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後宮人物 > 盤點清朝最悽慘的十二后妃 誰只當了9天皇太后?

盤點清朝最悽慘的十二后妃 誰只當了9天皇太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古紅顏多薄命,帝王之家最無情,歷代皇帝都有“後宮佳麗三千”可想而之處在深宮中的女人命運是多麼的可悲,特別是清朝,閉關鎖國,思想迂腐,人們常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實真到了關鍵的時刻,匹婦也未必能脫身,更何況那些接近權力巔峯的女人!

接下來讓我來盤點下清朝歷史上命運最悽慘的十二后妃嬪吧!

 一、清太祖努爾哈赤大妃烏拉那拉氏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烏喇那拉氏,名阿巴亥,烏拉部滿泰貝勒女,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極繼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後被立爲大妃,爲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第十五子多鐸。後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後順治皇帝年幼登基,多爾袞掌權爲攝政王時,追尊其爲皇后,諡號爲“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順治皇帝親政後在他人的唆使下,便以多爾袞曾圖謀篡位爲由,開除了多爾袞的宗籍,並將阿巴亥的諡號取消,其神牌也從太廟撤出。

在努爾哈赤崛起創業、建邦開國的過程中都直接或間接地留下了阿巴亥的印記。在權力之爭中她被送上祭壇,但她生命的活力、剛烈的個性、過人的聰睿則在她兒子身上得到延續。轟轟烈烈的清軍入關、定鼎中原就是在她的兒子多爾袞的指揮下進行的……

盤點清朝最悽慘的十二后妃 誰只當了9天皇太后?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第三任妻子,在努爾哈赤稱汗以後是皇宮內地位最高的大福晉;但在清代的皇后中她也是最苦命的一個,不僅被送上犧牲的祭壇,還沒得到皇后的名分……

 二、清太宗皇太極莊妃博爾吉濟特氏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爲“天降貴人”),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寨桑之次女,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之妹。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爲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爲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順治帝即位後,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聖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後尊爲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葬昭西陵,上諡,雍正、乾隆累加諡,最終諡號爲: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啓聖文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培養、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盤點清朝最悽慘的十二后妃 誰只當了9天皇太后? 第2張

62年的風風雨雨,把一位天真伶俐的少女磨鍊成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從瀋陽的永福宮到北京的慈寧宮都印有她的倩影與足跡;太多的家事與國事以及太多的傳奇,不僅在於與姑母、姐姐共事一夫,還在於她與小叔子多爾袞之間有着說不清的瓜葛,更在於她在彌留之際所做出的不同丈夫合葬的決定,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悽苦、無奈與辛酸,也留下太多的猜測……

 三、順治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

孝獻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世稱董鄂妃,真實名不詳。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費揚古大將軍之姊,世祖順治帝貞妃族姐。

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妃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爲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爲理由,晉封她爲皇貴妃。升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少見。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妃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董鄂妃是順治帝一生最鍾愛的女子,死後追封爲皇后,合葬清孝陵。諡號爲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諡,是中國最後一位獨立諡號的皇后)。

帝王雖然後宮佳麗無數,但是真正讓順治視爲姿容絕代、才華出衆,且品行清麗脫俗,善解人意的紅顏知己還是董鄂妃,順治帝對董鄂妃可謂是一見鍾情,至死不渝。董鄂妃本來就體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殤,這種打擊使得她一病不起,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名妃、絕代佳人董鄂妃香消玉殞,病逝於東六宮之一的承乾宮,年僅22歲。

盤點清朝最悽慘的十二后妃 誰只當了9天皇太后? 第3張

董鄂妃崩後,皇太后傷心哀痛。天下的臣民沒有不感到悲痛的,皇太后、孝惠後和其他嬪妃都懷念追悼,只有順治一個人,撫今追昔,雖然順治說不出心中悲傷,悲痛卻常常來襲。

董鄂妃的一生可用“紅顏薄命”四個字概括,她的悲劇不僅在於她入宮前的特殊經歷,更在於無法掙脫滿蒙聯姻的桎梏,她的一生給後世留下太多的話題……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是順治在世時所冊封的第三位皇后,但董鄂氏的皇后身份卻是在去世後追封的。

