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宮廷野史 > 順治帝和董鄂妃:此情無計可消除

順治帝和董鄂妃:此情無計可消除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順治帝和董鄂妃堪稱最恩愛、最般配的一對玉人了。可惜天妒紅顏,傾國傾城的董鄂妃年僅二十一歲便香消玉殞了。順治帝悲痛欲絕,將她追封爲皇后,舉國哀悼,併爲她操辦了前所未有的隆重喪禮,連擡棺材的都是滿洲八旗的二、三品大員。即便如此,順治帝始終對董鄂妃的死難以釋懷,不出半年便也隨她而去,黃泉下重續前緣了。

  董鄂妃的身世之謎

關於孝獻皇后董鄂氏的身世,歷來有很多爭議。按照正史記載,董鄂氏應該是滿洲正白旗,內大臣鄂碩之女。十八歲入宮,寵冠後宮,在順治十三年(1656)八月被立爲賢妃,十二月便晉升爲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順治帝和董鄂妃:此情無計可消除

網絡配圖

但是按照《清宮演義》、《清宮十三朝》等野史小說的說法,董鄂氏就是秦淮名妓董小宛。當年清軍入關之時,統帥洪承疇攻佔江南,擄去了慕名已久的名妓董小宛,企圖據爲己有。無奈這個董小宛是個烈性女子,誓死不從,洪承疇無奈,便將這個燙手的山芋進獻給了順治帝,封做寵妃,便是董鄂妃。其實,這只是文人故意附會之說,董小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肯定不是順治帝的董鄂妃。只因二人姓氏中皆有“董”字,又都是傾國傾情的絕色佳人,便給混淆在了一起。而且董小宛是漢人,董鄂妃則是滿人,根本不可能是一個人。

除了這種說法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爲董鄂妃原是襄親王的福晉,後來被順治帝橫刀奪愛,納入宮中做了妃子。這個襄親王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十一子,在順治十二年(1655)二月二十一日被冊封爲和碩襄親王,翌年七月初三己刻卒,年僅十六歲。清初有命婦輪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襄親王的福晉董鄂氏也經常到後宮入侍,順治帝被她的美貌和才情深深打動。而董鄂氏的丈夫常年出兵打仗,閨中寂寞,也對順治帝產生了好感。兩個情誼相投的人迅速墜入了情網。據說短命的襄親王便是因此羞憤而死。《湯若望傳》中有一段湯若望的回憶似乎說的也是這一段故事。

不管怎樣,這三個故事都反映了董鄂妃的傾國美貌和卓越才情,正是因此,她才能夠從後宮衆多嬪妃中脫穎而出,寵冠一生,讓順治帝愛得如癡如醉,至死不渝。

 天妒紅顏,情深不壽

順治帝和董鄂妃:此情無計可消除 第2張

網絡配圖

順治帝一生冊立了兩位皇后,一位是他母親的侄女博爾濟吉特氏,和順治帝是親上加親,在順治帝十四歲的時候,兩人便舉行了婚禮,到了順治帝即位之後,冊立爲皇后。這位皇后並不受順治帝的垂愛,因爲她生性嫉妒,氣量狹小,不能容人,而且喜歡過奢侈的生活,讓崇尚簡樸的順治帝很是厭惡。再加上這門婚事是多爾袞一手操辦,年輕的順治帝並不喜歡壓在自己頭上的攝政王多爾袞,認爲他有覬覦帝位的嫌疑。從飛揚跋扈的博爾濟吉特氏身上,順治帝總是隱約可見多爾袞的勢頭,便對她更加敬而遠之。在結婚兩年後,順治帝最終還是痛下決心,不顧朝臣反對,以志趣不合爲由,將博爾濟特吉氏降爲了靜妃。

另一位是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科爾沁部鎮國公後封貝勒卓爾濟之女,在順治十一年(1654)五月被聘爲妃,六月冊封爲皇后。但是順治帝對她依然不滿意,但又找不到正當的理由廢掉她。加上這個皇后雖然不討皇帝喜歡,卻有太后呵護,所以沒有被順治帝廢掉,而是一直活到了古稀之歲,也算是完滿的一生了。

直到董鄂妃進宮之後,一向挑剔的順治帝纔算滿意了。他對貌如天仙的董鄂妃一見鍾情,很快便墜入情網。董鄂妃進宮之後便被封爲賢妃,短短一個月後,便被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爲由,晉封爲皇貴妃。如此快的升遷速度,在歷代後宮中都極爲罕見。因爲順治找不到理由廢掉孝惠章皇后,便特意爲董鄂妃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其排場之大,堪比皇后的冊立儀式,之後還按照封后的大禮頒恩詔大赦天下。此舉在清王朝三百多年的歷史上僅此一次。足見順治帝對董鄂妃的恩寵程度。

