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標死後太子位置空缺 朱元璋爲什麼會選擇朱允炆作爲接班人

朱標死後太子位置空缺 朱元璋爲什麼會選擇朱允炆作爲接班人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朱元璋爲什麼要傳位給朱允炆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1392年,大明太子朱標去世了,這對朱元璋來說,是雙重打擊。

一方面,是親情上的打擊。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是他最親的兒子,在他心中,他和馬皇后,朱標三個人,纔是其樂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兒子們,那都是來湊數的。

一方面,是政治上的打擊。朱標13歲就被立爲太子,朱元璋給他配備了豪華的教師團隊,以李善長爲太子少師,以徐達爲太子少傅,以常遇春爲太子少保,精心輔導,爲的就是有一天,把大明的江山傳給他。

悲痛之餘,朱元璋不得不考慮一個現實的問題:大明江山傳給誰?

當時,朱元璋還有20多個兒子,其中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四人都是馬皇后所生,而且都已經成年,但是,朱元璋偏偏一個都沒有選,而是選中了朱標的次子朱允炆。

有人說:“朱元璋瞎嗎?燕王朱棣能力那麼強,爲什麼不選他,如果選了他,不是就沒有後來的靖難之役了嗎”。

不是朱元璋瞎,而是因爲你已經知道了後來的發生的歷史,以“上帝視角”來看待這個事情,覺得朱棣就是最理想的繼承人,但是,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朱元璋是根本不會考慮朱棣的,有幾個原因,

第一:皇位繼承,歷來都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弄不好就是“八王之亂”,因此,早在大周建立的時候,周公就制定了一個“嫡長子繼承製”。

這個制度,可能不那麼完美,比如:沒有嫡長子怎麼辦,沒有兒子怎麼辦,嫡長子是個柴廢怎麼辦?但是,最起碼他做到了一條,那就是“有法可依”,保證了皇權的穩定傳承。

朱元璋身邊有不少的大儒,在關於皇位繼承方面,他不可能不受“嫡長子繼承製”的影響,在這個大的原則之下,朱棣前面還有二哥秦王,三哥晉王,根本輪不到他。

朱標死後太子位置空缺 朱元璋爲什麼會選擇朱允炆作爲接班人

如果按照順序繼位,那就應該是秦王,但是很不巧,秦王是個柴廢,不堪大用,朱元璋不會去冒這個險。燕王倒是有能力,但是他排行老四,如果選了他,那就是向其他人釋放了一個信號:只要是朱元璋的兒子,都有當皇帝的資格。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有26個兒子的人,如果放開來搶,那就不是靖難之役,而是天下大亂了。

第二:朱元璋把朱棣分封到北平,就是看中了他的軍事能力,讓他去做好大明的北部屏藩,別讓蒙古人來“家”裏搗亂。因此,朱棣有朱棣的使命和任務,朱元璋不死,他的這個使命和任務就不會改變。

第三:別看現在朱棣名氣這麼大,還弄了個“明成祖”的廟號,朱元璋要是知道了,估計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在朱元璋的衆多兒子中,朱棣,並不是特別討朱元璋喜歡,要不然也不會把他給扔到北邊,去和蒙古人掐架。而且,他的身世存疑,據《明太宗實錄》記載,朱棣和朱標,朱樉,朱棡,朱橚五個人都是馬皇后所生。

但是,根據朝鮮《李朝實錄》中的記載,朱棣的生母,有可能是朝鮮進貢給朱元璋的一個妃子,如果這件事屬實的話,那朱棣就是庶子的身份,是根本沒有繼位的可能的。

因此,在綜合考慮之後,朱元璋直接選擇了朱標的次子朱允炆,作爲皇位繼承人。

那是不是朱允炆,就是朱元璋心中的理想繼承人呢,畢竟史書上都說了,他天資聰穎。其實根本不是那回事兒,寫史書都是有標準模板的,但凡是當過皇帝的人,那必須是天資聰穎,那出生的時候必須是有祥瑞之兆。

單從朱允炆後來乾的那些事兒,就能看出來,他就是一個普通孫子,能繼位當皇帝,完全是命好。

原本,朱元璋是把全部的心血,都澆灌到朱標的身上的,爲他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太子班底”,這套班底,完全可以順利地接過朱元璋的權力棒,完全大明王朝的更新迭代。

但是,朱標的早逝,打亂了朱元璋的全盤計劃,“太子集團”已經成爲朝中最大的一股勢力,但是,現在羣龍無首,朱元璋要做的,就是如何處置好這股勢力。

這些人,不是菜市場裏的大白菜,可以打包一起送給其他藩王,這些人都是人中龍鳳,心裏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不可能集體倒向某一個藩王,一旦任由他們自我選擇前程,那就會埋下對抗和分裂的種子。

一旦朱元璋選擇其他藩王繼位,那麼,“太子集團”就是他無法翻越的大山。

與其讓“太子集團”四分五裂,或者成爲新皇帝的對手,還不如爲他選擇一個新的領頭人,而朱標的兒子,就是最好的人選。

朱標有五個兒子,其中老大朱雄英和老三朱允熥是原配常氏(常遇春女兒)所生,但是,朱雄英8歲就去世了,雖然是正兒八經的嫡長孫,但是卻與皇位無緣。

老三朱允熥出生後,母親常氏就去世了,應該是與難產有關。因此,朱標的側室呂氏就被扶正爲“嫡夫人”。呂氏,就是朱允炆的生母。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朱允炆,也算是嫡子,長兄沒有了,他這個老二,就成了事實上的“嫡長子”。