 四、康熙德妃烏雅氏

在清代皇后中,烏雅氏是屬於“母以子貴”的那一類,因爲兒子即位被尊爲皇后。

但福禍本來就是互相轉化的,正是因爲兒子當了皇帝,才使得她無法擺脫爭權奪利的漩渦,並最終被政治風浪吞噬,成爲清代一個最短命的太后……

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3年),烏雅氏,滿洲正黃旗人,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康熙帝妃嬪,雍正帝生母。出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宮,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晉封爲德嬪,康熙二十年(1681年)晉封爲德妃。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後,尊爲皇太后,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於永和宮,享年六十四歲。同年八月上諡號“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九月與康熙帝合葬景陵,升祔太廟。乾隆、嘉慶累加諡,最終諡號爲“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德妃從一個身份卑微的、負責端茶送水等細活的“官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宮主的位置,這是很不簡單的。康熙二十年冊的四個妃子,她們的地位或者說是在皇帝和衆宮人心裏的位置,是後來的其他宮妃難以相比的,或者說,後來的宮妃再牛也牛不過這四個人。

盤點清朝最悽慘的十二后妃 誰只當了9天皇太后? 第4張

德妃生育十二女的時候已是27歲,而生育胤禵的時候已是29歲“高齡”,這個可以說是破了康熙朝後妃生育年齡的記錄。因爲她們基本過了25歲就可以讓位後來人了,而唯有德妃,這樣特殊,也再一次證明了康熙對德妃寵愛與其他宮妃的不同。對比一下,榮妃在生育最後一個孩子時能有多大呢?榮妃的生日清史稿上沒有記載,只說她“待年宮中”,她是第一個給康熙生孩子的女人,那年康熙13歲,她也不會大到哪去,就算她15歲,在康熙十六年的時候也就是27歲,還是沒有超過生胤禛時29歲的德妃.

雍正皇帝,九子奪嫡的勝利者,一定不一般,無論是才能還是心智, 但據歷史記載,德妃和其子雍正關係緊張,雍正即位後,她說“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而且要以身殉康熙帝, 被雍正阻止。接着又拒絕受封爲皇太后, 拒絕移居到太后應住的宮殿慈寧宮。這一切, 引起人們對雍正即位合法性的猜測。而幾個月後,她便生病而亡, 野史傳聞是被雍正"逼死" , 如今事情真相已無考。

五、雍正皇貴妃年氏

年貴妃,即敦肅皇貴妃(17世紀-1725年)年氏,雍正帝妃,湖廣巡撫、後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齡之女,妃長兄:廣東巡撫,工部右侍郎,內務府總管年希堯;妃次兄:原授一等公、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年羹堯。侍世宗藩邸爲側福晉,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子贈懷親王福慧。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雍正元年十二月,冊封貴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晉封爲皇貴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諡號爲敦肅皇貴妃。

年氏出身官宦世家,家世顯赫。年氏的具體生年不詳。康熙年間由康熙帝親指婚與雍親王爲側福晉,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生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生皇九子福沛。從她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攬雍正帝所有子嗣,其他后妃妻妾無人所出,是雍正最寵愛的妃子。

雍正元年封爲貴妃,地位卻僅次於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而和她在藩邸並肩的另一位側福晉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齡也比她大,卻只封了齊妃。 年氏本來身體就很虛弱,雍正就說過她“體素羸弱”。她在懷皇九子福沛時,正好是康熙的大喪。這時候舉哀磕頭行禮之事,數不勝數,以她懷孕之身,不免動了胎氣。導致難產,福沛生下後就死了或者就是一個死胎。她自己的身體也是一落千丈。

雍正三年十一月,貴妃年氏病重,八日壬寅,年貴妃“不懌”請留,十一月十五日,雍正下旨將其封爲皇貴妃。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結束,皇帝即停免次日太和殿百官朝賀,於當日馬不停蹄地返回圓明園。接下來一連五日,除十九日甲午發出關於各省緝盜與蠲免江南四縣賦稅的兩道上諭之外,《起居注》上再不見任何與皇帝處理政務相關的記載。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諡號爲敦肅皇貴妃。

