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乾隆能替多爾袞平反,爲什麼不能幫阿濟格平反?

乾隆能替多爾袞平反,爲什麼不能幫阿濟格平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根據歷史記載,阿濟格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與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多爾袞、第十五子多鐸是同母所生,那麼他後來犯了什麼錯被賜死?既然乾隆能替多爾袞平反,爲什麼不能幫阿濟格平反呢?

阿濟格驍勇善戰深受努爾哈赤喜愛,但卻勇而無謀被皇太極各種打壓

阿濟格是阿巴亥與努爾哈赤所生的第一個兒子,由於生育阿濟格時阿巴亥正受努爾哈赤的寵愛,因此阿濟格自出生起也很受努爾哈赤喜愛。

成年之後的阿濟格十分驍勇善戰,曾經跟隨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討伐蒙古察哈爾部,打的察哈爾部首領林丹汗大敗而逃,後來又跟隨努爾哈赤次子代善征討蒙古扎魯特部。

每逢戰鬥之時,阿濟格都是親自衝鋒陷陣,表現得十分驍勇,所以他很受努爾哈赤喜愛,很早的時候就被努爾哈赤封爲和碩貝勒(清初時期和碩貝勒相當於和碩親王)。

阿濟格由於常年跟隨哥哥莽古爾泰和堂兄阿敏作戰,因此他們三人關係十分親近,而莽古爾泰和阿敏都是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的莽夫,所以阿濟格受他們的影響,也逐漸成爲有勇無謀的莽夫。

努爾哈赤晚年也逐漸發現阿濟格是個勇而無謀的人,缺乏城府和頭腦,因此努爾哈赤逐漸轉爲喜愛智勇兼備的多爾袞,不過努爾哈赤對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還是比較偏愛,在臨終時把自己的兩黃旗全部分給了三兄弟,他們每人分得十五個牛錄,這也使得三兄弟在努爾哈赤去世後形成了一股較強的勢力。

乾隆能替多爾袞平反,爲什麼不能幫阿濟格平反?

隨着努爾哈赤去世,清太宗皇太極繼位,阿濟格三兄弟掌控的兩黃旗對皇太極的皇權威脅比較大,於是皇太極以黃色爲尊,強行用兩白旗調換了三兄弟的兩黃旗顏色,史稱“八旗改色”。

雖然“八旗改色”之後,多鐸爲正白旗旗主,阿濟格爲鑲白旗旗主,多爾袞協同阿濟格共同管理鑲白旗,三兄弟看似權力沒有太大變化,但是這已經代表着皇太極要對三兄弟下手了。

皇太極採用的是分化之策,三兄弟中其實他最忌憚的還是年長且軍功很高的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當時的軍功和威望都不及阿濟格,兩白旗實際上以阿濟格馬首是瞻。而且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的生母也就是他的嫡妻鈕祜祿氏早年就因爲見到阿濟格沒有行禮,被努爾哈赤所知道,努爾哈赤強令皇太極與鈕祜祿氏離婚,這件事之後皇太極一直瞅阿濟格不順眼。

因此皇太極就一面對阿濟格下手,一面籠絡多爾袞和多鐸,對他們三兄弟進行了分化瓦解。皇太極就開始尋找阿濟格的毛病,準備找藉口把他收拾了。阿濟格爲人雖然粗莽,但是打仗卻是一把好手。

當初錦州之戰時,明朝總兵滿桂率軍出城依城結陣,仗着還有犀利的火器,八旗軍無可奈何。滿洲的王公貴族都建議皇太極撤兵,不要與裝備精銳的明軍正面硬剛,只有阿濟格力排衆議,表示應該立刻衝鋒,否則明軍不會讓八旗軍輕易撤退。後來又是阿濟格親自率領八旗軍衝鋒陷陣,最終阿濟格率兵擊潰了明軍的防守。所以阿濟格十分驍勇善戰,在戰場上找不到他的問題。

