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匡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匡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匡章,戰國時期齊國名將,人稱章子或者匡子。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公元前298年,戰國曆史上發生了一場非常詭異的戰爭。

這一年,齊國大將匡章,統領齊國軍隊,聯合韓魏兩國,一起圍毆秦國。雙方開打之後,秦國在三國聯軍的夾擊之下,很快就開始節節敗退。後來,匡章甚至直接攻破了函谷關,直接率領三國聯軍,攻入了秦國腹地。

在整個戰國曆史上,這是秦國唯一一次被其他國家,攻破函谷關,攻入秦國腹地。

但是,隨着聯軍攻破函谷關,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顯得特別詭異。首先,史書上對於聯軍攻破函谷關之後的事情,幾乎沒什麼記載。只是記載當時在位的秦昭襄王,把函谷關以西的一部分地盤,割讓給了三國,然後三國就退兵了。

匡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更詭異的是,作爲三國聯軍的統帥,戰國時代唯一一個攻破函谷關的牛人,匡章後來在歷史上竟然直接消失了!此戰之後,匡章在歷史上基本再沒了任何記載,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

非但如此,後來史書上對於匡章這個人,記載也是非常稀少。哪怕他一生歷經三代齊王,率領齊國大軍打了好幾場直接影響戰國局勢的戰爭,史書上卻依然對他記載的寥寥無幾。甚至後來司馬遷老爺子寫史記的時候,都沒給他單獨做傳記。有關他的所有事蹟,後世只能從其他人的歷史記載當中推理。

爲什麼這個匡章如此神祕?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攻破函谷關之後,這位戰國時代的絕世名將,到底去了哪裏?爲什麼後來司馬遷老爺子寫《史記》的時候,記載他的時候會慎重下筆呢?

根據史書上的一些蛛絲馬跡,我們可以大致還原出匡章的一生。這位戰國名將的一生,大概是這樣的。

匡章生卒年不詳,而且我們也不知道他是哪裏的人,祖上又來自於哪裏。我們只知道,匡章早年曾經在魏國求學,做過孟子的學生。

匡章的早年,就彷彿是一個穿越者一樣,憑空出現在當時那個時代。

當然,對於匡章早年的經歷,史記上雖然沒有記載,但是《戰國策》當中倒是提了一件和匡章有關的事情。

簡單來說,據說匡章他爹和他媽關係不太好,而且匡章他爹還是一個上頭男,經常家暴,後來更是活活把他媽給打死了。咱也不知道,當時匡家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總之,匡章的爹後來不但把他媽打死了,而且連安葬一下都不願意,只是隨意地把人埋在了自家馬廄下面。

因爲匡家內部的這點爛事,所以匡章長大之後,就處於一個兩難的選擇。作爲兒子,他到底要不要給自己的母親報仇呢?如果給母親報仇,那他就得向自己的父親復仇,說不定最後還得弒父。如果不報仇,好像又是對母親的不孝。

當然,匡章還有第三個選擇,那就是不管父母的恩怨,只是以兒子的身份,把母親的屍骨重新安葬一下,給母親一個體面的下葬方式。但問題是,當時正處於百家爭鳴的時代,就算是匡章這樣做,同樣還是會有人指責他不孝,因爲他違背了他父親的意願。

百家爭鳴的時代,固然形成了很多燦爛的思想文化。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那個時代確實也有很多無聊的噴子。要是放到現代的話,這些人估計很多都會成爲網上的鍵盤俠。

所以,匡章最後只能選擇,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既沒有向父親復仇,也沒有收斂母親的屍骨,所有的這一切,匡章選擇了放下。但就算這樣,後來匡章去齊國做官的時候,依然有很多噴子噴他,說匡章連自己母親的屍身都沒有收斂,這樣做是不孝。