盤點清朝最悽慘的十二后妃 誰只當了9天皇太后? 第5張

年貴妃天生不是搞政治的,婚姻把她捲進了一個又一個的政壇漩渦,當陰謀已經成爲陽謀時,心力交瘁、不堪重負的她已經走在通往黃泉的路上……出自漢軍鑲黃旗的年氏,如果不是年氏家族所在的佐領撥給了四阿哥,她未必能當上雍親王的側福晉,也未必能當上皇貴妃,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極其偶然的調撥,不僅決定了年氏的一生,也影響了年氏家族其他人的命運。

六、乾隆繼後烏拉那拉氏

純帝繼皇后(1718年-1766年),烏喇那拉氏(又作“納喇氏”、“納蘭氏”),名不詳,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清史稿·后妃列傳》中記其爲“皇后烏喇那拉氏”,史學界多稱其爲“那拉皇后”或者“乾隆繼後”。那拉氏出身於滿洲鑲黃旗,是佐領納爾布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十日,比乾隆小七歲。雍正年間,嫁與時爲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曆,爲側福晉。

乾隆初期封爲嫺妃,乾隆十年晉封嫺貴妃,乾隆十三年,孝賢純皇后去世,次年晉皇貴妃,攝六宮事。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冊立爲皇后。乾隆三十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忤旨截髮失寵,提前送回京城。五月十四日收繳歷次冊寶夾紙。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皇五女。

在乾隆的后妃中烏拉那拉氏是惟一敢於同皇帝的淫威抗爭的女人,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她不僅留下太多的委屈,也留下太多的傳奇……乾隆在位時期曾經冊立過三位皇后,第一位富察氏是其父雍正給選擇的,第二位烏拉那拉氏是其母孝憲皇太后鈕祜祿氏所安排的,至於第三位皇后魏佳氏雖然是他自己封的,但那也是出於傳位嘉慶的需要而對嘉慶生母的追封。而其中尤以第二位皇后烏拉那拉氏最引人關注……

盤點清朝最悽慘的十二后妃 誰只當了9天皇太后? 第6張

七、嘉慶孝和皇后鈕祜祿氏

孝和睿皇后(1776年—1850年),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禮部尚書恭阿拉之女。嘉慶帝第二任皇后。事仁宗潛邸,爲側福晉。嘉慶帝即位,封貴妃。孝淑睿皇后逝世後,先封皇貴妃。嘉慶六年,冊爲皇后。道光帝登基後,尊爲皇太后,居壽康宮。道光二十九年逝世,葬清西陵之昌西陵。兩子:綿愷、綿忻。女一,早逝。

雖然她身處皇宮內院,但興亡的勢頭已如一把利劍穿過了厚厚的宮牆,紫禁城再也不能把動亂擋在宮闕之外;萬里波濤的大洋,也不可能成爲阻擋西洋艦炮的屏障,內憂外患接踵而至……

 八、道光靜妃

孝靜成皇后(1812-1855),博爾濟吉特氏,刑部員外郎花良阿之女,先祖來自蒙古科爾沁左右翼(今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境內),死後擡旗入滿洲正黃旗。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妃,清文宗咸豐帝的養母,也是恭親王奕的生母。