婚後的生活十分甜蜜,順治帝對董鄂妃的寵愛有增無減,簡直到了言聽計從的程度。幸好董鄂妃不是妲己、妺喜那樣的女人,她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懂得自己的職責所在,便利用自己對順治帝的影響力,時時規勸他做一些對國計民生有益的事情,糾正他不好的習慣和脾氣。

順治帝和董鄂妃:此情無計可消除 第3張

網絡配圖

根據順治帝親筆所寫的《孝獻皇后行狀》的描述,每次當他看奏摺看得心煩的時候,便隨手將其棄置一旁,而這時,董鄂妃會輕輕撿起來,溫柔地遞給他,請他仔細看過,以免誤了國家大事。順治帝有時候耍孩子脾氣,要求董鄂妃陪着自己一起批閱奏章,董鄂妃則連忙拜謝,不敢逾越規矩,妄談國事。

她盡心盡力地照顧着順治帝的起居生活,每當順治帝下朝之後,她總是親自安排飲食,斟酒勸飯,噓寒問暖,讓順治帝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溫暖和關懷。順治帝有時候要熬夜批閱奏章,董鄂妃也常常在旁邊侍奉他,給他展卷研墨,或者做一些滋補的夜宵,爲他調養身體。所以,自從有了董鄂妃,順治帝原本急躁的脾氣也收斂了很多,整個人變得平和了很多。

順治十四年(1657),董鄂妃和順治帝愛的結晶誕生了,是一個小男孩。雖然並非第一次得子,順治帝還是欣喜若狂,並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對這個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冊封太子之意。可是,這個孩子不到三個月就夭折了,讓順治帝和董鄂妃受到了致命的打擊

儘管順治帝將這個不幸的孩子追封爲和碩榮親王,命能工巧匠爲他修建了豪華的園寢,並親筆寫下《皇清和碩榮親王壙志》,抒發對皇四子的寵愛和痛惜之情,都未能撫平董鄂妃心中的創傷。加上她身體本來就弱,如此打擊之下便一病不起,結果不到兩年,便撒手人寰了。

先是喪子,又是喪妻,這接連而來的打擊讓順治帝精神崩潰了。董鄂妃這樣的奇女子天下無雙,難得又和他如此珠聯璧合,竟然二十幾歲就香消玉殞了。順治帝一時間看破了紅塵,所謂人生如夢,一切都是浮雲,美好的東西總是如此難以把握,何苦再留戀什麼呢?順治帝決心出家爲僧,擺脫人世間的羈絆和痛苦,甚至讓和尚溪森爲他剃髮。後來由於溪森的師父玉林琇以要燒死溪森爲要挾,才逼迫他打消了出家的念頭。

在董鄂妃死後第三天,順治帝將她追封爲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並且下令舉國上下哀悼,不從者送交官司問罪。爲了避免董鄂妃地下蒼涼勞累,他本來還打算將太監、宮女三十名做陪葬賜死,幸虧皇太后出面勸阻,才最終作罷。由此可見董鄂妃在順治帝心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簡直勝過一切。

順治帝和董鄂妃:此情無計可消除 第4張

網絡配圖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的梓宮從皇宮奉移到景山觀德殿暫安,擡梓宮的竟然都是滿洲八旗二、三品大臣。這在有清以來,不僅皇貴妃喪事中絕無僅有,就是皇帝、皇后喪事中也未見過。當董鄂妃的梓宮移到景山以後,順治帝還爲她舉辦了前所未有的超大規模水陸道場,請了一百零八位高僧連日誦經。按照清朝的制度,皇帝如遇國喪,便改硃批爲藍批,以示哀悼。這本來只需要堅持二十七天,可董鄂妃死後,順治帝一連四個月都用藍批,可見其心中的悲痛之情。

爲了讓後人銘記董鄂妃的賢德嘉行,順治帝命大學士金之俊撰寫董鄂妃傳,又令內閣學士胡兆龍、王熙編寫董鄂氏語錄。不僅如此,他還親自動筆,飽含深情地撰寫了《孝獻皇后行狀》,以生動的事例再現了董鄂妃生前的點點滴滴。

在董鄂妃死後半年,傷心欲絕的順治帝得了天花,最終追隨她去了黃泉。這一對苦命的鴛鴦生不能執手到老,死後便可化爲比翼鳥、連理枝,永世不分離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