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千古一帝漢武帝爲什麼會沉溺於道無法自拔?巫蠱之禍之後漢武帝后悔嗎?

千古一帝漢武帝爲什麼會沉溺於道無法自拔?巫蠱之禍之後漢武帝后悔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千古一帝漢武帝爲什麼會沉溺於道無法自拔?巫蠱之禍之後漢武帝后悔嗎?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漢武帝在位期間,多次發生巫蠱之禍:陳皇后因巫蠱而被廢黜,抗擊匈奴的將領公孫敖、趙破等人皆因巫蠱滅族,而在徵和元年,又發生了一場震駭全國的大冤案:漢武帝的皇后及太子被誣衊爲以巫術詛咒皇帝,結果導致父子反目,兵戈相見,受牽連而死的也多達至幾萬人,史稱"巫蠱之禍"。

然而作爲一個歷史上頗有建樹的帝王,漢武帝爲什麼沉溺於虛幻之道而難於自拔呢?

這與漢武帝的生長環境和政治環境密不可分。

自古帝王生性多疑,巫術是自上古時期就流傳下來的傳統,所以皇帝凡事遇到難以抉擇之事便無不以卜簽定奪。文、景之時卜筮之風,盛而不衰。自小就生長在宮中的劉徹,從小就深受祖輩、父輩卜風的影響, 因此即位後大興卜風。

千古一帝漢武帝爲什麼會沉溺於道無法自拔?巫蠱之禍之後漢武帝后悔嗎?

而在宮廷之中,女性雲集,其中,對武帝影響最大的是其母親及姑母。其母王娡,入宮前曾嫁金王孫,後遇卜者姚翁,說王娡之命貴不可言,定生太子。后王娡入太子宮,並生三女一男,男即劉徹。劉徹四歲時,宮中發生了改變其命運的大事:景帝因皇后薄氏無子,立寵妃慄姬所生劉榮爲太子,劉徹爲膠東王。稍後薄氏被廢,慄姬本應以皇太子生母的身份榮升皇后,然而後宮風雲突變,慄姬因對景帝之姊館陶公主劉嫖長期不滿,而拒絕了劉嫖聯姻的提議,導致劉嫖怨恨,爲求自保,劉嫖、王娡二人聯手。此後,長公主凡事都會在皇帝面前就多加讚賞劉徹,最終導致慄姬失寵、太子劉榮被廢,最終在獄中自殺,劉徹爲太子,王娡升爲皇后,此時劉徹七歲,至此,姚翁的預言一一得到印證,這使武帝深深相信巫術具有神奇的功能。

同時,這場腥風血雨的奪嫡鬥爭中,粟姬、劉榮的失勢慘死,給武帝幼小的心靈留下深刻的烙印,使他銘記了權力的重要性以及政治的無情。爲了避免重蹈慄姬母子的覆轍,王娡和劉徹對劉嫖全力拉攏,促成劉徹與劉嫖之女陳嬌聯姻。

千古一帝漢武帝爲什麼會沉溺於道無法自拔?巫蠱之禍之後漢武帝后悔嗎? 第2張

武帝登基之後,雖欲一展抱負,但羽翼未豐,所遇阻力還是很大。六年後,竇太主死,武帝的忍耐也隨之結束,以"巫蠱"廢陳皇后,清除外戚勢力,使自己大權獨攬,武帝也初次領略了"巫蠱之術"的政治功用。而且漢武帝時期各種社會政治矛盾錯綜複雜,在解決這些矛盾的同時,充滿了風險,也有遺留問題存在,使他感到了人的能力的有限,即使貴爲皇帝也不例外。爲了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他自然而然地選擇了神仙方術和巫術,希冀具有超能力來解決現實問題。

