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常遇春死後,他的後人都是什麼下場?

歷史上常遇春死後,他的後人都是什麼下場?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常遇春,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其中,最頂級的公爵封了六位(死後追封的不計)。

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常遇春長子)。

其實,這並不是朱元璋首次把公爵的爵位封賞出去,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自稱吳王時,就封賞了三位公爵(死後追封的不計)。

分別是:李善長“吳元年九月論平吳功(張士誠也是自稱吳王,比朱元璋還早一年),封善長宣國公。”徐達“師還(平定張士誠),封信國公(此封號後來給了湯和)。”常遇春“吳平,進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封鄂國公。”

三人中,只有常遇春沒能熬到洪武三年時的受封,他病死於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相比起李善長後來被牽連進“胡惟庸案”,全家七十餘口被株連,且基本被殺光(只有一個兒子因娶了朱元璋的女兒被流放),徐達和常遇春的後人都延續到明末。

但這兩位朱元璋最信任的明朝開國第一、第二武勳的後人的狀況卻大相徑庭。

徐達一家後來出了兩位公爵,不但是明朝唯一的一門兩公爵,還是明朝第一外戚。

徐達之女是明成祖朱棣的原配,“靖難之役”後成了皇后。

因此,徐達之女是明朝從明仁宗開始至明亡,所有明朝皇帝的老祖宗(南明隆武帝一系除外),後來的明朝皇帝身上流着徐家的血脈。

歷史上常遇春死後,他的後人都是什麼下場?

有了這個淵源,徐家想不發達都不行,真正的與國同休,跟朱家皇室富貴共享(明朝滅亡後,徐家兩國公,一個投降李自成,一個投降清朝)。

常遇春的後人就沒有這麼好命了,常家經歷了不少蹉跎。

一:常家本應是明朝第一外戚

徐家後來擁有的明朝第一外戚的身份,本應該是常家的(備註,朱元璋的皇后馬氏是孤女,沒有家人,否則應該是馬家)。

因爲常遇春的女兒常氏嫁給了朱元璋的長子、懿文太子朱標(建文帝和南明弘光帝均追封其爲孝康皇帝,《明史》認其廟號爲興宗),還給朱標生下了兩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和三子。

如果朱標能活着繼承皇位,或者他跟常氏的兒子能繼承皇位,常家就能成爲真正的明朝第一外戚。

可惜常氏早早亡故,常氏亡於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之後,朱標亡於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

常氏和朱標的早亡,對常家的影響非常大,朱標死後,朱元璋準備立孫子成爲繼承人,當時,常氏爲朱標所生的第三子(常氏所生長子早夭)也應該是有力競爭者。

因爲常氏所生的兒子,從禮法上來講,是朱標的嫡子,即使長子早夭,三子幼於次子,也算是嫡長子,天然就具有合法繼承權。

可常氏比朱標早死了十幾年,身爲皇太子的朱標不可能長時間沒有正妻。

因此,常氏死後,朱元璋把朱標的側妃呂氏扶正,取代常氏成爲朱標的正妻,“初,太祖冊常妃,繼冊呂妃。常氏薨,呂氏始獨居東宮。”

而呂氏爲朱標所生的兒子,就搖身一變,也成爲嫡子,呂氏生的兒子就是朱標的次子,後來的建文帝朱允炆。

朱允炆能取代常氏爲朱標所生的三子,成爲朱元璋的繼承人,就是因爲他也升格成了嫡子。

這樣一來,常家的地位就遠遠降低了,即使明成祖朱棣沒有篡奪建文帝的皇位,呂家的地位也要超過常家。

朱元璋對常遇春是不錯的,對他的後人也不錯,明朝第一外戚的身份,是朱元璋特意送給常家的。

常遇春死於洪武二年,他的兒子常茂受封公爵是洪武三年十一月,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四月,朱標(時年16歲,算成年)正式娶常氏爲太子妃。