反正當時匡章是怎麼做都不對了。

幸好,當時齊國這邊在位的齊威王,並沒有被這些噴子帶偏了節奏。齊威王見到匡章之後,知道匡章確實是個人才,並沒有被偏見影響,而是選擇重用了匡章。除此之外,作爲老師的孟子,也沒有在意這件事。孟子甚至覺得,匡章這樣做,纔是真正的孝道。

這樣看來,真正的智者和噴子之間,其實還是有區別的。

不管之前匡章身上有什麼爭論,總之,從齊威王開始重用匡章開始,匡章開始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而接下來的三十多年時間裏,匡章將會用自己的智慧,直接決定戰國曆史的走向。

順便說一句,匡章被重用的時候,當時戰國時期幾個重要的諸侯國,已經紛紛進行了變法。大概在匡章被正式重用十多年以前,秦國剛剛進行了那場著名的‘商鞅變法’,齊國這邊則是進行了著名的鄒忌變法。大概在匡章被重用十年之前,齊國剛剛在馬陵之戰當中,大獲全勝,徹底擊敗了戰國初期的霸主魏國。

此戰之後,齊國逐漸成了當時最頂級的強國,有資格衝擊霸主之位。不過,匡章被重用的時候,齊國之前的那幾個猛人,鄒忌、孫臏、田忌等人,應該都已經不在了。孫臏當時已經歸隱了;田忌因爲高層鬥爭問題,去了楚國;鄒忌則是應該已經去世,或者即將去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正是因爲這些超級猛人的消失,匡章纔有了出頭的機會。要是有這些老前輩一直在的話,匡章就算出頭,也未必能在齊國佔據太重要的位置。如果孫臏和田忌這對組合一直在,匡章後來估計也很難有領導齊國軍隊的機會。

匡章被重用之後,第一次嶄露頭角,是在公元前334年。這一年,齊國和魏國在徐州舉行會盟,雙方在會盟期間,互相尊對方爲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徐州相王。

徐州相王這件事,在戰國曆史上自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爲這標誌着周天子的權威進一步喪失,諸侯國開始紛紛各自稱王了。而對於匡章來說,這次相王活動,則是他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舞臺的正中央。

在徐州相王期間,齊國和魏國兩家,要各自派出一位頂尖人才,對雙方的相王合法性進行辯論。從現代的角度來看,當一個國家實力足夠了,稱王好像也不需要什麼手續,自己可以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但是戰國時代不行,在當時那個時代,除了實力要強大之外,你還得有足夠的理論基礎。

匡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2張

而當時代表齊國,去參加這場辯論的,就是匡章。

更令人驚訝的是,魏國那邊,代表魏國進行辯論隊,是諸子百家當中名家的開山鼻祖,惠子。

對於這場徐州相王的辯論詳細情況,史書上已經沒有多少記載了。我們只知道,在這場辯論當中,匡章代表齊國和惠子辯論,最終不落下風。

不管怎麼說,這場辯論之後,匡章還是爲齊國爭來了足夠的稱王理論基礎。此後,當時齊國這邊在位的齊威王,順利稱王。而匡章也因此一‘辯’成名,順利躋身齊國高層。

不過,在這場辯論之後,接下來匡章如何在齊國內部升遷,又做了哪些事情,我們還是不得而知,因爲史書上又是一片空白。

我們只知道,十一年之後,公元前323年,秦國取道韓魏兩國,進攻齊國。當時匡章被齊威王直接任命爲齊國軍隊統帥,負責統領齊軍,阻擊秦國的進攻。

這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要知道,之前匡章本是儒家弟子,又不是兵家弟子,根本就沒學過怎麼打仗。而且匡章出道的時候,也是靠着和惠子辯論,一戰揚名。這足以說明,匡章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更像是一個傳統的儒家弟子,更擅長文官的那套東西。

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在之前的十多年裏,匡章經歷了很多事情。這些事情,讓匡章逐漸由文轉武,並且得到了齊威王的信任,甚至可以被信任到統領軍隊抵抗秦國的地步。

