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年輕領導幹部爲何拒絕給皇帝起草加封皇后詔書

年輕領導幹部爲何拒絕給皇帝起草加封皇后詔書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有個才子叫楊億,飽讀詩書,官拜知制誥,就是負責皇帝詔令起草的祕書,卻一生耿直,從不知拐彎,後來他認爲不正確的事,連皇帝的詔書都敢拒絕起草,真是史上絕無僅有的特例。

楊億早慧,聰明過人,《宋史》說他:“七歲,能屬文,對客談論,有老成風”,真是天才。984年,楊億年僅十一歲,宋太宗聽說了他,特讓江南轉運使張去華專程護送楊億至京,他要好好看看這天才少年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宋太宗連續三天面試楊億,楊億連寫五篇詩賦,篇篇一蹴而就,意境俱佳,如《喜朝京闕》雲:“七閩波渺邈,雙闕氣岧嶢。曉登雲外嶺,夜渡月中潮。願秉清忠節,終身立聖朝”,宋太宗賞異不已,稱他“越景絕塵,一日千里,予有望於汝也”,當即封他爲祕書省正字(正九品),堪稱史上最年輕的領導幹部。

年輕領導幹部爲何拒絕給皇帝起草加封皇后詔書

網絡配圖

皇帝面試過的人,當然是天子門生了,這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身份,何況他還是皇帝寄予過厚望的人呢?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19歲的楊億被賜進士及第,任光祿寺丞,不久直集賢院。宋真宗繼位,楊億剛剛24歲,又被重用爲左司諫、知制誥,成了皇帝的祕書。

楊億“文格雄健,才思敏捷”,才華被公認當時第一,獨領風騷,是“西昆體”詩歌流派的卓越代表;那些文人墨客,爭相拿着詩文集請他品評,經他品評的人,往往一夜成名;同僚向皇帝進呈表疏,每每出重金請他潤色;他精通典章制度,起草的詔書規範而優美,同僚們有什麼崗位異動的要求,等都要等到他值班的時候提出,好讓自己的名字,出現在他那文采斐然的詔書中。

有了兩代帝王的發現與栽培,加上才華出衆,楊億平步青雲的前途是可以預見的,先祕書、修撰,再學士、翰林,然後入府拜相,一步登天,成就“致君堯舜上”的人生輝煌,這種預見幾乎真實到觸手可及。然而,官場是一個最說不清道不明的“場”,這個“場”的規則看不見摸不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你順應它就能步步高昇,你違反它就會寸步難行,如同不善飛翔的公雞,有了翅膀也無濟於事。

官場講究團結,而潛臺詞往往是團結共事,共同謀利,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看不慣的要笑臉相迎,瞧不起的要親熱有加,無條件順從,無原則遷就,你好我好大家好。然而,楊億爲人孤僻,剛介寡合,惟結交才德卓絕者二三。這樣的做人原則,在官場無疑不合時宜,甚至自討苦吃。比如,宋真宗身邊有一個紅人,想拉攏楊億,楊億是清流嘛,官場再壞的人也想與清流拉關係,便對楊億馬屁道:“君子知微知章,知柔知剛”。面對這張迎面而來的笑臉,楊億卻正言厲色道:“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在笑臉上潑了一盆冷水。

年輕領導幹部爲何拒絕給皇帝起草加封皇后詔書 第2張

網絡配圖

又比如,王欽若和丁謂皆因善於吹捧而驟貴,他們齊心鼓動宋真宗“東封西祀”,大搞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大唱英明神武的頌聖讚歌,在士大夫間口碑極差。不過,對於這種行爲,大多數官場滑頭只會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而不說出嘴裏,但楊億眼裏容不得一點塵埃,態度掛在臉上,鄙夷說在嘴裏。楊億與王欽若同在史館上班,王欽若前腳進,楊億就後腳出,其他同僚聚會文人雅集的場合,也是如此,根本不屑與王欽若照面。丁謂出任副宰相,同僚們紛紛趕去祝賀,楊億卻冷冷地說道:“骰子選耳,亦何足道哉”,譏笑他升官靠運氣還不是才華,充滿蔑視。楊億到處樹敵,終於遭到王欽若、丁謂、陳彭年等人的聯手排擠。母親病重,他請假後匆忙啓程,人家告他一狀,說“不俟命而去”,要給予處分;他起草詔書,皇帝作了修改,人家參他一本,說起草詔書被皇帝修改的,理應降職。

當然,與同事處不好,這在官場倒也不是什麼大忌,因爲對於官員來說,一言九鼎的皇帝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然而,要皇帝說行,必須俯首帖耳,把首長的毛髮摩捋順了才行。而最要命的是,楊億非但不投其所好,反而摸倒毛,拂逆皇帝的旨意,讓皇帝老大不高興。1007年,郭皇后病故,宋真宗冊封最寵愛的劉德妃爲後,安排楊億起草封后詔書,倔強的楊億竟然要原則不要前途,固執己見,認爲劉德妃無論是德行和出身,都比不上已故宰相沈倫的孫女沈才人,公然拒絕爲皇帝起草詔書,逼得皇帝只好收回成命,另外安排他人起草。

年輕領導幹部爲何拒絕給皇帝起草加封皇后詔書 第3張

網絡配圖

如果說與同僚爲敵是自尋煩惱的話,那麼與皇帝作對,就無異於自掘墳墓。終於有一天深夜,宋真宗在皇宮一小閣召見了楊億。首先,宋真宗問這問那,與他拉家常,敘舊事,反常的親切。接着,搬出幾個裝滿了文稿的小箱子,宋真宗手捧這些文稿對楊億說:“愛卿啊,你是認得我的筆跡的,這些文稿都是我自己親自起草的,從來沒有命人捉刀代筆啊!”楊億一聽,馬上明白皇帝已經不再信任他了,皇帝身邊的大學士、大筆桿子卻弄得皇帝親自操刀,那還要你有何用?於是,楊億開始佯狂,裝瘋賣傻,自甘墮落,然後請病假,出奔陽翟,歸去,歸去,狼狽如喪家之犬。

楊億少有大志,理想遠大,然身在官場,揮灑不開,總是兩日一批評,三日一處分,一路磕磕絆絆,跌跌撞撞,上上下下,沉沉浮浮,仕途坎坷,命運不佳,最後抑鬱而終,年僅47歲。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