皇太極一時之間找不到處理阿濟格的藉口,一直到天聰二年(1628年),皇太極才終於找到了藉口,這個理由就是阿濟格擅自替弟弟多鐸迎娶了阿布泰的女兒爲妻。

阿布泰是阿濟格的親舅舅,是阿巴亥的親弟弟,在努爾哈赤時期比較受喜愛,但是與皇太極關係極差,皇太極繼位之後對阿布泰展開了報復,他明確禁止滿洲王公貴族與阿布泰家族通婚。

阿濟格在沒有請示皇太極,就讓弟弟多鐸娶了阿布泰的女兒,這件事就被皇太極借題發揮,皇太極下旨褫奪阿濟格的爵位和旗主身份,鑲白旗旗主由多爾袞接替,就這樣阿濟格就失去了旗主的位置。

雖然後來皇太極恢復了阿濟格的爵位,但是他的旗主身份卻徹底失去了,隨着皇太極對他的打壓日深,他也逐漸失去了自身的勢力,失去了對兩白旗的影響力。皇太極在打壓阿濟格的時候,爲了安撫兩白旗,特意扶持多爾袞和多鐸。

不過皇太極對多爾袞和多鐸也不是完全信任,兩人成年之後不久,皇太極又故意調換了二人的旗主身份,本來皇太極是想借此挑撥他們倆的關係,但是兩人兄弟感情比較深,加之兩白旗內部比較團結,因此皇太極的挑撥一時之間沒取得太大的效果。

而且皇太極後來猝死,反而還給了多爾袞和多鐸可乘之機,二人迫使皇太極的長子豪格沒能繼位,最終由年幼的兒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繼位,多爾袞成了攝政王,操控了朝政大權。

阿濟格缺乏政治頭腦,欺辱漢臣,連弟弟多爾袞都瞧不起他

公元1644年,由於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攻克京城,明末帝崇禎帝朱由檢自縊殉國,明朝總兵吳三桂獻出山海關向清軍投降,想引清軍入關抵禦李自成。攝政王多爾袞帶領阿濟格率軍聯合吳三桂在山海關外一片石大戰中擊潰了李自成的農民軍,隨即清朝入關遷都北京。

在多爾袞決定遷都北京時,當時不少滿洲王公貴族都反對,尤其是阿濟格最爲反對,阿濟格十分瞧不起漢人,他認爲清朝入關受到了漢人的強烈抵抗,應該把京城一帶和山海關的漢人全部殺掉,然後留八旗軍守山海關,清軍重回盛京瀋陽。

遷都北京是當年皇太極的遺願,皇太極想讓清朝統一天下就必須入關進駐北京,這也代表了皇太極的雄圖大略和深謀遠慮,而多爾袞與皇太極的想法一致,他們兄弟二人倒是英雄所見略同。

相比之下阿濟格就屬於短見和沒有自信,他害怕清朝不能統一全國,不如保住既得利益,洗劫北京退守盛京,所以在政治頭腦和戰略眼光上阿濟格遠不如皇太極和多爾袞,也能看出他是一個有勇無謀之輩。

對於阿濟格退守盛京的提議,多爾袞直接無視了,隨即多爾袞下令清軍入關遷都京城並打出替崇禎帝復仇的口號,發佈全國追擊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的命令,實際上清朝就是開始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清朝入關之後,阿濟格也憑藉軍功被封爲英親王,但是多爾袞可明白這個哥哥有勇無謀,所以國家大事上多爾袞都是與弟弟多鐸共同商議,從不讓他插手,只讓他負責戰場上衝鋒陷陣,所以在多爾袞攝政期間,多鐸成了大清實際上的第二號人物。

阿濟格不僅有勇無謀還瞧不起漢人,在攻城時他動輒就下令屠城,把滿城漢人屠殺殆盡,不光屠戮漢人,他還經常欺辱已經歸順清朝的漢臣,在官場上備受指責,如果他不是多爾袞的哥哥,在清朝政壇上早就混不下去了。

