們爲何大多數都是平民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明朝後妃爲何大多出身平民?不需要政治聯姻嗎?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權威最高的人物,作爲皇帝的嬪妃也應該有一定的家世襯托,比如唐太宗的長孫皇后、宋仁宗的曹皇后都是有着極高的家世。但是仔細看中國歷史就可以發現,明朝的后妃甚至皇后的出身其實並不高,大多都是平民,爲什麼會這樣?

一、政治上控制極端,不需要政治聯姻

1、管理控制嚴格,不需要政治聯姻

明朝的政治執行是十分嚴格的,甚至都有東廠、錦衣衛等情報組織,都是爲皇帝一個人服務,對皇帝一個人負責,其他機構對其的制約十分受限制。

明初,朱元璋就廢丞相,設六部,阻斷一些權臣,軍事上,也是逐漸殘害一些武將,比如永樂皇帝徐皇后的父親徐達。文武大權都是掌握在皇帝一人身上。所以並不需要進行額外的政治聯姻。

中國歷史上很多皇后的選拔大多都是因爲政治原因,甚少有皇帝能夠將自己心愛的女子設立爲皇后。比如清朝的康熙帝的皇后是索尼家族的人,後來在對抗鰲拜的過程中,索尼家族是出了力的。

這種可以理解,皇帝年紀小,需要外戚的幫助才能鞏固自己的權勢,這點不只是康熙帝是這樣,漢昭帝也是如此,娶了年僅6歲的上官小妹,在後來的政局當中,頻繁利用上官家族和霍光勢力進行對抗。

這點在明朝似乎並不明顯,幾乎沒有皇帝是爲了政治原因娶皇后的,就連永樂皇帝的徐皇后是在朱棣做燕王的時候迎娶的,不存在較大的政治利益關係。

明朝後宮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們爲何大多數都是平民

由於明朝的政治管理體系嚴格,所有大權全部集中在皇帝的手中,明面上根本不存在能夠制約皇帝的“丞相”機構,皇帝在處理事件時,也多是內閣和宦官進行管理。

內閣並不是合法機構,故此往往容易被宦官所拿捏,制約皇帝的持續性並不長,比如張居正。但是如果皇帝不勤奮,一旦懶政,朝政容易被宦官所控制,這也是明朝政治弊端。

在這種情況之下,政治聯姻的可能就進一步縮減了,因爲此事的皇帝一旦進行所謂的政治聯姻,就不是外戚來幫助自己了,很可能是外戚借用皇帝的權威,試圖控制朝政了。

這肯定是歷代皇帝都不想看到的。所以明朝的皇后選取在家世上並沒有過分的要求,只要個人品格端正,皇帝個人滿意就可以。

2、吸取元代的教訓

元代朝政混亂,很大一部分是因爲母權的干擾,這是遊牧民族不可避免的,剛進入中原時,還是處於奴隸制度,朝政上很容易受到母權的干擾。

“太宗昭慈皇后,名脫列哥那,乃馬真氏,生定宗。歲辛丑十一月,太宗崩,後稱制攝國者五年。丙午,會諸王百官,議立定宗。朝政多出於後。至元二年崩,追諡詔慈皇后,升祔太宗廟。

明朝後宮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們爲何大多數都是平民 第2張

這點在剛開始的北魏也是這樣的。所以北魏最開始實行的制度是“子貴母死”,只要兒子被立爲太子,就要賜死生母。元朝在實現穩定的統治之後,對於這一點,並沒有過多的思量。如果元朝有較爲穩定的繼承製度,在某方面也可以限制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但是元朝沒有。

元朝一開始的繼承製度是幼子繼承,但是後來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所以忽必烈決定讓自己的長子繼承皇位,很可惜,真金早逝,死後,是由真金的幼子繼承皇位(真金就是忽必烈的長子)。造成了繼承秩序混亂,長子和幼子似乎都有繼承的資格。

元朝的政治成本很多都是用到了皇位爭搶中的,所以消耗乾淨了元朝最後的“元氣”。朱元璋並不想自己死後,皇位繼承也是呈現這種情況,所以提前規定太子,甚至讓朱允炆繼承皇位。“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爲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

明朝後宮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們爲何大多數都是平民 第3張

另外,爲了儘可能減少外戚在皇位繼承中的干擾,很多太子娶的太子妃和妾室大多都是平民,這樣的家世,是沒有辦法創造激烈的皇位爭奪的。

就算後面生下兒子,也沒有實力給兒子,兒子日後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全部都是取決於皇帝本人的心意。放下皇帝的身份,家裏沒有太多利益爭端還是蠻舒服的。

