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雍正齊妃生三子一女,爲什麼還是結局不好?

雍正齊妃生三子一女,爲什麼還是結局不好?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齊妃李氏的出身並不高,她的父親是李文璧,漢人出身,但是生的貌美如花,所以年輕時候很受寵愛,在那個母憑子貴的年代,生下了三子一女,那麼這麼多的子女,爲什麼保不了她晚年的富貴?

侍妾李氏,李文璧之女”

其實雍正在做皇子的時候不管是侍妾、側福晉還是福晉的人選出身都不算高,比如嫡福晉烏拉那拉氏,沒落的貴族家庭出身,那拉氏一族因受到多爾袞的牽連而開始走下坡路,側福晉年氏,年羹堯的妹妹,出身還可以,最起碼父親與哥哥都是朝廷重臣,但是漢人出身,祖上並不是什麼有名的貴勳家族;格格鈕祜祿氏,弘曆的生母,雖然是鈕祜祿氏的大姓,但出身一般,格格耿氏,弘晝的生母,是管領耿德金的女兒,漢人出身。

雍正齊妃生三子一女,爲什麼還是結局不好?

包括齊妃李氏,按照皇室玉牒中的記載,李氏的父親李文璧在當時並沒有任何的官職;其實很多人認爲李氏的父親是知府出身。

單純從這一層面來說,康熙一開始並沒有很重視胤禛這個兒子,最起碼沒有考慮讓胤禛爲皇儲。因爲沒有爲胤禛娶一位有家世背景的福晉,幫助胤禛坐穩皇位。或許這也是爲何到了康熙晚年,雍正寵愛年羹堯的妹妹年氏的緣故吧,畢竟年氏的孃家是對自己的爭奪儲君之位最有幫助的勢力。

我們言歸正傳,李氏出身雖然一般,但嫁給雍正以後還是比較受寵的。至於具體嫁給雍正的時間並不確定,大概是在康熙三十三左右,畢竟康熙三十四年李氏就爲雍正生下了次女和碩懷恪公主,懷恪公主是雍正所有女兒中唯一一個長大成人的公主。

雍正下旨下嫁給了那拉氏星德,只可惜年僅23歲便病逝了,那時候雍正還沒有登上皇位。

康熙三十六年生下第一個兒子弘盼,弘盼年僅2歲夭折。

弘盼夭折的次年李氏又生下一個兒子弘昀,弘昀活到11歲夭折的。

康熙四十三年,李氏又生下一子,便是雍正序齒的第三子弘時。

弘時是雍正實際上的長子,更是李氏三個兒子中唯一一個長到成年的兒子。

除了年氏(生三子一女,全部夭折)外,李氏是爲雍正生育子女最多的,但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李氏嫁給雍正以後,還是很受寵的。

李氏也算是“母憑子貴”從侍妾升級爲側福晉,換句話說從一個伺候人的變成了有人伺候的主子。只可惜新人的到來,讓李氏“色衰而愛馳”。

其實單從雍正對李氏的寵愛還有生子的數量來說,李氏的“起點”還是挺高的,不僅有兒子可以依靠,還有夫君的寵愛在;若是雍正能成功登上皇位的話,李氏被封爲妃子、貴妃都不在話下。即便是“色衰而愛馳”,最起碼還有一個長子可以依靠,怎麼着都能善終。

但歷史的結局並沒有這麼圓滿,總結原因有兩點:

新人的到來,讓李氏的存在感變低了,沒了寵愛便沒了存在感;

兒子是有,但有弘曆在,註定弘時不會登基,但弘時是有野心的。後宮之中不僅可以“母憑子貴”,還能“受子牽連”。

康熙五十年是李氏一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因爲這一年發生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雍正最喜歡的一個兒子弘曆出生。

弘時要年長弘曆7歲,因爲弘時年幼時期的啓蒙老師何清,心思不在教育弘時學業上,只知道嚼舌根,將弘時的學業給耽誤了。所以在雍正的眼裏弘時從小便不學無術,沒有什麼培養的價值。

反觀弘曆從小就聰明伶俐,而且還很孝順;隨着弘曆便便長大,長兄弘時便更入不得雍正的眼;雍正邀請康熙前往自己的圓明園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挑選的較爲年幼的弘曆跟弘晝,而沒有讓已經長大成人的弘時參與,便可以看得出長子弘時天資一般,在雍正的眼裏是不惹麻煩便是好事,並不盼着能給自己爭面子。