而接下來匡章領導的這場戰爭,則是更爲有趣了。

首先,秦國當時之所以要勞師遠征,和齊國開戰,主要是因爲複雜的外交原因。當時秦國這邊是秦惠文王在位,秦國經過他爹秦孝公那個時代的變法之後,已經徹底崛起了。與此同時,齊國也開始在東方崛起。

此戰之前,南方大國楚國,首先出手,進攻中原腹地的魏國,魏國被擊敗。然後接下來,秦國爲了得到魏國的投靠,開始幫魏國擊退楚國。楚國見秦國開始幫忙,自知打不過秦國和魏國聯合,所以就調轉矛頭,轉而去打東邊的齊國……

所以接下來,秦國看到好不容易有個大國要去揍齊國了,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當即去和楚國一起出兵去打齊國。

因爲那個時代,合縱連橫的事情太多,所以導致這場戰爭的原因看起來有點亂。反正總之,秦國最後是出兵打齊國了,而且是勞師遠征,從韓魏兩國借道,遠距離進攻齊國。而秦軍到了齊國的地盤之後,因爲是異地作戰,怕後勤補給不穩,所以就利用一切手段,儘可能在當地爭取人心,還歡迎齊國百姓加入秦軍。

而匡章上場之後,很快就通過秦軍的這個反應,找出了秦軍的弱點。接下來,匡章利用秦國軍隊招收齊國百姓的機會,讓很多齊國士兵偷偷潛入秦軍。等到雙方開戰之後,雙方里應外合,很快就搞得秦國軍隊大亂。

最終,匡章一戰功成,順利擊敗了秦軍。而這場戰爭,也成了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吃過的最大的一場敗仗。

要說匡章第一次領兵,就能打出這麼出色的戰績,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如果我們仔細分析整個戰爭經過,我們就會發現一些有趣的事情:匡章的這個計謀,其實並不算高級,但是執行起來卻很困難。因爲只要有一個齊國士兵,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告密,其他所有齊國士兵,都很容易被牽連出來。

所以,匡章這個計策想要成功,就要保證所有潛入進去的齊國士兵,都沒有任何告密行爲。

這就很難了。

而最後,匡章最後確實也成功了。這就意味着,當時匡章的治兵手段,已經強大到了一個極其厲害的水平。不但可以保證手底下的士兵,成建制的潛入敵人內部,同時還能保證這些人當中,沒有任何一個叛變。

如果放到近代戰爭史上,這或許還是有可能的事情。但是放到古代的話,這隻能說明,匡章的治兵手段,真的是出神入化了。

但問題是,匡章之前是一個儒家弟子出身,根本沒學過怎麼帶兵打仗。而且匡章出道,也靠着和惠子辯論,一戰成名,明顯就是一個文官。那麼在過去的十一年當中,匡章到底做了什麼,才能讓自己從一個文官,徹底轉型成了齊國的頭號武將呢?

因爲史書上記載的一片空白,這一切,我們都不得而知。

匡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3張

而此戰之後,匡章的名氣自然也就打出來了。要知道,之前二十多年裏,自從商鞅變法開始,秦國就未嘗一敗,匡章就是第一個擊敗變法之後的秦國軍隊的猛人。所以這一戰之後,匡章在齊國內部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高。

另外,就在這一戰結束後不久,齊國的老國王齊威王就去世了。齊威王去世之後,接下來齊宣王即位。齊宣王就是那個喜歡聽濫竽充數,然後娶了鍾無豔的那個國王。雖然在成語故事裏面,齊宣王不是什麼聰明的國君。但是在正史上,齊宣王其實是一位非常有作爲的齊王。

而齊宣王上位之後,則是更加倚重匡章。如果說,之前齊威王在世的時候,好歹還見過田忌孫臏這樣的絕世組合。那麼到了齊宣王即位之後,匡章就已經成了齊國內部的頭號猛將了,齊宣王也不得不重用他。

