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薛舉是誰?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薛舉是誰?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薛舉出身河東薛氏,薛汪之子。隋朝末年割據羣雄之一。“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下面和本站小編一起走進了解。

在隋末的幾大割據勢力當中,薛舉是唯一一個曾正面擊敗過李世民的人。

作爲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帝王,李世民從十八歲獨立領兵開始,一直到他去世,一生經歷大小戰事近百場。然而在這幾十年的戰爭生涯當中,李世民就只被打敗過一次。其他的戰績,最差也是平局。

那麼,作爲歷史上唯一一個正面戰勝過李世民的人,薛舉到底是如何戰勝李世民的?這位隋末傳奇梟雄,到底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薛舉是誰?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歷史上真實的薛舉,其實是一個典型的豪強型人物。薛舉他們家,本來是山西省萬榮縣人。但是在大業年間,他爹薛汪因爲工作原因,被調到了甘肅蘭州,所以薛家也就跟着搬家到了蘭州這邊。

到了蘭州之後,薛舉一天天長大,仗着自家老爹的權勢,再加上薛家確實有錢,在當地也就特別能吃得開。薛舉成年之後,在當地廣交各路英雄豪傑,名氣很大。當時的薛舉,在當地就有點類似於那種綠林魁首,黑白兩道通吃。

歷史證明,這個的人,在亂世的時候,往往更能吃得開。

後來,薛舉他爹去世以後,按照當時的慣例,薛舉接了他爹的班,在當地做了個主力團的團長。有了這層身份在,薛舉在當地就更吃得開了。

再之後,到了隋朝末年,隨着隋朝官府在各地統治的逐漸崩潰,各家農民軍蜂擁而起,士族豪強紛紛自立一方。在隋朝那會兒,蘭州這邊本就是天高皇帝遠的地盤。就算是和平時代,隋朝中央對這邊的影響都相對有限,更別說說隋朝末年了。

眼見於此,薛舉也想着要像其他豪強那樣,自立爲王,稱霸一方。恰在此時,蘭州縣令提出,要募集幾千士兵,討伐當地的農民軍,並且任命薛舉作爲統帥。薛舉本就正愁沒機會募兵,這個機會對他而言,顯然是一個天賜良機。

所以接下來,薛舉先是召集一些心腹好友,趁着吃飯的時候劫持了這位倒黴縣令。然後,薛舉以這位縣令的名義,發佈討賊的命令,同時在城內大肆搜捕叛逆。名義上是搜捕叛逆,實際上則是趁機控制住那些縣裏的官員,繼而控制整個縣城。再之後,薛舉打開了縣裏的糧倉,開倉放糧。在用糧食爭取民心的同時,還趁機募集士兵。

等到這幾件事情都做完了以後,整個蘭州城都已經盡在薛舉的控制當中了。到了這個時候,薛舉終於可以撕開所有僞裝。薛舉自稱西秦霸王,徹底自立一方。

起兵之後的薛舉,開始向周圍進行擴張。薛舉的擴張之路,進行的也還算順利。因爲當時隋朝在甘肅地區的統治,基本上已經徹底崩潰了。官府手裏基本上沒有多少兵馬,各地的盜匪又蜂擁而起,稱霸一方。反觀薛舉這邊,控制了蘭州之後,不但擁有了一塊固定的地盤,麾下兵馬也達到了數萬人。相比蘭州周圍的隋朝官府,或是那些盜匪,實在是強大了太多。

此後,薛舉採取了恩威並用的手段,一邊收編願意歸降他的農民軍,或是盜匪,一邊率領軍隊,大肆進攻周邊郡縣。在整個過程當中,除了和隋朝將軍皇甫綰打了一場硬仗之外,薛舉基本上沒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薛舉不但順利起兵,而且控制了整個隴西地區,麾下軍隊更是一躍膨脹到了近十三萬人!此時的薛舉,放眼整個天下,都已經稱得上是最強的幾大割據勢力之一了。於是,公元617年7月,在起兵三個月之後,薛舉在蘭州正式稱帝。

僅僅三個多月的時間,薛舉從一個手中沒有直轄軍隊的校尉,一躍成爲坐擁整個隴西的西秦皇帝。這期間的變化,顯然是天差地別。不過,從薛舉起兵的整個過程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薛舉之所以能如此快地佔據整個隴西,除了他自身膽子很大,交友廣泛,領兵能力強這些優勢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其實還是在於當時的時局。因爲當時隋朝在隴西地區的統治,已經徹底失效了,各地都處於混亂無序的狀態當中。當薛舉率兵到來的時候,很多地方根本連抵擋一下都做不到,直接就開城投降了。