康熙對弘曆算是“一見鍾情”,便將弘曆接到了宮中親自撫養;隨着兒子弘曆的得寵,其生母鈕祜祿氏的地位也隨之上升,更得雍正的寵愛。

第二件事:雍正的側福晉年氏入府,幾乎得專房之寵。

雍正齊妃生三子一女,爲什麼還是結局不好? 第2張

提到年羹堯的妹妹年氏,大家都會想到《甄嬛傳》中那個囂張跋扈的年世蘭,沒有爲雍正生下一兒半女。但實際上歷史上真實的年世蘭是一個溫柔賢淑的女子,在入府以後便包攬了一直到她病逝這11年間雍正所有的子女,爲雍正生下三子一女,只可惜全部夭折。

一是因爲年氏是大將軍年羹堯的妹妹、湖廣巡撫年遐齡的女兒,雍正要爭奪地位,需要依靠年羹堯的支持;二是因爲年氏確實年輕漂亮,而且賢良淑德;所以雍正對年氏非常寵愛,幾乎是專房之寵。

更何況年氏是康熙特地指婚給雍正做側福晉的,在雍正王府的地位一開始本身就比李氏要高,李氏一開始不過就是一個侍妾,母憑子貴升級爲側福晉的。

更何況此時的李氏已經35歲,與只有十幾歲的年氏相比,確實年老色衰了。

年氏的入府,讓李氏的位置非常尷尬,雖然有兒子女兒可以依靠,但是卻不如一個還沒有生育子女的年氏地位高;隨着年氏的得寵,李氏便成爲一個透明般的存在。

雍正登基以後,李氏的地位是越來越尷尬,因爲有兒子在、王府的資歷老,才被封爲齊妃。

諮爾妃李氏,持躬淑慎,秉性安和,納順罔愆,合珩璜之矩度,服勤有素,膺褕翟之光榮,曾仰承皇太后慈諭以冊印封爾爲齊妃

而入宮比較晚的年氏則被封爲貴妃,不過讓李氏感到欣慰的是:她的地位要比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要高一些;雖然鈕祜祿氏同樣被封爲妃,但不及齊妃的地位高。

鈕祜祿氏在王府的時候不過是一個格格,而且即便是生下兒子弘曆在十多年間地位上也沒有上升,之所以在雍正登基後直接由格格被封爲熹妃,完全是因爲弘曆的緣故。

雍正從登基之初便已經打定主意要將皇四子弘曆祕定爲皇儲,其生母的地位自然不態低了。

雖說在後宮之中“母憑子貴”很重要,但也要自己的兒子爭不爭氣;若是自己的兒子能跟弘曆一樣從小就聰明、得父親喜愛,自然會讓自己的生母沾光“母憑子貴”;但是若有一個跟弘時一樣不爭氣的兒子,想要母憑子貴是很難得;更何況弘時挑戰了雍正的底線,被雍正捨棄是很正常的。不過雍正之所以捨棄弘時,其實也是在爲弘曆登基鋪路。

雍正從一開始就沒有看中自己的皇三子弘時,畢竟天資從小就能看得出來,從弘時年幼時開始雍正便覺得這個長子沒有培養的價值。

但是作爲一國之君的長子,在序齒上佔據優勢,難免會心生野心,想要爭奪皇儲之位。

雍正經歷了殘酷的九王奪嫡之爭才登上皇位,他深知兄弟相殘的殘忍,所以想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爲最得意的兒子(康熙最喜歡的孫子)鋪好順利登基稱帝的路。

對弘曆而言,最大的威脅便是兄長弘時。

若是弘時能安分守己,向雍正“表明”自己毫無爭儲野心,或者跟五弟弘晝一樣裝傻充楞的話,真有可能善終,得以被封爲親王的爵位,生母李氏也能跟着兒子出宮養老。

但弘時很不安穩,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奪嫡之心,雍正怎麼會容忍他呢?

