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間冷暖 > 歷史劇 > 《長安十二時辰》何執正真的就是幕後真兇嗎?“酒催詩興”是唐朝風氣?

《長安十二時辰》何執正真的就是幕後真兇嗎?“酒催詩興”是唐朝風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安十二時辰》何執正真的就是幕後真兇嗎?“酒催詩興”是唐朝風氣?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李必質問何孚,到底幕後真兇是誰,是他還是何執正,其實這個時候李必已經開始懷疑自己的老師了,還記得一開始何執正出場的時候嗎,騎着馬進到靖安司,一頭栽在了沙盤上,不偏不倚,砸倒的剛好就是花萼相輝樓,而何孚又對何執正百般掩護,說就是自己想要殺掉林九郎,爲父親報仇。何執正真的就是幕後真兇嗎?

《長安十二時辰》何執正真的就是幕後真兇嗎?“酒催詩興”是唐朝風氣?

何執正對應的正是原著小說中的賀知章,所以何執正的歷史原型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賀知章。這一點,在劇版《長安十二時辰》中其實也有提及,因爲何執正曾吟過這樣一首詩,“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誰不知道這首《詠柳》正是賀知章的代表作。

不過,《長安十二時辰》的故事框架畢竟還是虛構的,爲了不影射真實的歷史人物,所以改編後的電視劇,還是儘量的避開了用歷史上的真名,故而賀知章成了何執正。

但《長安十二時辰》中的何執正,跟歷史上的賀知章其實還是有挺多相似的地方的。首先兩人性情都很曠達不羈,喜好飲酒,即便是到了晚年,依然放縱自我,我行我素。其次,歷史上賀知章也曾官至祕書監一職,他被人尊稱爲“賀監”,這跟劇中何執正的爲官經歷一模一樣。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他們都是在八十六歲那年辭官回鄉的,不過歷史上賀知章還鄉後不久就病故了。《長安十二時辰》中何執正跟賀知章唯一不同的一點,就是歷史上賀知章並不是李泌的師傅,唐玄宗時期這倆人在官場上可能有過短暫的交集,但是他們的情誼還沒有走到師生這一步,頂多算是前輩跟後生的關係。

《長安十二時辰》何執正真的就是幕後真兇嗎?“酒催詩興”是唐朝風氣? 第2張

何執正的原型人物,就是唐代詩人賀知章。他除了以膾炙人口的《詠柳》、《回鄉偶書》傳誦千古之外,還是大名鼎鼎的酒鬼、高官、書法家

唐代繁榮強盛,酒業興旺發達,酒文化也隨之高度發達,尤其是出現了輝煌的“酒章文化”,酒與詩詞等藝術相融相興,沸沸揚揚。唐代“詩酒文化”出現的主要原因在於:酒的解禁、免除酒稅、打擊門閥士族及其對文化的壟斷、科舉考試使得寒門興起。

“酒催詩興”是唐朝文化最凝鍊、最高度的體現。《全唐詩》中,直接與酒相關的詩篇約12000餘首,約佔總數的1/5,這折射出詩人與酒的情結。文人騷客們把飲酒聚會、吟詩作賦融爲一體,或在酒宴中結朋交友、或從酒中尋找詩歌創作靈感。

年少時就以詩文知名的賀知章受此社會文化感染,也好酒,自號“一醉一回顛”。而且他生性曠達不羈,善交友談笑。因爲都在江浙地區(古稱吳中)而且好酒,賀知章與包融、張旭、張若虛結爲"吳中四士",文詞俊秀,聲名遠揚。其中善草書的張旭每次大醉後會高喊、狂奔,然後下筆寫字,有時竟以頭髮蘸墨而書,時人稱爲“張顛”。

這種“癲狂”的行爲藝術流傳後世,至今仍在演繹,例如頭髮換成了拖把。開元二十三年,已是朝廷高官的賀知章到長安的道觀紫極宮遊賞。正好,四處漂泊、在京城長安窮愁潦倒的李白也在此處遊蕩。於是李白上前拜見賀知章,並呈上詩本。

賀知章看了李白的作品後,驚歎道“謫仙人也”,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詩聖啊!李白又號“謫仙人”即從此來。倆人相談甚歡,賀知章便邀請李白去飲酒。但賀知章身上沒帶現金,當時也沒手機支付。於是他便把腰間的金飾龜袋解下來作爲酒錢。

唐代按官員品級頒賜魚袋,袋上以金銀等製成金龜作飾物。賀知章爲了喝酒竟然冒着丟職位的風險。從此,34歲的文藝大叔李白與76歲的文壇大爺賀知章成爲忘年之交。

《長安十二時辰》何執正真的就是幕後真兇嗎?“酒催詩興”是唐朝風氣? 第3張

金龜換酒

“金龜換酒”之事,被後人引爲曠達酣飲、傾心結交的典故。隨後,賀知章利用自己的身份,把李白引薦給唐玄宗爲官,爲國家發掘了一位人才。賀知章去世後,李白一次喝酒時想起金龜換酒往事,便悽然寫下有名的《對酒憶賀監》二首。

賀知章晚年更加放蕩不羈,與李白、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有文化的“酒鬼”經常飲酒賦詩,愉快地玩耍,時謂"醉八仙"。一些不能喝酒的人爲了能混進由賀知章組局的文藝大咖圈子,就不得不惡補酒文化知識、鍛鍊酒量。

後來,同樣好酒的後輩杜甫寫有《飲中八仙歌》,其中第一個就說的是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說他喝醉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就像坐船一樣;醉眼昏花地掉到井裏,乾脆就在井底睡着了。

