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那麼厲害 最後爲何會累死在五丈原

諸葛亮那麼厲害 最後爲何會累死在五丈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諸葛亮那麼厲害卻累死在五丈原,原因是什麼?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要提出一個問題:如果諸葛亮在劉禪的幫助下,取得了勝利,那會是什麼結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作者覺得,這並不是什麼好消息。原因很簡單,因爲他們都知道,漢人有兩漢之分,王莽登基之後,劉秀推翻了王莽,恢復了漢人的統治。王莽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也是一個嘲諷的例子,就像是現代的王莽,是一個穿越者。

諸葛亮那麼厲害 最後爲何會累死在五丈原

如果諸葛亮在劉禪的幫助下,推翻了曹魏,將東吳夷爲平地怎麼辦?孫權一族,還有孫劉兩大勢力的支持。曹操一族,肯定會被人狠狠的踐踏。所以,上有曹操,後有劉漢,再無威脅,這就是“天命論”了。這對中國的古史來說,將是一段“劉漢歷史”。陳勝曾經說過,王侯將相寧,這是否代表了他的末日?如果這個結論被終止,那麼中國的“新鮮血液”將會消失。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諸葛亮的失敗纔是正確的。由於他所立的“忠於職守”的原則性,在中國人的思想等方面都有着不容忽視的影響。雖然這只是一種猜測,但很明顯,失敗對後人的影響,要遠遠大於成功。想通了這一層,我們就可以從諸葛亮的失敗中解脫出來,“感情包袱”也就減輕了許多。

畢竟,雖然歷史是殘酷的,但凡是看過史書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需要),而當這種情緒太強烈的時候,就會被戴上一頂“有色眼鏡”,從而導致自己的判斷出現偏差,喪失最基本的公正。

諸葛亮那麼厲害 最後爲何會累死在五丈原 第2張

二、諸葛亮爲什麼會在五尺原力竭而亡?三國是一場大棋局,即便是擁有神一樣的視野,也難以讓所有人信服。這一點,我們需要解釋清楚,所以我的解釋,只是一個方面,作爲一個參考。綜上所述,諸葛亮之所以會在五尺原筋疲力盡,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蜀漢的先天缺陷。不管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都會對諸葛亮趨之若鶩,因爲諸葛亮的實力實在是太強了。但這又是怎麼回事?咱們就別說了,從大局上來看,蜀漢的實力,實在是太差了。換言之,諸葛亮雖然拿着一副破牌,但連續幾次都能發揮出“王炸”的作用。就像是狂暴的狂人,在施展“烏龜陣法”。這讓曹叡在諸葛亮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是一代梟雄了。可諸葛亮一去世,他就開始修建皇宮,在皇宮裏挑選一萬多個美人,簡直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皇帝。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實力有多強。但問題在於,每一場遊戲都是以力量爲基礎的,因爲蜀漢是最弱小的國家,所以諸葛亮必須將蜀漢的力量提升到極致。如此一來,諸葛亮就像是一個發明者一樣,將“諸葛連珠”、“木牛流馬”都給搬了出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事情,像李嚴這樣的蜀漢的人,都是明爭暗鬥。如此一來,諸葛亮就會筋疲力盡,筋疲力盡而亡。司馬懿憑什麼僅憑諸葛亮的食量就能預測諸葛亮的死亡?司馬懿並不擅長占卜,但他很清楚諸葛亮的消耗有多大。

二來,對方的實力也很強。司馬懿是諸葛亮最大的敵人!這一戰實在是精彩至極,也很有看點,諸葛亮和司馬懿誰更牛逼,從來沒有停止過辯論。作者只是想說,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的關係,實在是有趣。大家都清楚,司馬懿曾說過諸葛亮爲“天下奇才”,但那是因爲諸葛亮已逝,再無任何威懾力,所以司馬懿也不會做出這樣的判斷。但諸葛亮還在的時候,司馬懿就是一個死心眼的人,他說:“諸葛亮是什麼東西,我都能擺平。”

諸葛亮對司馬懿的評價是:“卿都六十多歲了,還騙他做什麼?”大白語的意思是:司馬懿都六十多歲了,怎麼還不要臉?事實上,諸葛亮是沒有這個能力對司馬懿說出這樣的話的,先是他給了一個女人一件衣服,然後是一個叫“東吳向曹魏臣服”的謠言,讓諸葛亮對他刮目相看!不管怎麼說,兩人都是一副“懂你”的樣子。諸葛亮贈女子衣物,司馬懿明白:諸葛亮無計可施。司馬懿把諸葛亮給騙了,孫權認輸了,諸葛亮也看出來了,司馬懿也沒辦法了!