但是,等到薛舉控制了整個隴西,再想向外擴張的時候,難度就開始逐漸增大了。因爲在薛舉起兵的同時,其他各地的豪強,也紛紛自立一方,攻佔自己的地盤。當時薛舉的北邊,是北方突厥,肯定打不過。西南是吐谷渾,同樣也打不過。西北是李軌,薛舉試着和李軌打了一仗,結果最後大敗而回。東邊的關中地區,當時有一個唐弼-李弘芝政權,也很強大。不過,薛舉後來以高官厚祿誘惑唐弼,使得唐弼幹掉了李弘芝,歸降了薛舉。而後薛舉又趁唐弼歸降之際,趁機偷襲,逼得唐弼不得不孤身逃走。

薛舉是誰?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2張

就這樣,薛舉算是輕鬆吃下了唐弼麾下的軍隊和地盤,麾下勢力再次膨脹,擴張到了關中地區的邊緣。與此同時,在接收了唐弼麾下的軍隊之後,薛舉麾下的軍隊,一躍膨脹到二十萬之衆,徹底達到了巔峯。

然而,再之後,薛舉再想擴張,就變得比登天還難了。因爲在他和唐弼交手期間,太原的李淵,已經一路揮師南下,攻入了長安,繼而控制了整個關中地區。此時的關中,已經全部落入了李淵的控制。李淵可不像李弘芝、唐弼那麼好欺負,就在薛舉剛剛進犯李唐邊境的時候,李淵果斷派自己的次子李世民上場。雙方一場大戰之後,唐軍大勝,斬殺薛舉麾下數千人,逼得薛舉不得不暫時退回隴右。

和李世民大戰過一場之後,薛舉算是徹底領教了李世民的厲害。雖然雙方只是第一次交手,李世民當時更是隻有二十歲,十分年輕。但薛舉知道,看似年輕的李世民,其實比他以往遇到過的任何一個強敵,都更加恐怖。

事實證明,薛舉的判斷,是正確的。此時的李世民,雖然年幼,但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爭天才,而且已經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了好幾年。如果真要正面對戰的話,薛舉還真未必是李世民的對手。當時薛舉甚至已經產生了直接退回隴西的念頭,卻被麾下的謀士阻止。而後,在謀士的建議下,薛舉曾想過要聯合突厥,一起進攻唐朝。結果薛舉沒想到的是,李淵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外交工作比他做得更到位。所以最終,這條計策也就無疾而終了。

轉眼,幾個月匆匆而過。在這幾個月當中,薛舉再也難以擴張半步。周圍的幾個鄰居,李軌、李淵、突厥、吐谷渾,哪一個都不好惹。但是在這幾個月當中,李淵卻已經控制住整個關中,勢力進一步膨脹。如果說,半年之前的李淵,只是剛剛入主關中,根基尚欠,勢力和薛舉相差無幾的話。那麼如今的李淵,在控制了整個關中地區之後,整體實力則是徹底超過了薛舉。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突然事件的發生,讓薛舉看到了機會。

公元618年六月,唐朝豐州總管張長遜,主動進攻,擊敗了薛舉麾下的大將宗羅睺。這場戰鬥,其實只是一場邊境摩擦而已。張長遜原本是隋朝官員,隋朝在北方的統治崩潰之後,還曾短暫依附過突厥。後來李淵入主關中之後,他才投降了李淵。此時的張長遜,正急於表現自己,所以纔會主動進攻。

然而張長遜的進攻,卻讓薛舉看到了一絲機會。

張長遜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暴露出唐軍主力不在西線的虛實,這讓薛舉徹底重視了起來。薛舉很忌憚李世民,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既然李世民已經返回了長安,那就另當別論了。於是,薛舉迅速率領麾下主力,快速增援宗羅睺,並且開始全力進攻張長遜,希望能夠以最快速度,在唐朝西線打開一個口子。

得知薛舉進攻的消息之後,遠在長安的李淵,再次派出李世民前去抵抗。李世民得到命令之後,火速率軍抵達涇州,總算是沒有讓薛舉得逞。然而,當李世民趕到涇州之後,卻發現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這次薛舉來犯,不同於上次,幾乎是帶上了麾下全部的精銳力量,可以說是傾巢而出。面對這樣的薛舉,就是李世民也沒有把握,能夠正面戰勝他。