乾隆能替多爾袞平反,爲什麼不能幫阿濟格平反? 第2張

最後阿濟格欺辱漢臣迫使已經投降的前明大同總兵姜瓖反清,當時清軍佔領大同後,多爾袞讓阿濟格負責鎮守大同,而投降的姜瓖則負責協助阿濟格。結果阿濟格到了大同之後不僅隨意欺辱姜瓖,還肆意劫掠民女,把姜瓖親戚的新婚妻子搶走了,姜瓖去找阿濟格要人,阿濟格不僅不給人,還把姜瓖暴揍了一頓趕出門。

所以忍無可忍的姜瓖決定起兵反清,順治五年(1648年)時,多鐸病逝,多爾袞因悲傷多鐸去世染病不起,姜瓖看準時機暗中聯絡部屬準備反清。

這時候的阿濟格不僅對姜瓖毫無防備,還給京城的多爾袞寫信,要求自己取代多鐸與多爾袞聯合輔政,阿濟格在信中一再強調多鐸英年早逝,他的兒子年幼無知不能參與政務,另一位輔政王鄭親王濟爾哈朗只是努爾哈赤的侄子,自己既是努爾哈赤的兒子,又是多爾袞和多鐸的親哥哥,順治皇帝的叔叔,理應與多爾袞共同輔政。

病中的多爾袞看到阿濟格寫的這封信差點沒把病氣好了,濟爾哈朗雖然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但是爲人謙恭謹慎,頗有政治頭腦,用沒頭腦的阿濟格取代濟爾哈朗那多爾袞的病得多重把腦子都病壞了才能辦出來這事。

因此多爾袞毫不留情面的回信把阿濟格痛罵一頓,多爾袞這頭剛罵完阿濟格,那頭姜瓖就已經磨刀霍霍了,姜瓖突然率領舊部攻入大同的英親王府,殺了阿濟格一個措手不及,沒有任何防備還想着成爲輔政王的阿濟格差點被姜瓖殺死,他全憑個人的勇武殺出一條血路翻牆逃跑了。

阿濟格棄城逃跑之後,姜瓖很快就佔領了大同,並打出反清復明的口號,很快獲得了周圍十一個州府的前明投降官員響應。

而阿濟格逃跑回京城之後,多爾袞得知他激起了姜瓖反叛,又把他痛罵一頓,此後多爾袞嚴禁阿濟格再幹預政務。多爾袞一面嚴厲訓斥阿濟格,一面又給姜瓖寫信,希望能勸姜瓖重新投降。

不過姜瓖拒絕投降,多爾袞只得派八旗軍去大同平叛,多爾袞還特意給了阿濟格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讓他率軍平叛。結果曾經驍勇善戰的阿濟格這回在戰場上屢次被姜瓖擊敗,無奈之下多爾袞只得拖着病體抽調華北地區的駐防八旗軍親自去大同平叛。

最終在多爾袞的重兵圍剿下,姜瓖反清以失敗告終。阿濟格率軍攻入大同殺掉姜瓖之後,下達了屠城命令,隨即阿濟格麾下的八旗軍把大同全城軍民屠殺殆盡,史稱“大同之屠”。

本來姜瓖反叛是可以避免的,就在於阿濟格欺壓姜瓖過頭了,才激起了姜瓖反叛,害得清朝又得重新收復大同等地區,因此這件事之後,多爾袞對阿濟格徹底失望,阿濟格本人在清朝的名聲也越來越差,他也被賦閒起來。

阿濟格在多爾袞去世後開始花樣作死

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在塞北狩獵時去世,在多爾袞臨終時,他找阿濟格商議後事,這時候阿濟格居然還妄圖取代多爾袞成爲攝政王,臨死時的多爾袞還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阿濟格的請求,明確告訴他,就他那腦子不適合參與朝政大事。

可是多爾袞去世後,阿濟格卻不死心,他非想取代多爾袞成爲攝政王,於是阿濟格決定用武力逼迫順治冊封自己爲攝政王。

多爾袞死後,阿濟格命令在場的人不得發喪,並派兒子勞親去祕密調兵,阿濟格準備待兵力就位之後,以護送多爾袞靈柩回京的名義趁機在京城挾持順治皇帝,以武力控制京城和順治。