不僅如此,明代還相對應地配套了皇子的教育制度,只要確定了太子,那麼其他皇子就得不到優秀的培養,皇帝一般讓這些皇子吃好喝好就可以了,大部分的皇子也會滿足於此。

《明史》記載:“宜親賢樂善,以廣聰明。逆己之言,必求其善;順己之言,必審其非。”這樣的狀態肯定爭不了皇位。這點和清朝的皇子培養有點不一樣,清朝的皇子培養有專門的制度安排,而且繼承大部分都是依據皇子本身的能力。

故此清代的皇子水平總體來說還算是比較高的,選出來的皇帝大多都是比較有政務心的,和明朝的大部分皇帝並不一樣,不然那也不會出現九子奪嫡的場面

二、明朝特殊的朝代風格導致的

1、開國皇帝朱元璋規定“平民”風格

朱元璋本身其實不是貴族出身,所以在選擇太子妃或者太子的妾室時,也不會去過多考慮貴族。很簡單,本身是平民出身,如果安置一個貴族爲太子妃,那麼自己的臉面往哪裏放。

明朝後宮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們爲何大多數都是平民 第4張

有些皇帝可能並不會計較這種事情,但是有些皇帝要計較。在明朝,甚至連“豬肉”都不能叫做“豬肉”,不然就會被認爲不敬。

“時武宗南幸,至揚州行在,兵部左侍郎王憲抄奉“欽差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後軍都督府、太師鎮國公朱鈞帖,照得養豕宰豬,固尋常通事。但當爵本命,又姓字異音同,況食之隨生瘡疾,深爲未便,爲此省諭地方”明朝的統治者大多都是有此心態的。

朱元璋,是平民起來的,故此很大程度上會帶有自身身份的敏感性。

明朝後宮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們爲何大多數都是平民 第5張

“治天下者,正家爲先。正家之道,始於謹夫婦。后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俾預政事。至於嬪嬙之屬,不過備職事,侍巾櫛。恩寵或過,則驕恣犯分,上下失序。歷代宮闈,政由內出,鮮有不爲禍。惟明主能察於未然,下此多所惑。卿等其篡女誡及古賢妃事可爲法者,使後世子孫知所持守。”

在佈置後宮制度也是如此,如果后妃的地位是原來的貴族,有可能會觸發原本的自卑感,所以給后妃增加了很多規矩。世家出身的女兒大部分受不了這種規矩的束縛。

明朝後宮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們爲何大多數都是平民 第6張

另外,像這種“暴發戶”一般也無法和一些貴族有共同語言。所以朱元璋以及馬皇后偏向於一些普通的女孩子。但由於明朝初年,政治的特殊性,武將還是掌握較大的權力,故此後宮中不可避免地有些家世極好的女子,但是這種比例在明朝是十分小的。

並且在永樂皇帝之後,幾乎家世高的女子基本進不了後宮(這個是除去和親過來的)。

但是如果某個女子被選中爲后妃,確實會提高女子家中的地位,比如明仁宗朱高熾的妻子就是一箇中等的武將家庭出身,後來因爲家裏出了個皇后的緣故,官位提拔到了正三品,但是這種官位是沒有實權的。並且之後的實權也被交了出去,以免被皇帝本人猜忌。

2、究竟給明朝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這種舉動自然是降低了明朝的朝政的干擾因素,原來有丞相、外戚、皇帝等多方勢力進行平衡,所以朝政中不容易形成“一言堂”,沒有任何勢力可以長久掌控權力。

但是明朝卻形成了絕對掌控勢力——宦官,很大原因是皇帝從各個方面杜絕了勢力增長的可能,就連對自己的親兒子,只要不是太子,根本不會用心培養,肅清動搖太子的內在隱患。

如果是親自來的話,那麼龐大的體系,皇帝一個人根本應付不過來,所以後面有了內閣。

明朝後宮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們爲何大多數都是平民 第7張

內閣算是權力畸形發展的產物,皇帝能夠全部控制還好,但是並不是。明朝的統治者很多並不是接受原先的太子教育的,故此很多腦子不好的也上位了。

宦官作爲皇權與內閣的溝通者,自然可以從其中攥取大量權益,朝政運轉的體系大部分都掌握在這些人手中,久而久之體系內部就會滲透宦官的勢力。

明朝後宮中的妃子和皇后中 她們爲何大多數都是平民 第8張

就算有些皇帝能夠反應過來都不行,宦官已經掌握大權,如果輕易換掉,容易造成統治集團內部的混亂。崇禎之所以沒法控制明朝的基本盤,除了明朝的基本盤已經爛完了以外,最重要的是把魏忠賢殺掉,沒有人能夠取代魏忠賢的位置。

三、總結

明朝的后妃選拔大部分都不是高貴,已經能夠說明,明朝發展的部分問題了,一個好的統治,並不是通過各方面的強行壓制來完成的,是需要釋放適當的活力,不然一開始創造的基本盤,遲早會消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