道光皇帝一生共有四位皇后,其中三位是在他生前冊立的,第四位則是在他死後,由兒子咸豐冊封的。這位在道光死後才冊封的皇后就是孝靜成皇后,恭親王奕訢的生母。

盤點清朝最悽慘的十二后妃 誰只當了9天皇太后? 第7張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生於嘉慶十七年,比道光帝小30歲。道光五年,14歲的她參加清廷的選秀,被道光看中,封爲貴人,賜封號爲“靜”。道光六年,靜貴人生皇次子奕綱。這對於已入不惑之年而子嗣甚少的道光帝來講,實在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於是,靜貴人便母憑子貴,晉升爲靜嬪;四個月之後,皇次子奕綱不幸夭折,道光念及靜嬪喪子之痛,晉封她爲靜妃。道光九年,靜妃生皇三子奕繼,僅僅20天后,奕繼就夭折了。道光十年,靜妃又爲道光帝生下了一個女兒,是爲皇六女。這個女兒最初封爲和碩公主,道光二十四年被開恩加封爲壽恩固倫公主,選定景壽爲駙馬。道光十二年,21歲的靜妃生下了她的最後一個兒子——皇六子奕訢,即後來的恭親王。博爾濟吉特氏在入宮後的七年中,爲道光連續生下三子一女,由地位較低的靜貴人升至靜妃,可見其受寵程度。道光十四年,道光帝冊立皇貴妃鈕祜祿氏爲皇后時,又晉升靜妃爲靜貴妃;道光二十年,孝全成皇后暴卒,道光晉封靜貴妃爲攝六宮事的皇貴妃,並將孝全皇后之子四阿哥奕詝交由她撫養。

道光三十年,道光皇帝駕崩,皇四子奕詝奉詔即位,是爲咸豐皇帝。他尊靜皇貴妃爲康慈皇貴太妃。咸豐五年,康慈太妃病重,恭親王奕訢爲生母討要“太后”封號。咸豐念其對自己有養育之恩,便尊她爲“康慈皇太后”。僅僅9天之後,博爾濟吉特氏就去世了。她只當了9天的皇太后。

康慈太后去世後,咸豐皇帝爲其上諡號爲“孝靜康慈弼天輔聖皇后”。按大清祖制,皇太后初上諡號爲12個字,並系先帝廟諡,而孝靜皇后的諡號只有8個字,並沒有系宣宗皇帝的廟諡“成”字,並且孝靜皇后的神位不升太廟,只升奉先殿;而且孝靜皇后死後也沒有單獨建陵,而是葬入了妃園陵。由此看來,孝靜皇后與正牌皇后還是有區別的。

如果不是因爲她曾經撫養過幼年喪母的咸豐,如果不是因爲她是赫赫有名的恭親王奕訢的生母,她不可能得到皇后的封號,更不可能最終得到“系宣宗諡、太廟”的哀榮,然而上述看似皇家內部的事務卻直接影響到咸豐以及咸豐之後的政局演變……

 九、咸豐懿貴妃葉赫那拉氏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咸豐帝的妃嬪,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宮,賜號蘭貴人(清史稿記載懿貴人),次年晉封懿嬪;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後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

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1900年庚子國變後,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爲新帝,即日尊爲太皇太后,次日17點(未正三刻)在儀鸞殿去世,葬於菩陀峪定東陵。

盤點清朝最悽慘的十二后妃 誰只當了9天皇太后? 第8張

玩弄權術她堪稱輕車熟路,應對國際局勢卻總是一誤再誤;如果在洋務運動的基礎上再向前邁一步,她就成爲中國的明治;遺憾的是她不僅未能邁出這步,甚至還把試圖邁出這步的人給扼殺了,使中國失去向近代轉軌的機遇;更可悲的是,爲了泄私恨在19世紀90年代還迷信起“刀槍不入”,結果是“扶清滅洋”終成虛話,而“辛丑條約”卻實實在在地套在國民的脖子上;迨至提出所謂“預備立憲”時,早已無力迴天……

 十、同治皇后阿魯特氏

孝哲毅皇后(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講、封三等承恩公、累部官戶尚書崇綺之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冊爲皇后。孝哲幼承父教。亦工書,能左手作大字。光緒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時距穆宗崩才七十餘日,五月上諡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后。九月,暫安梓宮於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合葬惠陵,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帝入嗣穆宗,於宣統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諡恭端,全諡: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阿魯特氏是從大清門擡進來的,她享受了最隆重的皇家婚禮;她氣質優雅,飽讀詩書,雖有六宮之尊,卻不能討得婆婆慈禧的歡心,以至獨守空房;在旁人的眼裏她是令人羨慕的,但她內心的痛苦卻是錐心刺骨的;身在富貴的皇宮,卻落得活活餓死的下場……同治皇后阿魯特氏21歲時被迫絕食自盡,這時距離她進宮才僅僅兩年,在這兩年中她度過了常人難以想像的人生劫難……

