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相比 她們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相比 她們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上官婉兒與韋后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同被李隆基處死,爲何上官婉兒與韋后安樂公主結局大不相同?

現代衆多影視劇中,上官婉兒除了是武則天身邊得力女官的形象外,後期還被歸納爲韋后安樂公主一派的黨羽。這些人普遍認爲,她與韋后等人淫亂弄權,屬於同一陣營,所以最後在唐隆政變中一同被李隆基處死。

但這一觀點是否有可靠依據,還是存疑的。因爲根據現有的史料來看,雖然上官婉兒與韋后、安樂公主等人一同被李隆基在政變後處死,但死後她們的待遇卻截然不同。

唐隆政變結束後,上官婉兒與韋后安樂公主一同殞命。韋后和安樂公主是比較慘的,她們不僅被斬首,而且頭顱還被懸掛在東市,到了第二天才得以收屍,以相應的降級禮數下葬後,並追貶爲悖逆庶人。這種“死法”對於皇家權勢競爭的失敗者來說,不可謂不殘忍。

然而,上官婉兒的結局卻要好很多。待她死後,朝廷按照禮制進行安葬,表示極深的哀悼。正如史料所記載的,“皇鑑昭臨,聖慈軫悼,爰造制命,禮葬贈官。”在對待上官婉兒的死這件事上,朝廷以足夠的禮制表達了對她的尊重和哀悼。

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相比 她們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史料還記載:“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 500 匹,遣使弔祭,詞旨稠繆。”依照太平公主對上官婉兒之死的哀傷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兩個人的關係是極其密切的,甚至可以推測她倆纔是同一陣營。

那麼,假如上官婉兒與韋后安樂公主不是同一陣營的,爲什麼會被許多史料記載下來她和韋后安樂公主淫亂弄權等種種負面事蹟呢?

這無疑與“成王敗寇”後,最後勝利者的“惡意抹黑”脫不開關係。

最明顯的證據,就是上官婉兒的墓誌。墓誌中對上官婉兒的評價是非常正面的,認爲她德才兼備,忠心奉上,無辜受難,而且墓誌的評價與唐中宗時期《起復上官氏爲婕妤制》是基本一致的。而後期的《新唐書》與《舊唐書》所記載對上官婉兒形象的評價,則是完全相反,多以批判爲主。

有許多史學家猜測,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上官婉兒與李旦、太平公主屬於同一陣線的,他們共同反對韋后和安樂公主。因此唐隆政變之後,李旦登上皇位,他並沒有因此忘記這位昔日的“才女”盟友,一定程度上對她懷有感激之心,禮葬婉兒,並作出較高評價。另一方面,多方史料記載都不斷證實,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私交甚密且有着相同的政見,對婉兒的禮葬,亦有太平公主的遊說之功。

此外,史料記載:“昭容泣血極諫,扣心竭誠,乞降綸言,將除蔓草。”亦有許多史學家解讀爲,上官婉兒曾以死勸諫唐中宗除掉韋后,極力與韋后安樂公主劃清界限,甚至不惜請求飲鴆而死,結果中宗並沒有採納。在景龍之後,上官婉兒由昭容被降爲婕妤,離開了“政治中樞”。從這一觀點來看,上官婉兒與韋后安樂公主不僅不是同黨,反而有着非常激烈的矛盾鬥爭。但這樣的解讀並不是來源於傳世的史料文獻,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顛覆了認爲上官婉兒與韋后同黨的傳統認知。

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相比 她們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2張

由此,上官婉兒“忠心奉上”的形象也就此形成。在筆者看來,這和李隆基這方勢力集團的動機有着很大相似之處。因爲唐隆政變的主要對象是韋后和安樂公主,而韋后與安樂公主又是當時先帝李顯的“直系親屬”,藉助上官婉兒與韋后集團的激勵矛盾,進而樹立上官婉兒“忠心奉上”的形象,則是大大增強了李旦李隆基一脈即位合理性的。

如此,問題又來了,既然在這種程度上,上官婉兒與李隆基集團是同一陣線的,那爲什麼李隆基還要處死她呢?

史料記載的上官婉兒死因是不明確的,她的墓誌銘這樣記載:“昭容居危以安,處險而泰。且陪清禁,委運於乾坤之間; 遽冒銛鋒,亡身於倉卒之際。”雖然說明她的死是無辜的,但也有意忌諱了她被李隆基處死的真正死因。

其實,李隆基想要處死上官婉兒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

上官婉兒從小到大以政治才能出色而爲名,是武則天身邊的得力助手,更有着“巾幗宰相”之稱。“巾幗宰相”的名號不僅給她帶來榮光,也給她招來了殺機。因爲一般新皇帝登基後,都會選擇親自培養自己的“心腹”,重新啓用先帝重用之人的,少之又少。

上官婉兒的死因,除了她曾經爲武則天效力之外,還有她身爲女性,卻掌握權力、左右朝政這個重要原因,上官婉兒本身是一個非常有政治才能的人,是不容易被別人輕易駕馭的。李隆基在唐隆政變時只是將她作爲盟友,共同抵抗韋后集團,目的達成之後,以李隆基的性格必定是“先除之而後快”,排除掉上官婉兒可能帶來的潛在危機。

另一方面,韋后集團被連根拔起,還有太平公主也是李隆基的競爭對手,太平公主本身又是個對皇位虎視眈眈的野心政治家。

正如同唐隆政變期間,太平公主與李旦李隆基父子處於同一陣線,但結束“外爭”之後,又面臨着新的“內鬥”。太平公主自幼受到母親武則天的影響,無論是政治手腕還是對權勢的野心慾望,都不輸於她的兄弟們。

當她的哥哥李旦登上皇位後,太平想做女皇的一顆心仍然沒有熄滅,於是就有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那場“惡戰”。太平公主失敗後,李旦也曾向李隆基求情,希望他能顧念親情,放過太平一命,可李隆基卻並未心軟。

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相比 她們的結局爲何完全不同 第3張

親姑姑尚且如此,更何況一個上官婉兒。更何況,如果不殺掉上官婉兒,依照她倆親密良好的私交,萬一與太平公主強強聯手,豈不是又給自己的前路埋下隱患?

雖然清代的九子奪嫡尤其有名,但大唐盛世裏,皇位與權勢的爭奪纔是更加兇狠,容不下半點親情。

只惋惜上官婉兒,這位昔日以才女聞名的“巾幗宰相”,最終也難以逃脫皇家權勢之爭,成爲其中衆多犧牲品之一。

參考資料:楊永康《唐朝政治鬥爭與上官婉兒形象之演變———從 “忠心奉上”到 “死有餘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