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蕭何爲什麼不能給韓信一條生路,救他一命?

蕭何爲什麼不能給韓信一條生路,救他一命?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韓信是漢朝的開國功臣,熟讀兵法,計策超羣,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那麼既然蕭何前期幫了他,後面爲什麼不能給韓信一條生路,救他一命?

韓信本身就有將帥之能,又頗有魄力和野心,在劉邦麾下很快就得到重用,被拜爲劉邦的大將軍,在當時的楚漢作戰,劉邦多采納韓信建議,且都獲得成功,可以說,楚漢戰爭就是韓信發揮卓越軍事才能的舞臺。

通過幾次關鍵戰役,已經奠定劉邦漢軍勝利的基礎。很快通過殲滅小國,漢的勢力範圍再次擴大,韓信已經成爲劉邦的相國。

爲了報到蕭何的舉薦之恩,報答劉邦的知遇之恩,韓信和張亮在漢五年,十月,圍剿楚君,並讓項羽在江東自刎,由此一役,韓信由齊王而改爲楚王。

此時韓信已經不是曾經的將軍,漢朝建立的赫赫戰功都讓其他功臣黯然失色,漢王劉邦已然無法再賞賜,甚至軍心都已經像韓信傾斜,這不是帝王想要看到的,而作爲漢王身邊的謀士蕭何自是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當蕭何看到劉邦將韓信改爲齊王時候,已經明白劉邦的心意。

蕭何爲什麼不能給韓信一條生路,救他一命?

漢朝初建,時局還不穩定,如果韓信擁兵自重,劉邦必然會受制於人,所以他要先下手,先解除兵權,再降爵位,如此才能確保其政權的穩定。

蕭何爲了自己

歷史上評價重要的人物總會是通過事件來了解,而介紹漢太祖劉邦的事件中很多都讓人覺得他沒有帝王氣度。

其實帝王和臣子是不同的,帝王講究的是大局觀,而臣子所看到的就是自己利益或者名聲。

未稱王時的劉邦爲人慷慨,待人也寬厚,所以纔有很多追隨的人,這其中包括張良、蕭何及樊噲等等。這些人與劉邦患難與共,共同打下大漢基業,然而成功後還是會受到上位者的猜忌,即便是與劉邦關係密切的蕭何也是如此。

從歷史事件中,我們只看到劉邦對功臣韓信的打壓,從奪權降爵,再到絞殺,一氣呵成,目的也很明確。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劉邦對於功績大,且能力超羣人的忌憚,張良看出劉邦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人,所以他很早就歸隱,而蕭何本來和劉邦關係很好,且跟隨多年,耗費整個家族的財富和自己心力纔有今天的成就,所以他不能放棄,只能幫助劉邦和呂后剿滅韓信。

因爲只有這樣才能讓劉邦放心他,這樣既能保住他的地位,還能保住他們家族的命。

所以即便是他舉薦的韓信,他依然敢於給呂后出謀劃策人,並親自誘騙韓信至宮中,由呂后等人密謀殺害,所以說,敗也蕭何的原因之一就是蕭何要保護自己。

韓信野心過大

韓信是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少時家境不好以至於經常去乞討爲食,所以經常會受到當地惡霸的欺辱,曾有人以韓信行爲作爲男人典範,正是以“韓信能忍胯下之辱”得來的結果。

事實上,韓信確實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男人,他有很好的軍事才華,治軍也很有手段,他不僅有建功立業的雄心,也有成爲梟雄的願望,可以說,劉邦能看出來,韓信和他本身同類人,不同的是,韓信不懂政治,以至於到慘死的結果。

蕭何爲什麼不能給韓信一條生路,救他一命? 第2張

劉邦本身沒有用兵的才能,他需要攻城略地就需要有能人幫助,而蕭何舉薦韓信正是此時,韓信帶兵屢打勝仗,劉邦也給與更高的軍銜和權力,以至於後來,劉邦下令,韓信都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爲由拒絕,可見韓信不懂政治。

雖然劉邦奪權誘使韓信不滿,但韓信功高也確實動了謀反稱王的之心,並不全是劉邦逼迫,所以蕭何作爲劉邦的親信,自然不能讓人威脅到劉邦的政權,殺掉韓信勢在必行。

在公元前195年,劉邦也因傷去世。雖然他對功臣的做法讓後人不齒,但是在登基後能收復異性諸侯王,採用休養生息的懷柔政策治理天下,重視農業發展,廢除苛法,免除徭役等措施確實安撫了民心,穩定政局等舉措還是值得肯定的。

從蕭何和韓信的事件看,真正起到左右歷史發展作用的人還是劉邦,討論蕭何應不應該救韓信沒有意義。

劉邦登基前,已經對韓信有忌憚,登基後,蕭何與劉邦本是利益共同體,所以劉邦的意願就是蕭何的目標,韓信的死已經成爲必然。

即便沒有蕭何,也會有別的人出現殺掉他,從大方向說,爲了政權穩固,從個人方面說,忤逆上位必然會被誅殺,這些都在情理之中,唯一遺憾的是歷史上軍事奇才,功績卓著卻沒有得到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