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李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賀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這是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太白仙才,長吉鬼才”。

李白號稱“詩仙”,李賀號稱“詩鬼”,相比較兩人的詩風不難發現,李白的詩極具浪漫主義色彩,豪放飄逸,而李賀的詩卻很消極,風奇崛悽清。李白活了61歲,而李賀只活了27歲,屬於英年早逝。

唐朝存續近300年,但在有唐一朝,文化之繁盛,思想之活躍,乃屬空前。

在厚重的文化底蘊中,尤以詩文稱最。初唐四傑、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文壇羣星閃耀,他們爲後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精彩詩篇。

在山水田園、浪漫主義、寫實主義等諸多流派當中,詩仙李白成就浪漫主義詩歌巔峯,那麼在他之後又是誰來接棒呢?沒錯,他就是李賀。

衆所周知,李白生活於盛唐,他家境優渥,年少成才,一生中游歷祖國大好山河,他的樂觀與豁達是與那個時代分不開的,而他筆下那些優美的詩篇也都充滿想象與美好。

不同於李白的揮斥方遒,李賀出生時,盛唐氣象已經遠去,他所看到的處處是殘破凋敝,哀鴻遍野的場景,盛風日下的唐朝也讓這位年輕的詩人懷才不遇。

李賀,字長吉,公元790年出生於河南福昌。李賀家境貧寒,體弱消瘦,不過他學習勤奮。他還有個習慣,他喜歡騎着小毛驢四處遊走,目的只爲尋找靈感。

李賀年少時生得“細瘦通眉,長指爪”,早早便練就了一手“疾書”的絕技。

爲了考取功名,李賀更是廢寢忘食。其母不止一次對李賀說:“我兒這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啊。”而這便是成語“嘔心瀝血”的來歷。

李賀身負國姓,有皇家血統,他是唐高祖李淵叔父鄭王李亮後裔,不過傳至他時,皇親血緣淡薄,已與庶民無異。

李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元和二年,已經17歲的李賀在文壇已經小有名氣。他常常徹夜不眠,爲的只是推敲一個字一個詞。

李賀走上仕途與一個人有關,他便是韓愈。衆所周知,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不但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而且他在朝中擔任要職。

李賀雖然已經名聲在外,不過韓愈卻不以爲意,在他看來,年輕人徒有虛名者衆多,他認爲李賀也一定是泛泛之輩。爲了試其才學,韓愈帶上弟子皇甫湜相約到李賀家中。

見到李賀時,韓愈讓他即興作詩。李賀隨口將《高軒過》信手拈來。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雲是東京才子,文章鉅公。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耿耿貫當中。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這是一首典型的應酬詩,在我看來也是“拍馬屁”詩。全詩十四句,前十句以韓愈、皇甫湜來訪經過爲表現內容,體現了對客人的敬重。後面四句卻對兩位客人有吹捧之嫌。

詩的後四句直言自己很慶幸能遇到韓愈這樣的巨匠,猶如枯草逢春,並表達了自己若能投靠其門下,他日或許也能由蛇化龍的宏圖大志。

韓愈直呼李賀爲天才。他很享受這種高高在上被誇讚的感覺,他覺得眼前這位初出茅廬的青年日後將大有可爲。

對於這樣的人才韓愈有心提拔,只可惜,李賀的這份少年英明也成了他在仕途上的絆腳石。

古語有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高於岸,流必湍之。

據傳,李賀還沒走入仕途便得罪了元稹。

元稹因仰慕李賀的才華欲拜見之,但李賀卻沒有見他,還叫書童傳話說:“明經擢第,何事來見李賀?”

“明經”屬於破格錄取的進士,李賀此話一出讓元稹無地自容,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便向憲宗皇帝上奏:“李賀的父親名叫李晉肅,而晉肅與進士諧音,如果李賀參加進士考試,就是犯了父親的名諱,所以他不應參加考試。”

就是因爲這句話,皇帝終止了李賀考進士的資格。

李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韓愈雖然有心幫助李賀,他甚至寫了《諱辯》反駁元稹這一言論。他說:“父名‘晉肅’,子便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還不得爲‘人’乎?”的質疑。但結局仍然沒有改變。

古代這些諱莫如深的避諱制度很讓人費解。

自春秋公羊氏制定“爲尊者諱、爲親者諱、爲賢者諱”這3大避諱準則後,幾千年間無數人因這項奇葩的制度而前途盡毀。這項制度從“忠孝”出發,卻疏於人情,實在讓人無力呻吟。

從滿懷希望到夢想破碎,從信心滿滿到壯志難酬,這樣的無妄之災讓李賀難以承受。在寫下 “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的詩句後,黯然神傷離開了京城。

不過在次年事情出現了轉機,李賀便因李唐宗室的身份得到長安皇室親族的舉薦,得了一個奉禮郎官銜。雖然官職如芝麻粒,但“村長”也是官。

熟悉官場潛規則的都知道,李賀這個官位很清閒,甚至說是一個虛位,不但沒有自己的話語權,甚至連一點存在感都沒有,更不必說參議國家大事。所以,每每這個時候李賀都顯得非常無奈。

正是因爲沒事幹,所以他有大把的時間縱情山水,賦詩田園。他見慣了老百姓生靈塗炭,也看慣了官場的險惡嘴臉,這一時期李賀的作品充滿對百姓的同情,還有一部分是他對自己境遇的不甘與憤懣。

與其折磨,不如遠離。在做了3年的奉禮郎後,23歲的李賀稱病辭官,最終離開了太常寺。

814年,仕途無望的李賀沉下心來,選擇了投筆從戎。這一時期他寫下了那首驚豔千古的《南園十三首》: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單獨拿出這一首來看,表達了李賀一腔報國熱情,不過將整組雜詩放在一起看,便可以看出李賀將自己壯志難酬的落寞表達的淋漓盡致。

中唐時期,藩鎮割據愈演愈烈,覆巢之下無完卵,中唐後期,如同一個行將就木的老者,拖着一身病痛艱難前行。面對內憂外患,大唐的氣數將盡。

在韓愈侄女婿張徹的舉薦下,李賀在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軍隊做了幕僚,替軍隊幫公辦文。

但朝廷對昭義軍的態度忽冷忽熱,軍隊也備受排擠,最終將帥請辭,軍隊解散,李賀又成了雨打的浮萍,不知將飄零何方。

因長期鬱郁不得志,加上本身體弱,不久之後,李賀便撒手人寰,這一年他27歲。

李賀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李賀死前看到一個穿着緋紅色衣服的神人,騎着龍,手上拿着太古篆字的笏板,對李賀說,天帝想邀請他爲新建城的白玉樓寫一篇贊文,而且天上的日子,沒有人間疾苦,要李賀跟他一起走。——李商隱《李賀小傳》

短短二十多年,李賀走了很久,面對中晚唐時期的處處碰壁,壯志難酬,他鬱郁不得志,滿腹憤懣,但不管怎樣,他在浩如繁星的唐代詩壇裏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賀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很多詩詞被後人引用到自己的詩詞中:“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拏雲”等。而那首《南園十三首》,更是驚豔了歲月、從容了時光。

也許做官不一定適合他,但作爲一名詩人,他卻是獨一無二的李賀。

李賀年少成名,不負衆望;他才情出衆,留下了許多讓人過目難忘的詩篇;他又懷才不遇,歷史卷軸上從此多了一個鬱鬱寡歡的詩人鬼才。

芸芸衆生,人何其渺小!在中晚唐,李賀的路途越走越窄,我們爲其嘆息之餘,也感恩今天的美好生活:幸福且淡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