所以,我們的子孫後代,也不用太在意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實力。事實上,兩個人應該是相互幫助的,因爲這是他們的最高層次。“專業角度”,不管是從大到小,都遠遠比不上。毛主席也很重視諸葛亮的下場,他指出諸葛亮犯了三個大錯。

諸葛亮那麼厲害 最後爲何會累死在五丈原 第3張

但我要說的是,這位老人並沒有否定諸葛亮。比如,他在評論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魚水關係”時,一語中的:“水無魚,魚無之無水。”這就意味着劉備(蜀漢)和諸葛亮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千萬別做過激的事情。

根據李銀橋的記憶,一九四八年,他在西柏坡的時候,李銀橋的表現讓他很高興,他說:“我的選擇是正確的。”李銀橋覺得,他的選擇是正確的。老人哈哈一笑,他不是佛陀摩尼,也不是諸葛亮。說到這裏,李銀橋恍然大悟,道:“諸葛亮都會挑人。”老人說,關羽也在,他的話是這樣說的:

當年諸葛亮留守荊州,劉備將諸葛亮送到川,諸葛亮就不應該把關羽留在這裏守荊州。把關羽留在荊州是個錯誤的決定。關羽是個心高氣傲的人,他瞧不起東吳,無法按照諸葛亮的“聯吳抗曹”策略去實施,導致諸葛亮的計劃落空,失去了他的基本地荊州,還被東吳給滅了。關羽沒有提馬謖,而是從整體上來看。荊州失守,就是關羽使蜀漢從鼎盛走向衰落的原因。或許會有人爲諸葛亮辯白,但不管怎麼說,關羽駐紮荊州與蜀漢的發展戰略是不一致的。這也體現出了他敏銳的洞察力。

作者曾經對此做了特別的說明,就是“街亭之敗”。老人一針見血地說:“第一場戰鬥,我要親自上陣。”換句話說,諸葛亮應該在與曹魏的第一次交手中,親自出馬,而不是派出將軍。

“長亭之役”的失敗,使諸葛亮的首次北征徹底失敗。但是,老人後來誇獎了諸葛亮,說他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說:“失街亭之後,每次出門,都會有一支軍隊!”所以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戰鬥中獲勝,比如在木門道斬殺了張郃。這一件事,我就不多說了。對於諸葛亮的這種失誤,人們有很多爭議。這位老人說的就是《隆中對》。《隆中對》一書中,諸葛亮建議:“當時局變化,將荊州之兵送往宛、洛,主帥領益州之兵,自秦川而來。老人說:“此乃《隆中對》之始,千里之隔,兩軍相助,劉備、關羽、諸葛亮三成戰力,天下無敵!

諸葛亮那麼厲害 最後爲何會累死在五丈原 第4張

作者認爲,這應該是對諸葛亮的批判過於幼稚。一是西川和荊州相距遙遠,怎麼能確保情報的暢通?如此一來,兩支軍隊就會分散開來。劉備對漢中的進攻,關羽對襄樊的進攻,都是同樣的結果。二來,他低估了曹魏。這是基於“蜀漢歸來,萬民歡送”的說法。換句話說,民衆都在和曹魏作對。但曹操統一了北方,穩定了中原,這讓他們如何甘心放棄自己的生活,可是,他們爲什麼要和曹魏作對,而要迎接蜀漢?

而所謂“劉備,關羽,諸葛亮三軍”,應該是三個人,三個主要的攻擊目標。劉備壓着東吳,關羽壓着荊州,襄樊,諸葛亮壓着“祁山”,(五徵中原)。

也正因爲如此,諸葛亮的三大失誤,讓他的實力再強,也會在五尺原力耗盡而亡。不管是什麼讀者,作者都跟着老人的思維,一下子就明白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