皇太子娶妃,不會是臨時找個女人,肯定是提前很久就預定的,從這個時間看,朱元璋預定常氏爲太子妃的時間,不會晚於洪武三年封爵之後,可能在常遇春生前就預定了。

歷史上常遇春死後,他的後人都是什麼下場? 第2張

從這個角度看,朱元璋對常遇春的看重要超過徐達,徐達有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可顯然,重要性沒有一個比得上常遇春的女兒。

常家就是朱元璋爲明朝選定的重要外戚,是爲皇太子朱標選定的重要支持者。

二:常遇春的兩個兒子陸續被除爵

常遇春的兒子常茂,能受封爲公爵,雖然跟常遇春有關,“茂以遇春功,封鄭國公”,但更重要的是常家的女兒要嫁給朱標。

否則,常遇春的兒子哪有資格跟徐達、李善長並列(常遇春在開國前獲封的爵位是不能世襲的)。

《明史》中記載常茂“驕稚不習事”,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常茂跟自己的岳父、宋國公馮勝因“驚潰虜衆罪”互相推諉,激怒了朱元璋。

常茂因此被朱元璋除爵,安置在龍州,四年後去世,如果常氏不死,朱元璋應該會放常茂一馬。

常茂被除爵後,因其無子,朱元璋於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把常家的公爵給了常茂的弟弟常升,授予他開國公之位。

常升的結局史書記載不詳細,一種說法是他被牽連進了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爆發的“藍玉案”(常升之母,常遇春正妻藍氏是藍玉的姐姐),被朱元璋幹掉了。

另一種說法是“建文末,升及魏國公輝祖力戰浦子口,死於永樂初。”然後,朱棣把常升的兒子趕到雲南去了,“升子繼祖,永樂元年遷雲南之臨安衛,時甫七歲。”

不管常升本人的結局是如何,常家的國公爵位至少從永樂朝開始就被剝奪了。

這同樣是常遇春的女兒常氏和朱標早亡帶來的後遺症,兩人若活着,就沒有常升的被除爵,朱元璋不會搞“藍玉案”,朱棣也沒機會當皇帝,常家會一直輝煌下去。

三:苦盡甘來,常家逐漸平反,獲封懷遠侯爵位

常升的後代失去爵位後,要過了將近一百年後,至明孝宗執政時期的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才又被明孝宗想起來,《明史·常遇春傳》中記載:

歷史上常遇春死後,他的後人都是什麼下場? 第3張

弘治五年詔曰:“太廟配享諸功臣,其贈王者,皆佐皇祖平定天下,有大功。而子孫或不沾寸祿,淪於氓隸。朕不忍,所司可求其世嫡,量授一官,奉先祀。”乃自雲南召復,授南京錦衣衛世指揮使。

其後,又過了四十年,到明世宗、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時,明世宗追封部分功臣後代爵位,給了常遇春的後人一個懷遠侯的爵位,常家重新有了勳貴家族的地位。

明孝宗弘治五年和明世宗嘉靖十一年的追封功臣後人,都是一批一批的追封,不僅僅是常家。

這是因爲兩個原因,其一是自明成祖的兒子明仁宗開始,後續明朝皇帝就有意給“靖難之役”中反抗明成祖的建文帝舊臣平反,他們畢竟不是造反,而是忠臣。

其二是這些勳貴後人,即使失去了爵位,可在軍中的影響力依舊存在,皇帝也想拉攏他們。

從這個角度分析的話,常遇春之子常升或許不是被朱元璋幹掉的。

因爲牽連進了“藍玉案”的話,坐實了謀逆罪,後代皇帝很難爲他們平反,常升因爲死保建文帝,被明成祖報復的可能性更大。

不管怎麼說,常家又有了爵位,即使低了一等,也不影響常家繼續富貴。

明朝後期的政治鬥爭,基本不會牽連到勳貴家族,所以,常家以懷遠侯的身份安安穩穩傳承到明末。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