而齊宣王登基之後,接下來大概過了七年之後,匡章又迎來了自己人生當中的一個高光時刻。

簡單來說,當時燕國內部內亂。老燕王死了之後,相國和太子爭奪王位繼承權。如此一來,國家就開始內戰了。所以當時緊挨着燕國的齊國,就開始率兵進攻燕國,趁機攻城略地。因爲之前燕國百姓,被那位相國禍害得不輕,所以齊國人來了之後,很多燕國人根本連抵抗都沒抵抗,直接投降了,甚至還很歡迎齊國軍隊的到來了。

而當時統領齊國軍隊,進入燕國的,正是匡章。

對於匡章入燕作戰之後的事情,史書上倒是記載得很詳細。大致就是齊國在匡章的統領下,本來就很猛,再加上燕國百姓也支持齊國軍隊,所以僅僅不到五十天,匡章就從兩國邊境地區,一口氣攻下了燕國王都。

隨着燕國王都被攻破,燕國其實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如果當時齊國軍隊內部,能夠上下一心,堅決維護齊國的利益,趁機消化整個燕國,結果肯定就截然不同了。但可惜的是,當時齊國內部,老有些貴族不識大體,趁着齊國佔領燕國期間,對燕國大肆劫掠,洗劫燕國的老百姓。

如此一來,燕國老百姓自然也就逐漸不願意了。後來,燕國老百姓開始反抗齊國軍隊,而戰國七雄中其他界國家,也不願意看到齊國就此壯大,所以趁機插手,幫燕國復國。就這樣,匡章雖然是拼盡了全力,想要吞併燕國,但最後還是失敗了,只能灰溜溜地返回齊國。

不得不說,匡章的這場戰敗,真的是戰國曆史上一個特別重要的轉折點。如果當時齊國能夠吞併整個燕國的話,後面戰國的歷史,肯定就會截然不同了。而且齊國大概率可以統一天下。但可惜的是,齊國內部的那些貴族,沒抓住這個機會,反倒是把罪責退給了匡章,說匡章治軍不力。

就這樣,匡章背了一個大鍋。雖然沒有就此失去齊宣王的信任,但戰敗的責任,肯定都得由匡章來承擔了。所以接下來的十年當中,匡章又沒有什麼事蹟了。

如此,又過了十年之後,到了公元前301年,已經銷聲匿跡十年的匡章,終於再次領兵作戰了。當時齊國和楚國開戰,齊國這邊爲了擊敗楚國,又和韓魏兩國組隊。所以,匡章上場之後,直接帶着三國聯軍,一起進攻楚國。

此後,雙方在河南省泌陽縣境內,對峙了整整六個月的時間。對於這場戰爭,史書上同樣記載得非常詳細。從戰爭過程,一直到戰爭當中雙方使用的計謀,史書上都記載得清清楚楚。總之,雙方對峙了六個月之後,匡章利用楚軍大意的機會,偷渡過河,襲擊楚軍大營,最後一戰功成,消滅了楚軍兩萬多精銳。就連當時統領楚軍的大將,都死在了匡章手裏。

這一戰之後,齊國自然更加勢大,不但從楚國手裏,奪取了大量的土地,還逼迫楚國把太子送到齊國,就此和齊國結成同盟,一起對付東方的秦國。

這一戰,無疑又是匡章人生的一個高光時刻,同時也是齊國曆史上的高光時刻。

此戰之後,大概過了不到一年,齊宣王就去世了。齊宣王去世之後,接下來上位的齊湣王,同樣依舊信任匡章,依然讓匡章做齊國的大將。而齊湣王登基三年之後,就發生了那場撲朔迷離的函谷關之戰。

簡單來說,齊湣王登基之初,因爲擔心齊國的孟嘗君過於勢大,威脅自己的地位,所以就把孟嘗君派去了秦國。而當時秦國這邊,正是秦昭襄王在位期間,秦昭襄王當時雖然已經即位,但是因爲他的母親宣太后,也就是那個羋月,過於強勢,導致當時秦國外戚勢力過於強大。