賀知章還常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等名士以酒會友、吟詩作賦,合稱爲"仙宗十友"。相比那些喜歡喝酒滋事、擾亂社會治安的人,喝酒能喝到賀知章這樣的人脈、層次和影響力,算是到了高級段位。這種酒文化對天下的酒徒來說是一種人生啓示。

高官

武則天證聖元年,36歲的賀知章考中狀元。這也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賀知章是太子洗馬德仁之族孫,而且表兄陸象先在朝中爲高官,這層背景也暗中助他在仕途上平步青雲。當然,前提是要自身優秀,不是那種扶不上牆的爛泥。

學而優則仕,賀知章先後被授國子四門博士,升任太常博士。後來,賀知章由麗正殿修書使張說(後來任宰相)推薦入該殿書院。唐朝盛世,高度重視文化,藏書和校書即是首要。

書院之名,起於唐玄宗之時。因而開元時代藏書也是唐代最盛之時。賀知章這樣的人才生逢其時,猶如香餑餑。可見根據社會時勢選擇專業的重要性。開元十三年,66歲的賀知章升任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唐玄宗親自贊賜。同一天被授予兩個高級官職,賀知章享受到了"一日並謝"的恩寵。

《長安十二時辰》何執正真的就是幕後真兇嗎?“酒催詩興”是唐朝風氣? 第4張

禮部掌天下禮儀、祭享、貢舉之政令。一次,禮部代表朝廷選拔人才。身爲禮部二把手的賀知章因爲錄取結果不公允,引起公憤,受到考生們圍攻。窘迫之下,賀知章架起梯子爬上牆頭,回答質問。此事有失大唐臉面,傳爲科舉史上的笑話。

於是,賀知章被內部批評教育,改授工部侍郎,兼祕書監同正員,依舊充集賢院學士。雖然犯了大錯,但是換個部門繼續當二把手,級別待遇不變。有背景、有才華,就是不一樣。後來,賀知章被調入東宮太子李瑛府,任太子右庶子、侍讀,成爲太子的左膀右臂。

然而,自古宮廷暗流涌動,斧聲燭影。後來,唐玄宗聽信武惠妃讒言,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爲庶人並殺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璵爲太子。奇怪的是,時年79歲的賀知章並未受到株連,相反還升任太子賓客、銀青光祿大夫兼正授祕書監。祕書監是中央政府的專掌國家藏書與編校工作的機構和官名。

從而賀知章成爲太子儲君的老師、天下學子的首領,當時人尊稱爲"賀監"。賀知章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分量可見一斑。天寶三年,86歲的賀知章因病恍惚,乃上書告老致仕歸鄉。唐玄宗一向對他非常敬重,也就恩准。

辭別時,唐玄宗爲賀知章之子賜名,提拔其子曾子爲會稽郡司馬。而且,唐玄宗親自寫詩二首贈別,皇太子百官餞送。賀知章擔任的所有官職中最高只是三品,可見其特殊待遇。帶着這種歷史上少有的殊榮,賀知章身披彩霞,榮歸故里。

賀知章去世十多年後,肅宗想起當年的師生恩情,贈以禮部尚書,即追封爲正部級幹唐代盛產詩人,然而也有不少人坎坷潦倒,即使入仕爲官者。

李白被辭退時僅得到一筆補償金,張志和辭官歸隱時僅得到皇帝一奴一僕的賞賜;杜甫在44歲時才得了個八品參軍的小職位,一生漂泊坎坷,顛沛流離;盧照鄰因病去官而隱居太白山,生活困難而靠人接濟;賈島進士及第後,終生擔任小官職,臨死前家裏只有一頭病驢、一張古琴。

可見,賀知章算是衆多文人中的幸運兒,當然本身也是佼佼者。書籍是人進步的階梯,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就看你能否象賀知章一樣,學以致用,發揮價值。

《長安十二時辰》何執正真的就是幕後真兇嗎?“酒催詩興”是唐朝風氣? 第5張

晚年離休生活

賀知章辭官回鄉時,回首世事人生,感慨萬千,於是寫就《回鄉偶書》,流傳千古。他有"清談風流"之譽,辭官回鄉後,更加放蕩不羈,自號"四明狂客"、"祕書外監"。賀知章的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賀知章的書法在當時已享有聲譽,只是被文采所掩蓋。他尤擅草隸,既有唐人的嚴謹作風,又有晉人流潤飛揚的風姿,對晚唐和宋人書風影響巨大。書法家、書法理論家竇氏兄弟評論唐代名家書法時多譏貶,但推崇賀知章"與造化相爭,非人工所到"。

賀知章雖退隱老家如願成爲道士,但照樣酗酒。每次喝得暈暈乎乎時,便如魔鬼附身,搖身一變爲“瘋老頭”,行爲癲狂,會乘興揮灑詩文,停不下來。

於是很多人抓住他這個習慣,往往在這時準備好筆墨紙硯。賀知章醉眼朦朧,來者不拒。“騙”到他墨寶的人,則如獲至寶。賀知章的傳世書法作品很少,墨跡有石刻《龍瑞宮記》,草書《孝經》被日本珍藏。

賀知章辭官回鄉後不久即壽終,享年八十六歲。應該是心胸曠達,仕途平順,生活開心,賀知章雖然一生嗜酒如命但得以高壽。從而也結束了才華風流的一生,在輝煌的大唐盛世烙下了“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的瀟灑飄逸的背影。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