武帝癡迷於神怪之事,除希望自己能夠像古代帝王黃帝那樣成爲有作爲的君主,還有更深一層的用意,即盡力使人民相信他是"君權神授"。歷代帝王都十分看重君權神授,自稱是天的兒子,天在人間的代言人,給自己的統治披上神祕而又神聖的外衣。漢朝的創始人劉邦更是擅長此道,其目的是製造輿論爲自己作宣傳。漢武帝即位後也秉承了祖輩君權神授的衣鉢,大搞求神仙、封禪天地等活動,並且極力推崇董仲舒的天命說,天人合一,宣揚自己受命於天,代天治理人民。在科學不太發達的又奉行封建迷信的時代,老百姓對這些迷信活動、迷信宣傳深信不疑,連武帝本人也相信方術可以致神、巫術可以殺人。但與百姓不同的是,武帝在相信巫術、方術的同時,更多考慮的是怎樣利用它們爲政治服務,爲鞏固統治服務,這纔是他一切行爲的核心。巫蠱之禍的發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千古一帝漢武帝爲什麼會沉溺於道無法自拔?巫蠱之禍之後漢武帝后悔嗎? 第3張

以上在瞭解了漢武帝對於巫蠱爲何如此敏感之後,我們再來探究巫蠱之禍的起因,經過以及所造成的結果,就會發現整個事件都變得清晰明瞭。

漢武帝的即位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藉助了外戚的力量,而且武帝稱帝的前幾年裏,政治大權旁落於外戚之手,武帝對於外戚可以說是深受其影響的,所以武帝對於外戚尤其是衛氏集團採取既重用又嚴防的策略。陳後被廢之後,衛子夫得寵,因此恩及外家姊弟皆貴,衛氏家族也已經成爲了最顯赫的家族,皇帝此時也已生出戒備之心,爲防止外戚專權,便對衛氏家族的權勢開始防範和削弱,但即使如此,每當他外出之時,宮中之事他還是盡交付於衛後,朝中之事也還是仍由太子主持,羣臣長者也就皆依附於太子,但是酷用法者的官吏他們升官的唯一途徑卻是逮捕和殺戮,太子的寬厚恰恰斷送了他們的前程,因此他們仇視太子並對其公開進行詆譭。

衛青去世後,武帝對於太子的態度也逐步發生變化,隨着武帝越來越年邁,他對權柄也就越抓越緊,他對太子的一舉一動更加留意,而且不滿和懷疑也日漸加深,酷吏們便抓住了這一機會不遺餘力地去構陷太子。

漢武帝晚年多用奸臣,尤其是信賴酷吏,以致酷吏當道,最典型的當數江充。

江充以整垮原來的主子趙王之子劉丹而起家,深受漢武帝的信任,武帝任命他爲直指繡衣使者,專門監察貴戚,近臣逾侈者,江充權勢大振,走上挑剔苛察之路,成爲酷吏之一。後江充與太子因事產生了矛盾,生出了嫌隙,而在此事的處理上,武帝選擇了支持江充而責難太子,這就說明了太子在武帝心目中地位的下降。江充和酷史對這種無聲的心思心領神會,於是很快就把黑手伸向了太子。

徵和元年,武帝在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了華龍門,於是就命令三輔騎士大搜上林,關閉長安城門搜索了整整十一日,也沒有抓到一人,長安城人心惶惶,巫患之風從此大起。之後公孫父子因涉巫蠱之事,二人死在獄中,後全家被族滅。自此之後,太子劉據在朝堂之上再也沒有外家相護。之後衛皇后所生的諸邑、陽石公主及衛青之子、長平侯衛優也皆受牽連伏誅。由於衛皇后、太子與公主及衛優是至親,這就更加深了武帝對他們的懷疑與不滿,太子之位已經岌岌可危。

這件事也敲響了衛氏集團的喪鐘。因爲武帝接連受到了兩次嚴重的刺激,武帝對巫術更加恐懼,加上他年世已高,體弱多病,所以他就認爲身旁都是巫蠱來加害自己,因此對身邊的任何人都極不信任。在這一事件發生之後,武帝離開長安搬至甘泉宮,這也江充得到了機會,他在武帝與太子不能相見的情況下,以巫蠱之罪傾覆了衛氏家族。