就這樣,幸運之神眷顧了朱允炆。

朱標死後太子位置空缺 朱元璋爲什麼會選擇朱允炆作爲接班人 第2張

朱元璋心裏非常清楚,自己這個孫子有沒有本事,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太子集團”會幫他把所有的事兒都給幹了,他只要安安穩穩的坐在皇位上,別折騰,大明江山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他唯一不放心的一個人,就是藍玉。

這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軍事領域”代表人物,他是常遇春的妻弟,朱標妻子的舅舅,如果朱標能順利繼位,藍玉會是他最重要的助手。但是,現在情況變了,藍玉反而成了最危險的人。

朱標還有一個老三兒子朱允熥,這纔是正牌的嫡皇孫,是常氏所生,朱元璋擔心,一旦自己去世,藍家和常家會聯手擁立朱允熥,到時候,不但朱允炆小命不保,大明江山也有可能完蛋。

那爲什麼不直接讓朱允熥當繼承人呢?

這樣更麻煩,以藍玉的尿性,沒有了朱元璋的壓制,他會聽一個小孩的話嗎?而且,這個小孩還得叫自己一聲“舅姥爺”,那到時候大明江山能不能姓朱,就不好說了。如果是朱標繼位,那就不會有這個問題,朱標還是能鎮住藍玉的。

1393年,朱元璋以“謀反罪”,把藍玉,傅友德,馮勝等一干老將全部誅殺,牽連人數多達1.5萬,算是徹底地爲朱允炆剷除了隱患。

有人說:“那朱元璋就沒有想到藩王會造反嗎?”。

關於這一點,朱元璋不是沒考慮,要不然,他也不會規定:“藩王未奉詔,不得進京”。但是,朱元璋內心裏還是不相信藩王會造反的,他是從社會的最底層爬上來的,最看重的就是親情,自從在南京當上吳王后,他就在找他失散多年的家人。

他分別找到了自己的二姐夫和外甥,大嫂和侄女,堂嫂和侄女,侄子,其中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一直跟隨他打仗,立下汗馬功勞,其他的人,朱元璋都給了很高的禮遇,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

朱元璋把兒子們都分封出去,本意是讓他們做大明的屏藩,槍口一致對外,但是,朱元璋忽略了一個問題,這些兒子們之所以這麼聽話,是因爲他還活着,換一個人當皇帝,這些藩王們就未必這麼老實了。

在朱元璋心中,“大臣造反”的概率遠遠大於“藩王造反”,因此,他特意在《皇明祖訓》中加入一條,如果皇帝身邊出現奸臣,藩王有權利和義務起兵“靖難”。朱棣,就是抓住了這個漏洞,合理合法地起兵打到了南京。

朱棣爲什麼能靖難成功?

網上有很多人鼓吹,什麼朱棣軍事水平高,朱棣有高人指點,朱棣蓄謀已久等等,其實都是扯,如果不是被逼得沒活路了,誰願意造反?

對於朱棣來說,他所謂的“蓄謀”,是在朱允炆不斷地削藩刺激之下,纔開始形成的,在此之前,朱棣只是想老老實實的當他的藩王。

前面我們說過,朱允炆的路,朱元璋已經給他全部鋪好了,只要他老老實實地坐在皇位上,別折騰,就不會有事兒,但是朱允炆偏偏不信邪,他要怒刷存在感,削藩!

朱標死後太子位置空缺 朱元璋爲什麼會選擇朱允炆作爲接班人 第3張

朱允炆爲什麼要削藩,根本原因就是“不自信”,他的皇位,是從這些叔叔們的嘴裏奪過來的,爺爺在的時候,他不用擔心,爺爺一死,他生怕這些叔叔們過來找他算賬。

在朱元璋眼裏,這些藩王們就是大明的“防火牆”,外防敵人,內防小人,但是,在朱允炆眼裏,這些藩王就是一個個的定時炸彈,讓他夜不能寐。

按照《皇明祖訓》,藩王靖難成功後,要立刻返回自己的封地,朱允炆如果足夠自信,他完全可以坐在大殿上等着朱棣過來,告訴他:“你靖難成功了,可以回去了”。如果朱棣不走,那就是妥妥的謀反,朱允炆可以站在正統的立場上,號召更多的人來對抗朱棣。

很可惜,朱允炆居然自焚了,在他內心的深處,他還是很懼怕朱棣的,雖然他是皇帝,但顯然沒有足夠的氣場。

朱棣能夠當上皇帝,除了他自己的放手一搏外,有三個神助攻。

第一:朱元璋誅殺了藍玉等一大批老將,造成了朝廷弱,藩王強的這樣一個局面。歷朝歷代,要想保證藩王們老老實實,必須有一個強大的朝廷,否則藩王們就有可能造反。

第二:《皇明祖訓》中規定了藩王有靖難的權利和義務,這就給朱棣造反留下了一個很好的藉口,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第三:朱允炆自焚,給朱棣省了不少的事兒。大明沒了皇帝,他主動承擔起這個責任,一副勞苦功高的樣子。

傳位給朱允炆,其實是朱元璋深思熟慮過的結果,我相信,能從一個乞丐幹到皇帝的人,腦子絕對比我們這些天天刷手機的人要好使,他做出的決定,一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朱棣起兵,完全在朱元璋的意料之外,因爲他也沒有想到,朱允炆會對自己的叔叔們那麼狠,動起刀子來,毫不手軟,惹毛了朱棣。

歷史告訴我們,一個人,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能吃多少飯,就用多大的碗,不要貪圖用大碗,最後把碗打爛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