同時阿濟格還強迫兩白旗的大臣要服從自己,由於多爾袞生前與兩白旗的大臣交代過阿濟格不適合接替自己的位置,因此兩白旗的大臣都不服從阿濟格。

在這時候阿濟格感人的政治智商又暴露出來了,他眼見兩白旗大臣不肯服從自己,就決定動用武力逼迫他們服從,他派兵圍困在塞北的兩白旗大臣,明確向他們表示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就這樣兩白旗大臣被阿濟格這麼一逼迫,都決定“依皇上爲生”,他們決定把阿濟格的所作所爲全部報告給順治。於是大學士剛林趁機從塞北逃跑,他騎着快馬驅馳七百餘里跑回京城,把多爾袞的死訊和阿濟格密謀用武力控制京城的圖謀都告訴給了順治和太后孝莊以及鄭親王濟爾哈朗。

別看順治當時年僅13歲,一直處於多爾袞的威懾之下當傀儡皇帝,但是順治也是頗具才略的皇帝,對付多爾袞可能不成,但是對付頭腦簡單的阿濟格還是綽綽有餘。於是順治當即下令關閉京城九門,在阿濟格返京的必經之路德勝門外佈置重兵以做防備。

與此同時順治在阿濟格父子護送多爾袞靈柩回京時親自出迎,他先是假裝悲痛多爾袞之死,當衆嚎啕大哭,然後又大肆宣揚褒獎阿濟格父子不遠千里護送多爾袞靈柩回京的功勞,一時之間阿濟格父子被順治麻痹住了,突然間順治一聲令下,就命令御前侍衛當場將阿濟格父子和其親兵全部控制住。

就這樣少年順治很輕鬆的就智擒了叔叔阿濟格,避免了一場即將發生的亂局。之後順治並沒有對外公佈阿濟格的罪名,而是念在阿濟格爲叔叔的份上只將他圈禁起來。

其實順治如此做是爲了安撫多爾袞的黨羽,後來順治開始對多爾袞和多鐸進行清算,將二人的睿親王和豫親王封爵全部廢除,所以阿濟格自然更得被收拾了,順治對外宣佈阿濟格的罪名,將阿濟格褫奪爵位囚禁起來。

這樣一來順治激怒了阿濟格,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阿濟格居然在囚禁之所還放出狂言,稱如果自己能逃出去一定親手殺了順治這個小崽子。然後順治調查發現阿濟格又私藏武器,準備挖地道逃跑。

那順治當然不會容忍阿濟格了,於是順治把阿濟格的悖逆言行擺在議政王大臣會議上探討,讓王公貴族共議如何處置阿濟格。說是共議,其實大家心裏都明白順治是想弄死阿濟格了,於是議政王大臣們全體同意賜死阿濟格及其子勞親。

乾隆能替多爾袞平反,爲什麼不能幫阿濟格平反? 第3張

因此順治八年(1651年)阿濟格與三子勞親一同自盡,終年47歲。順治賜死阿濟格之後,削除了阿濟格子嗣的宗籍身份。可以說阿濟格就是在多爾袞死後花樣作死,明明沒有那腦子還非想當攝政王,最終被少年順治給玩死了。

寫在最後

阿濟格有謀逆的舉動,多爾袞和多鐸卻沒有,所以乾隆可以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時恢復多爾袞和多鐸的爵位以及名譽,但是卻不能恢復阿濟格的爵位和名譽。

乾隆都稱:“英親王阿濟格秉心不純,往追流賊,謊報已死,又擅至沿邊索馬,且向巡撫囑託公事,過跡昭著。雖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實由自取。”

這意思乾隆就是說阿濟格完全是咎由自取,雖然爲清朝開國立下赫赫戰功,但是卻不能抵消他的罪過。

其實怎麼看阿濟格都是在作死,他沒有那頭腦卻非想要爬上那個位置,連少年侄子順治都鬥不過,還妄圖當攝政王,清朝如果真讓他當了攝政王,恐怕沒幾年就得被打回關外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