換句話說:在乾隆通往權力最高處的路上,最受傷害的一個人便是弘時。

雍正登基以後,便祕密立儲將皇四子弘曆立爲皇儲,將詔書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後。在祕定皇儲三個月以後,恰好是康熙的週年祭,雍正特地讓弘曆前往景陵祭祀。初逢週年大祭,雍正卻讓一個只有十三歲的孩子前往,其心思確實是不言而喻的。

次年到康熙忌辰,雍正又讓弘曆前往。

這在裏歷朝歷代,讓一位不經世事的孩子前往主持皇祖的週年祭還有再期忌辰,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可見雍正對弘曆是用心良苦,希望能提高弘曆的威望,順利登基。

但雍正如此做,確實極大地傷害了他的另一個兒子弘時。

其實弘時遭受不平等待遇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康熙五十八年,康熙將誠親王胤祉的長子弘晟、恆親王胤祉的長子弘昇封爲世子,唯獨落下了雍親王胤禛的長子弘時。此時的弘時已經娶妻生子,又怎麼會不心生不滿怨懟呢?

雍正登基後如此重用自己的弟弟弘曆,作爲兄長弘時便更加心裏不平衡,想要爲自己爭一爭

弘時越是不滿、越是表現出自己奪嫡的心思,雍正便更加不會容忍他他,大約在雍正二年、三年左右雍正與兒子弘時到了決裂的地步。

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給廉親王胤禩降了一道諭旨,將胤禩革除宗籍;在給胤禩的諭旨中居然提到了自己的兒子弘時:

弘時爲人,斷不可留於宮廷,是以令爲允祀之子。今允緣罪革去黃帶,玉牒內已除其名,弘時豈可不撤黃帶?著即撤其黃帶,交與允鬯,令其約束養贍。

直接將弘時趕去做了廉親王胤禩的兒子,胤禩被革除了黃帶子,作爲胤禩的兒子,弘時自然也被革除了黃帶子。至於爲何要將弘時趕去做胤禩的兒子,雍正只說了11個字“弘時爲人,斷不可留在宮中”,至於爲人如何,有哪些具體的過失,隻字未提,可見弘時並沒有具體的罪狀。

被趕去做胤禩的兒子倒也談不上是懲罰,畢竟皇帝將自己的兒子過繼給自己的兄弟也屬常事;比如乾隆,將自己多個兒子過繼給了自己的兄弟或者堂兄弟。

只能說明雍正對弘時留在宮裏不放心,只有讓弘時失去了繼承皇位的資格,才能確保對弘曆沒有威脅。

其實這只是原因之一,雍正之所以如此做,還因爲弘時參與了康熙晚年的九王奪嫡之爭,他很同情被雍正殘害的叔伯們,言語中透露出了對叔伯們的同情,最終被雍正早早淘汰出局。

作爲被雍正厭棄的弘時的生母,自然會被親自連累。

弘時被趕出宮以後,雍正也表現出了對齊妃的厭惡。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時被雍正封爲皇貴妃;

雍正八年,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被封爲貴妃;弘晝的生母耿氏則是被封爲裕妃。

雍正齊妃生三子一女,爲什麼還是結局不好? 第3張

而李氏則是一直停滯在齊妃的位份上,沒有再得到提升。

在後宮之中,大多都是母子爲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弘時被雍正厭惡,連帶着本就“年老色衰”的李氏更加沒有存在感。不僅在雍正一朝如此,到了乾隆朝李氏更是孤獨終老。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逝,皇四子弘曆登基稱帝。弘曆登基後,恢復了兄長弘時的宗籍,但是對於齊太妃李氏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表示

乾隆二年,李氏病重,按照宮中的規矩:病重的妃嬪、婢女或者是太監都要被送出宮養病;當然若是備受尊重的人,自然無需被送出宮,可以准許其養在宮中。

比如蘇麻喇姑在病逝前,康熙特地下旨准許其在宮中養病。

而李氏作爲太妃,被送到宮外的五龍亭養病,可見乾隆並沒有敬重這位額娘。

被送出宮僅僅11天,齊妃便病逝了。

縱觀齊妃的一生是典型“起點高、落點低”,剛開始憑着自己的年輕貌美得雍正帝的寵,用十年的時間生下三子一女,成爲雍正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嬪之一。

既有兒子又有寵愛,按理說即便不能成爲太后,也能安享晚年;

但命運就是如此不公,隨着新人年氏入府得寵,李氏逐漸失寵;更因爲兒子不爭氣,牽連自己也被丈夫厭棄,在孤獨中病逝。

可見身處後宮,不僅要能生兒子,還要會生兒子,有一個深得盛寵的聰明兒子,即便一開始身份低微,照樣不耽誤母憑子貴、出人頭地,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