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的馬謖死因是什麼 馬謖真的是被諸葛亮揮淚所殺嗎

歷史上的馬謖死因是什麼 馬謖真的是被諸葛亮揮淚所殺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馬謖這個人物,是通過《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知道的。他因驕傲自大,導致街亭失守,爲了安撫人心,諸葛亮忍痛將他斬首。

馬謖鎮守街亭之前,諸葛亮特意立了軍令狀。雖說只是一次戰役,但諸葛亮十分看重。因爲諸葛亮看重的不只是街亭這個重要位置,還有馬謖這個人。

街亭於蜀魏而言,都至關重要,街亭失守,那蜀國就相當危險了。偏偏這次領軍的人是馬謖,而馬謖卻又是諸葛亮十分器重的人。

歷史上的馬謖死因是什麼 馬謖真的是被諸葛亮揮淚所殺嗎

馬謖是湖北襄陽人,早前他跟在劉備身邊行事,之後被諸葛亮發掘,起了愛才之心。

《三國志》記載,劉備認爲馬謖本人的能力並沒有如外界傳說的那麼強,是不堪大用之人。但在諸葛亮眼裏,馬謖才智過人,于軍事一事有很高的的造詣和能力。

雖然劉備死前曾經勸誡諸葛亮不可重用馬謖,但諸葛亮並沒有在意,甚至對馬謖委以重任,一度將他當作自己的接班人培養。

所以即使在守街亭這件事上衆將竭力反對,但諸葛亮仍然一意孤行,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馬謖。一是認爲他素有才能,二是希望他能夠立下戰功,爲他之後的前途鋪路。

只是很可惜,馬謖沒能抓住這個機會,枉費了諸葛亮的一番苦心和培養。

馬謖接到的任務是據守街亭,在要道佈防抵擋曹軍。不過驕傲自大的他,改變了諸葛亮的策略,他選擇大軍駐紮到山上,企圖憑藉天塹來抵抗曹魏軍隊。

結果曹軍首領張郃切斷水源,蜀軍陣腳大亂,還哪來的心思抵禦曹軍,直接導致諸葛亮第一次伐魏失敗。

歷史上的馬謖死因是什麼 馬謖真的是被諸葛亮揮淚所殺嗎 第2張

馬謖作爲戰事失利的直接責任人,應按照早前立下的軍令狀,接受自己被處死的結局。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上說,街亭失守以後,馬謖回營負荊請罪,被諸葛亮揮淚處死於營門。

那麼正史又是怎麼記載馬謖結局的呢?

第一,《馬謖傳》中記載,馬謖臨死前給諸葛亮一封信,也就是所謂的遺書。信中不僅承認了自己的罪行,更是大打感情牌,希望自己死後,諸葛亮可以善待自己的後代。

如果他臨死之前見過諸葛亮,那麼這封遺書是完全沒有必要寫的。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街亭失守以後,他其實並沒有見到諸葛亮,那麼他回營負荊請罪一說,就存在爭議了。

既然沒有回營,那麼斬馬謖這件事,就不可能發生了。

第二,據《王平傳》的記載,街亭失守後,諸葛亮殺了馬謖、張休和李盛等人。

第三,《諸葛亮傳》中記載,馬謖違背諸葛亮的調遣,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無處安身,帶領軍隊來到漢中,“戮謖以謝衆”。

這是《諸葛亮傳》中唯一一處,提到怎麼處理馬謖的話。僅僅五個字,顯示出什麼信息呢?

明顯看出,諸葛亮確實斬馬謖以謝天下,到底這個處理結果怎麼樣?由誰實施?都沒有確切的說法。

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唯一知曉的信息是,馬謖確實被諸葛亮殺了。可馬謖之死,具體是怎麼實施的?這個過程都沒有說明,只是用一句模棱兩可的話,一筆帶過。

不過《三國志》之《向朗傳》這樣記載,說向朗和馬謖關係好。馬謖逃亡這件事,向朗是知道的,但他選擇了隱瞞。於是諸葛亮很生氣,便罷免了向朗的官職。

向朗是丞相長史,可能因爲諸葛亮經常和馬謖接觸的緣故。所以,向朗和馬謖關係也很好。因此,如《三國志》所言的話,向朗幫助馬謖逃亡在邏輯上是行得通的。

也就是說,街亭失守,馬謖根本沒有回營請罪,而是可能選擇了畏罪潛逃。

歷史上的馬謖死因是什麼 馬謖真的是被諸葛亮揮淚所殺嗎 第3張

《三國志》之《馬良附馬謖傳》倒是這麼說的,街亭失守,馬謖被抓,最終在牢獄裏病死,諸葛亮痛哭流涕。

不難看出,當時諸葛亮並沒有斬殺馬謖,而是讓他下了大獄,馬謖最終其實是死在了監獄裏。

從“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到“亮爲之流涕”這樣的轉變中,我們會發現,不管馬謖的結局是被斬還是在監獄裏病死,諸葛亮都是非常傷心的。

可見他對馬謖有很深的感情,從內心上來說,他其實並不想讓馬謖死。

有趣的是,《三國志》之《向朗傳》、馬良附馬謖傳》和《諸葛亮傳》都是同一個人寫的,而同一個作者寫的同一個人物,居然有三種版本不同的結局,這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野史或許可以兒戲,但這樣的低級錯誤,絕對不可能出現在正史書上。

歷史上的馬謖死因是什麼 馬謖真的是被諸葛亮揮淚所殺嗎 第4張

如果說非要在這幾種結局中,找到一個認爲邏輯合理的結果,那一更就認爲,馬謖在街亭失守之後,應該深知自己責任重大。

但比起一死,他更希望活着,哪怕有軍令狀的存在。

一是,他篤定諸葛亮對自己的器重和感情。既然把自己當作接班人培養,那諸葛亮就不希望他的器重付之東流。

二是,馬謖的性格決定他有可能這麼想。一個只會紙上談兵,沒有任何實戰經驗的人,敢於接下鎮守街亭這樣的任務,他的自信心應該很強,甚至有些自大。

所以,他會有潛逃的想法,其實也不足爲奇。

至於怎麼個潛逃法,此時街亭已然失守,手下的將士人人自危,怕是找不到一個可以倚靠的人。於是,向朗就進入了他的視線。

一來,他們之間關係較好;二來,向朗接觸諸葛亮的機會多,有風吹草動可以及時告知馬謖。

於是馬謖假意告知大營他要負荊請罪,卻借向朗之手畏罪潛逃,可惜潛逃沒有成功,最後被抓回,關在獄中。

歷史上的馬謖死因是什麼 馬謖真的是被諸葛亮揮淚所殺嗎 第5張

伐魏失敗,諸葛亮找不到安身之所,五年後到達漢中,馬謖也在其中。爲什麼沒有立刻斬了馬謖?這其中或許就是諸葛亮對馬謖的惜才之情起了作用。

加上整支軍隊居無定所,對於馬謖行爲不能草草了事,要召開經驗總結大會讓將士們引以爲戒,所以馬謖才能在監獄中多活幾年。只是他沒有等來諸葛亮對自己的審判,就病死在獄中了。

當然,這一切只是一更基於史實做出的最合乎邏輯分析。

街亭失守,固然是馬謖有直接原因,焉不與諸葛亮的任人唯親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