所以,孟嘗君去了秦國之後,秦昭襄王就想引入一些外來勢力,抗衡秦國的外戚,直接就讓孟嘗君做了齊國的丞相。但是好景不長,接下來沒過多久,秦昭襄王又開始懷疑孟嘗君是齊國的臥底,做了秦國的相國之後,會對秦國不利。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孟嘗君後來不得不連夜從秦國逃走,然後就產生了歷史上那個著名的‘雞鳴狗盜’的成語。

這件事結束之後,孟嘗君再次回到齊國,回到自己的封地。而此時齊國內部,齊湣王已經坐穩了王位,不怕孟嘗君再威脅自己的地位。所以接下來,齊湣王就拜孟嘗君爲相,而孟嘗君做了相國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向秦國復仇。

在孟嘗君的外交斡旋之下,很快,齊國和韓魏兩國,組成了三國聯軍,一起進攻秦國。而在這場戰爭當中,統領三國聯軍作戰的,就是匡章。

這場戰爭,無疑是匡章人生當中,最巔峯的一戰。在匡章的帶領下,三國聯軍很快攻破了函谷關。這場仗打了整整三年,開戰之後,趙國和宋國也加入了聯軍,組成了五國聯軍,然後……然後就沒了。

匡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4張

對於五國聯軍攻破函谷關之後的事情,史書上的記載,幾乎是一片空白,而且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如果按照孟嘗君的相關記載來看,攻破函谷關之後,五國聯軍並沒有趁機長驅直入,而是直接北上了。

函谷關,位於今天的三門峽市境內。而聯軍攻破函谷關之後,則是殺向了鹽氏城。鹽氏城在今天的山西運城市境內,從地圖上來看,確實距離函谷關不遠。但問題是,鹽氏城位於函谷關的北方,而秦國的腹地,咸陽地區,則是在函谷關的西方。

五國聯軍好不容易攻破了函谷關,爲啥不長驅直入,直接進攻咸陽,而是要北上呢?不管是從地圖還是從戰事上來看,這都很不合理。

當然,對於這件事,後世史學家也曾做出過解釋。最合理的一種解釋是,鹽氏城是當時秦國最重要的產鹽地區,算是秦國的經濟命脈,而且還離函谷關比較近。三國聯軍爲了避免把戰線拉得太長,同時又想給秦國造成重創,所以才佔領了鹽氏城。

除此之外,我們只知道在這之後,秦國開始向五國聯軍求和。爲了求和,秦國把山西臨汾西南的武遂,給了韓國;然後又把封陵給了魏國,後來金庸老爺子筆下,楊過和郭襄第一次見面的風陵渡口,就在這地方。

然後,沒了。

作爲聯軍的主要力量,齊國似乎沒有從這場戰爭當中,得到任何好處,秦國也沒有割讓給齊國任何土地,齊國就退兵了。

整個戰國時期,秦國唯一一次被攻破函谷關的戰爭,最後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虎頭蛇尾的結束了。三國聯軍轟轟烈烈的攻破了函谷關,然後秦國是怎麼談判的,又是怎麼抵抗的,史書上完全沒有任何記載。

很奇怪的事情。

當然,在孟嘗君的傳記裏,倒是提到了這件事。據說是當時孟嘗君聽了門下的建議,和秦國議和之後,掉過頭繼續去打燕國,所以錯失了滅秦的機會。但對於這件事的詳細經過,史書上同樣還是記載得非常粗糙。

更詭異的是,匡章在這場戰爭當中,到底是怎麼指揮的,史書上沒記載;聯軍如何打下的函谷關,史書上沒記載。

而且,此戰之後,匡章像是消失了一樣。作爲戰國時期唯一一個攻破了函谷關的牛人,匡章後來在史書上再也沒有任何記載了。而且後來司馬遷老爺子寫史記的時候,也沒有給這位絕世牛人,單獨做傳。有關匡章所有的經歷,我們都只能從其他人的傳記裏面尋找答案。