十一、光緒珍妃他他拉氏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滿洲鑲紅旗人,光緒帝妃嬪,也是最爲受寵的妃子。

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姐姐(瑾妃)被入選宮中,封爲珍嬪,後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珍妃,光緒二十年因忤太后,降爲珍貴人;次年復升爲珍妃。

盤點清朝最悽慘的十二后妃 誰只當了9天皇太后? 第9張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出逃不想帶着珍妃而被投井殺害,享年二十四歲,被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爲恪順皇貴妃,草草下葬在別處,後來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統領後宮,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該葬的地方——崇陵妃園寢。

她容貌出衆,性格中有那麼些傲氣,即使是在自己被慈禧推下的那一刻。這一切,不過是封建王朝那悲情故夢罷了,她死後文面上殊榮再大,這女子終究是將魂送給了已經冰冷的紫禁城。

光緒像在清末歷史上,除慈禧之外,珍妃就是最具傳奇色彩、最受人矚目的妃子了。雖然她只活了短短的25年,但在其逝後的一百多年裏,人們依然對她的故事津津樂道。每當人們遊覽至故宮,都會在“珍妃井”邊追古撫今,爲她和光緒的愛情落淚,爲珍妃多舛的命運唏噓,雖然這裏早已物是人非,香魂遠逝……

十二、光緒皇后葉赫那拉氏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桂祥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爲皇后,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上諡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或許很多人都說隆裕皇后生性懦弱、缺乏文史研究的價值、更抨擊她只能與珍妃爭風吃醋,對她的評價始終是貶大於褒。其實隆裕太后雖然身份尊貴、可命運多舛、是滿清王朝的又一個悲劇人物。她的丈夫、也就是光緒皇帝從來不曾愛過她,親姑姑慈禧太后也不疼她。而且隆裕至死愧疚的是,是由她頒佈了《退位詔書》,大清王朝也就是在她手的中崩盤。可是,面對袁世凱段祺瑞等強臣、以及早已四分五裂的國土和民心,她一個從不玩弄政權的孤寡女人又能如何?

盤點清朝最悽慘的十二后妃 誰只當了9天皇太后? 第10張

其實,從無辜地被選進皇宮、無辜地嫁給皇帝,又無辜地被皇帝視爲眼中釘......出生在官宦之家、尤其是有慈禧這樣強硬派政權者的家族、就註定她的人生是一個悲劇。有史文記載,說光緒脾氣暴躁,但是對慈禧又不敢口出怨言,便將怒火發泄在年輕的隆裕太后身上。有一次將一隻死貓放進皇后的被子裏,嚇得隆裕大病一場、從此落下頭暈心悸等毛病。如此無辜,更要無辜地被後人恥笑。

隆裕死之前,她對繼子溥儀說的話讓人很心疼。白話文的大意就是:你生在帝王家,還沒懂事,國就已經亡了,母親又馬上要死了,你還一臉茫然,怎麼辦怎麼辦啊?我與你要永訣了。以後的溝壑道塗,聽你自己爲之,我不能再顧你了。”另外,她自己經常擦着眼淚說的話,“每睹宮宇荒涼,不知魂歸何所”,可以看出隆裕內心的茫然與孤苦。

隆裕在愧疚與牽掛、孤苦與淒涼中撒手人寰。死時才46歲。

皇后九鳳鈿子葉赫那拉氏不僅是大清帝國最後一位太后,也是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裏最後一位太后。她既垂簾聽政,又親手下達了宣統皇帝的退位詔書;與同治皇后阿魯特氏備受慈禧冷遇不同,她是慈禧中意的兒媳。但可惜的是,她的丈夫光緒終其一生都未曾喜歡過她,她始終都是寂寞的。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讓她親手終結了大清王朝,中國也從此走向了共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