千古一帝漢武帝爲什麼會沉溺於道無法自拔?巫蠱之禍之後漢武帝后悔嗎? 第4張

江充之所以敢誣陷太子,一方面是若太子繼承大統,挾私報復,江充必死無疑,所以就算爲他自己的將來做打算,他也不得不先下手;另一方面,也是因爲江充在看到武帝命劉弗陵所生之門爲堯母門,並且他深受武帝的喜愛,並誇他很像自己,而這又與武帝對太子的冷淡和懷疑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江充也就從此中印證了自己的猜測,並對武帝易儲之意也已經洞若觀火。

於是在徵和二年,在武帝健康狀況很差的時候,江充乘機說武帝有病是因爲巫蠱作祟,並受命專治巫蠱。他收買了胡巫,裝神弄鬼,到處挖掘偶人,並逮捕了一批"嫌疑"分子,嚴刑逼供,導致京師及郡、國因爲巫蠱連坐而死的前後竟有數萬人,在巫蠱之風瀰漫的氛圍下,打倒太子的時機已經成熟,江充又假稱後宮有蠱氣,漢武帝立即指使他繼續追查,早就有所準備的江充在太子宮內發現銅木人,太子很恐懼,想親自到遠離長安的甘泉宮向武帝表明情況,但是被江充阻撓,並沒有如願。在此情境之下,太子無奈只得被迫起兵造反,殺死江充,燒死了胡巫,但是卻讓蘇文逃走,向武帝彙報情況,但漢武帝在聽到蘇文的彙報之後,起先是並不相信蘇文的話,因此非但沒有譴責太子,還爲他辯解,說太子是因爲內心懼怕,忿恨江充纔會導致這樣的變故,所以武帝就派遣使者去找太子,可是,派去的使者卻並不敢進入長安,他爲了覆命就故意編造說太子已經造反。

直到這個時候,漢武帝才真的相信太子是真的已經謀反,因此勃然大怒,下令剿滅太子及其勢力。在此之後,太子率兵和丞相劉屈整的軍隊在長安大戰了五日,最後,以太子兵敗而告終,太子逃亡。衛太子的舉兵反叛,致使巫蠱之禍嚴重地擴大化,一發而不可收拾。太子的叛逆讓漢武帝怒氣沖天,他嚴懲了太子賓客並且捕殺太子力薦的大臣,決心置兒子於死地,此時的父子親情早已蕩然無存。

在巫蠱之禍發生後的不久,太子的冤情逐漸顯現於世,漢武帝意識到太子的巫蠱之罪並不屬實,太子當時起兵的確是因爲太過於惶恐其實並無他意,武帝內心幡然悔悟。

恰在這個時候,田千秋又爲太子申冤,說武帝和太子之間的矛盾是屬於父子之間的家務事,孩子不懂事打一頓即可,並不屬於謀反 ,這番話此時正好化解了漢武帝心中的疙瘩,幡然悔悟的漢武帝召見車千秋,並立即任命他爲大鴻臚,並且嚴懲陷害太子和捕殺太子的人,甚至將江充家滅族,火燒了蘇文,而且凡事曾經加害於太子的人也被滅族。

千古一帝漢武帝爲什麼會沉溺於道無法自拔?巫蠱之禍之後漢武帝后悔嗎? 第5張

此時是徵和三年,距太子自殺已有幾個月,漢武帝知道巫蠱之禍的真相,在車千秋等人的勸解下,他也深切體會到太子當時起兵的無奈和被誣陷的無辜,先前被狂怒所吞沒的父愛又涌入心頭。漢武帝在兒子去世的地方建立了思子宮與歸來望思之臺,藉此來表達自己對兒子的思念和哀憫。究其主要原因,漢武帝的迷信多疑江充等人的精心構陷和漢武帝所派使者胡言亂語而造成的誤會纔是產生巫蠱之禍的主要原因。

儘管漢武帝無意易嗣,但是他的命名和對幼子劉弗陵的偏愛,在客觀上卻造成了對太子劉據的傷害,那些痛恨太子的人據此猜測漢武帝有易嗣的想法,因而對太子的殘害更加有恃無恐,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巫蠱之禍的發生。儘管他不再像以前那樣關心、愛護太子,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漢武帝就不愛這個兒子了。諸多事例表明,漢武帝對太子的愛雖然有所減少,但是他仍然信任,支持和理解兒子,父子之情還是很深厚。