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還真不復雜。簡單來說,其實是一個歷史記錄的原因。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各個諸侯國其實都有記載自己歷史的傳統。當然,因爲不同國家的立場不同,哪怕是同樣的一件事,在不同國家的歷史記載當中,可能也會存在很大偏差。這在古代的時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而對於秦國來說,被攻破了函谷關,這無疑是秦國曆史上一個巨大的恥辱,所以秦國史官是不願意把這段恥辱的歷史,記載得太過詳細。有趣的是,就在齊國撤兵兩年之後,秦國這邊,著名的殺神白起,升任左庶長。

白起升任左庶長的時候,齊國雖然已經撤兵了,但是韓魏兩國還是死死地釘在了函谷關以東,遏制秦國東出。而接下來,白起掌權之後,率領秦軍很快突破了韓魏兩國的封鎖,再次打開了秦國東出的通道,這也是後來白起升任秦國主帥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後世很多歷史學家都懷疑,當時五國聯軍攻打秦國的時候,很多秦國名將可能都和匡章交過手。正是因爲他們的存在,匡章率兵攻破函谷關之後,也沒能深入秦國腹地,最後不得不退兵。當然,這些秦國名將在匡章面前,也沒能討到多少好處。

對於這種黑歷史,秦國的史官自然不願意用太多筆墨去記載。

當然,在其他國家的歷史上,這事有可能會被記載得很詳細。尤其是在齊國的歷史上,匡章這段歷史,更是有可能被大書特書。但問題是,後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曾經進行過一場‘焚書’行動,直接把六國編撰的史書,全部銷燬了,以後大家全都以秦國記載的歷史資料,作爲第一手資料。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後來纔會出現那種奇葩現象:匡章打燕國和楚國,記載都非常詳細。但是匡章打秦國的兩場戰爭,卻都顯得有些記載寥寥。

匡章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第5張

等到後來司馬遷老爺子寫史記的時候,因爲司馬遷也是參照了前朝史官留下的記載,他得到的有關匡章的史料,也不算多,自然也沒法寫太多東西。而且,匡章早年因爲有不孝的罵名,被司馬遷視作反面人物。再加上他攻破函谷關之後,也沒有給秦國造成根本性的損失,沒有對歷史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司馬遷老爺子自然不會給他單獨做傳了。

但是即便如此,匡章的一生,依然可以稱得上是非常傳奇的。畢竟,在整個戰國時代,他是唯一一個能夠攻破函谷關的將軍。雖然戰國四大名將當中,沒有他的一席之地。但如果說四大名將之外,再排一個第五名將的話,匡章絕對是最有希望被冠以這個名頭的將軍。

相比之下,孫臏、吳起等人,或許在軍事領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但是他們要麼更近似於軍師,要麼更像是一位改革家,而不是單純的名將。而匡章這邊,哪怕只憑攻破函谷關這麼一個戰績,也有望衝擊第五名將的寶座了。

除此之外,據後世史學家推斷,西漢末期,那位鑿壁偷光最後做了宰相的匡衡,很有可能就是匡章的後人。因爲匡衡祖籍就是山東地區的東海郡,而這地方恰恰正是當年齊國的地盤。不過因爲現有的有關匡章的史料比較少,所以我們也無法確定這個猜測。

至於說匡章在攻破函谷關之後,爲何沒了記載,其實也很簡單。因爲匡章當時已經是一個老將,歷經三代齊王之後,年齡應該已經很大了,很有可能是正常死亡。只不過在秦國的史書上,肯定不會記載一個給秦國造成巨大恥辱的齊國將軍的去世了。

只可惜,攻破函谷關之後,匡章沒能帶着五國聯軍,繼續西進。如果當時匡章帶領五國聯軍,一口氣打到了秦國腹地,甚至給秦國造成了毀滅性的傷害。那戰國曆史的最終結果,說不定就是齊國最後統一天下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