但同時,李世民也注意到,薛舉這次雖然來勢洶洶,後勤補給卻並不充裕。於是,李世民當即決定,堅守不出,利用唐軍補給充足的優勢,和薛舉進行對耗。企圖耗光薛舉的糧草之後,再進行主力決戰。

面對李世民的堅守不出,薛舉此時也是騎虎難下。如果薛舉敢撤退,那麼李世民肯定會主動追上來,從背後偷襲薛舉,薛舉必敗無疑。而如果繼續進行對峙,一旦糧草耗盡,同樣也是必敗無疑。

此時的薛舉,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每日施展各種誘敵之計,企圖誘使李世民出戰。然而李世民卻根本不上他的當,一直龜縮起來,根本不給薛舉半點機會。

薛舉是誰?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3張

如果這場戰事,就這樣打下去的話,薛舉肯定是必敗無疑。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意外的發生,徹底改變了整個戰局。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李世民忽然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李世民病重之後,甚至到了無力繼續指揮軍隊的地步,只能將唐軍的指揮權,交給了麾下的劉文靜和殷開山等將領。臨陣換帥,本就是戰爭最大的忌諱。李世民交出指揮權之前,本來明確告訴劉文靜,讓劉文靜堅守不出。但劉文靜得到指揮權後,急於立功,所以還是中了薛舉的誘敵之計,指揮唐軍主動出擊。

這一出擊,便是慘敗。

已經等了好久的薛舉,見到唐軍主動出擊,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馬上指揮麾下全部精銳,一股腦的壓了上去。一場大戰之後,唐軍被打得徹底潰敗。十多萬唐軍精銳,最後竟是損失過半!就連劉弘基等將領,也紛紛被俘。

自李淵起兵以來,唐軍還從未遭遇過如此慘重的失敗。而李世民自出道以來,也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敗仗。唐軍戰敗後,李世民被部下拼死保護,帶回了長安。但這一戰失敗之後,唐朝西線就等於是被徹底撕開了一個大口子,只能眼睜睜看着薛舉一路長驅直入,攻入關中腹地了。

在得知前線戰敗的消息後,遠在長安的李淵,甚至已經做好了準備,要和薛舉在長安城下打一場主力決戰。此時在薛舉面前,整個關中已經是一片坦途,只要順着涇水一路南下,很快就可以抵達長安。如果攻破了長安的話,薛舉馬上就可以控制整個關中地區,一躍成爲整個天下最強大的割據政權,傲視羣雄,就算是統一天下這個目標,也不再遙不可及。

但是,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又一個突發事件,徹底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薛舉突然病死了。

這件事聽起來似乎很匪夷所思,但歷史確實就是這樣的。彷彿冥冥之中,老天爺真的是在幫助李唐政權,就在薛舉即將指揮大軍,一路攻向長安的時候,薛舉忽然病死了。

薛舉的死,對於整個隋末歷史,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點。在薛舉死後,隴西大軍也就沒能及時東進。其長子薛仁杲,在薛舉死後,首先要做的,是先接管整個政權,所以也就錯失了最好的進攻機會。趁着西秦政權內部混亂之際,唐軍這邊趁機重新組織了防線,再次擋住了缺口。等到薛仁杲回過神來以後,再想進攻,已經沒那麼容易了。

恰在此時,李世民又恰好病癒。李淵再次任命李世民爲統帥,指揮唐軍前去抵抗薛仁杲。李世民二次掛帥之後,同樣採取了對耗的辦法。在經過數月的對峙之後,李世民終於耗光了薛仁杲的所有糧草,而後指揮大軍迅速進攻,終於一戰滅掉了薛仁杲,拿下了整個隴西。

薛舉是誰?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4張

據史書記載,因爲薛仁杲敗的太快,唐軍打敗他的時候,薛舉的棺槨,甚至都還沒來得及下葬。

一代西秦霸王,故事就此落幕。

從薛舉的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薛舉之所以能夠在隋朝末年,異軍突起,迅速建立自己的勢力。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在於當時隋朝統治的崩潰,以及隴西地區的混亂。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混亂無序的狀態下,誰膽子更大,誰就能快速佔領更多的地盤,擁有更大的資本。現代所謂的‘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但是,一旦混亂無序的狀態結束,新的秩序建立起來以後,這個時候比拼的,就不再是誰的膽子更大,而是彼此之間真正的能力和實力了。薛舉最後會敗給李世民,看似是因爲運氣不好,恰好死去。但若非李世民病重,薛舉本來也沒機會擊敗李世民。真正的根本原因,其實還是在於薛舉本人的指揮能力不如李世民,而且西秦政權的整體實力,也不如李唐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