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齊國最先稱霸諸侯,爲什麼會淒涼收場?

齊國最先稱霸諸侯,爲什麼會淒涼收場?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齊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作爲周天子最早分封的諸侯國之一,齊國也是最先富強起來的,齊桓公在諸侯中第一個稱霸,並且九合諸侯,可謂風頭一時無兩,遠遠不是後來崛起的兩個“爆發戶”秦楚所能比擬的,可惜的是,齊國在維持了數十年的霸權之後,迅速走上了衰落的道路,以至於連國都被田氏奪了。

弔詭的是,“田齊”很快就走在了“姜齊”的老路上,在齊湣王妄圖稱帝之後,國勢迅速以不可逆轉的態勢由盛轉衰,等到被秦國攻滅之時,竟然連像樣的仗都沒打過,可謂窩囊之極。

資格老,實力強的齊國,爲何會淒涼收場呢?

影響最終結局的因素很多,不過,筆者以爲,最關鍵的因素是齊國的地理位置,處在一個既不適合擴張,也無法進行有效防禦的地區

齊國最先稱霸諸侯,爲什麼會淒涼收場?

首先來看看爲什麼說齊國的地理位置不適合擴張。

姜尚被封之初,齊國處在東夷的包圍之中,由於後者處在生產力相對落後,社會組織比較原始的狀態,故而迅速被齊人征服、吞併。然而,當齊國把領地向東擴張到大海之後,地理位置上的限制便立刻顯現出來了。

齊國的南部,與其領土接壤的是魯國,乃是周公的封地,屬於周王室的直系,無論是資歷、地位,還是重要性,都高於齊,是周王室政權在東方的延伸。而在隨後的數百年內,魯國更是典型的周朝禮制和保存者和實施者,處在道德的高地。齊魯兩國雖然有相當長的時間內相互攻伐,但從齊國的立場上,兼併魯國是絕對不會輕易嘗試的。

南部不行,西邊怎麼樣呢?西邊是晉國,春秋時代當之無愧的第一強國!晉國有多強?“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號稱萬乘之國,獨霸中原,三家分晉之前,晉國與周邊的三大強國,秦、楚、齊悉數交過手,勝多敗少。即便是分成韓趙魏三國之後,單獨一個魏國都能打進了函谷關,迫使秦王斷了東進的念頭,轉而經營西、南,而戰國後期,基本上是趙國死扛秦國幾十年,你想有多厲害!

往北發展?想都不用想,別說有個燕國卡在哪裏,就算是全部爲無主之地,那些遊牧民該如何征服?秦國、晉國北部都跟遊牧民接壤,可有哪個真正搞定了他們?

對比一下,同爲強國的晉、楚、秦三國,晉國立國之初,東西兩個方向上分別是秦國和齊國,有擴張的限制,但南北兩個方向上有相當大的戰略空間,故而迅速向南擴張,直到與向北擴張的楚國爆發衝突才止步於此。不過,到了這時候,人口最密集、土地最肥沃的中原已經全部在晉國的掌握之中,確定了其春秋第一強國的地位。

楚國被封在長江和漢水流域,東西南北都是大片的蠻荒之地,可以肆意擴張,以至於連楚王都自認爲是蠻夷——《史記·楚世家》:三十五年,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爲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

秦國就不用說了,南面的巴蜀,西邊的犬戎和北面的戎狄,都是可以征討、擴張的方向,當然,向北最難,基本放棄,故而在穩定了西南之後,揮師東進,此時,周王室的恰到好處的東遷了,讓出了擴張的道理。

也就是說,齊國疆域穩定之後的擴張,必須與諸侯國真刀實槍的硬幹,由於諸侯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想吞併個小國都不容易,一不小心就引發了聯軍干涉,可謂事倍功半。例如,公元前555年,齊國伐魯,晉國聯合十二個諸侯國上前羣毆,大敗齊軍。

秦晉楚三國,擴張的對象都是蠻夷,一般不會引發其他國家的干涉,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直觀的結果是,齊國的疆域和人口遠遜於前面的三國。

再來看看齊國的戰略防禦問題。

齊國境內基本上都是低矮的丘陵和平原,黃河從中間流過,且已經屬於入海之前的下游,水流平緩。泰山雖然有點高度,但基本上是沿着黃河平行的山系,又不在邊境線上,無法藉助其構建有效的防禦體系。如此一來,除了東邊的大海之外,其他三個方向上都沒有大江大河和高山形成的天然屏障,屬於無險可守,很容易被敵方的重兵集團擊穿到底——燕將樂毅之所以差點將齊國滅亡掉,齊國地形不利於防禦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一個既不適合擴張,又難以防守的國家,唯一的指望是統治階層的能力了,可是長達八百年的時間,怎麼可能不出內亂,不出庸人呢?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