可是,在封建專制社會裏,皇帝和太子之間是先君臣後父子的,漢武帝和太子的關係自然也不例外。作爲皇帝,漢武帝絕不會容忍任何人危及自己的皇權,哪怕是自己的兒子。因此,當漢武帝發現太子在公然造反時怒不可遏,認爲這是對皇權的挑戰,他要捍衛至高無上的皇權,對叛逆的太子自然是嚴懲不貸的。就皇帝的身份而言,漢武帝族滅叛臣是合法的行爲,無可厚非,就父親的身份而言,漢武帝剿滅兒子的行動無疑顯得冷酷無情。在捍衛皇權時,漢武帝和太子的君臣關係完全凌駕於父子關係之上,因而他對兒子是無情的。

此後,漢武帝瞭解到事情的真相,知道太子並沒有出兵奪權的意思,誤會消除後,先前對立的君臣關係恢復了正常,父子之間的血緣親情又慢慢涌上來。作爲父親,漢武帝對兒子的悲慘結局充滿懊悔之情,對死去的兒子自然是思念不已,併爲此建造了思子宮和歸來望思之臺。

漢武帝從被矇蔽到明白過來,內心極其痛苦。儘管陷害太子的惡人受到懲罰,巫蠱之禍所造成的後果卻是無法挽回的。

在這場慘禍中,太子、衛皇后自殺,除太子的孫子劉詢因在襁褓被投入監獄以外,衛氏被滅族,二千石吏被殺數人,數萬百姓受牽連而死。漢武帝深切體驗到妻子、兒孫被自己親手毀滅所帶來的痛苦。巫蠱之禍對漢武帝觸動很大,他食不甘味,幾個月來每天只吃一頓飯,無心欣賞音樂。可見,巫蠱之禍使晚年的漢武帝陷入了難以自拔的痛苦之中。

令人感慨的是,在震驚天下的"巫蠱之禍"發生後,社會上的"巫蠱"行爲依然禁而不絕,這種迷信行爲並沒有因衛太子悲劇的發生而終止。但是,難能可貴的是漢武帝由反思巫蠱之禍,進而反思自己過去所做的種種事情,他不再狂妄的追求卜筮之風,他終於明白天下根本沒有仙人,一向迷信神仙的漢武帝在晚年能夠認識到神仙的虛妄的確不容易,他對巫蠱之禍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這種醒悟。

漢武帝晚年的悔悟更多地體現在《輪臺詔》中,他在詔書中全面反思了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爲,並提出要與民休息,發展生產。《輪臺詔》標誌着漢武帝晚年統治思想的重大改變,這種及時的政策轉變不僅穩定了當時動盪的政局,而且爲以後的"昭宣中興"奠定了基礎,具有劃時代意義。

千古一帝漢武帝爲什麼會沉溺於道無法自拔?巫蠱之禍之後漢武帝后悔嗎? 第6張

徵和四年,漢武帝先是罷斥遣散方士,從迷信神仙的思想中醒悟過來,不久,又下《輪臺詔》開始轉變統治思想,這些轉變都發生在巫蠱之禍以後。

毫無疑問,徵和二年的巫蠱之禍是一場大災難、是一個家庭悲劇,但也有迫使漢武帝深入反思,從中汲取教訓的一面,它促成了此後漢武帝的悔悟和轉變。所以,對於衛太子及其家族而言,巫蠱之禍是極其不幸的事情,對於天下百姓而言,巫蠱之禍的發生又堪稱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因爲巫蠱之禍使得沉迷術法的武帝從此放棄了對虛幻之道的狂熱追求,開始關心民生與天下。而作爲一位至高無上的封建帝王,漢武帝能夠主動地一再向羣臣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再一心追求虛幻的神仙方術,大興卜風,並誠心誠意地改正錯誤,也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