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奇聞異事 > 因爲簽訂了辛丑條約李鴻章就應該被國人辱罵嗎

因爲簽訂了辛丑條約李鴻章就應該被國人辱罵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01年11月7日,大清國的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逝世了。這位晚清重臣的去世讓帝國中樞爲之震驚,一位帝國“破屋”出色的“裱糊匠”的離去,讓將傾的朝廷惶惶不安。

這年的9月7日,他和奕劻剛剛代表帝國簽訂了《辛丑條約》,賠銀4.5億兩,兩個月後的11月7日,他就去世了。

如果沒有這次簽約的談判,或許“裱糊匠”李鴻章還會多活時日,對於一個78歲的垂垂老者,國事垂危,累年奔波,而與11國代表的冗長談判耗盡其心力。而談判約成之後,“胃血管破裂”,吐血連連,令其惱怒的是,盟友俄人在其病榻前的訛詐施壓,逼迫其在“道勝銀行協定”上簽字,想起“老來失計親豺虎”,嘔血不止。

11月7日,在京城的賢良寺,李鴻章長睡難起。

彌留之際,問及家事,無語以告,問及國事,他老淚縱橫,遂寫下遺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內塵氛猶未靖,諸君莫做等閒看。”

落日餘暉之下,李鴻章的悲憫之氣盡顯:帝國之難未靖,四海之內虎視眈眈,國凋民殘,舉步維艱。而這個安徽廬州科舉少年,從壯年戎馬、中年封疆到晚年洋務、殘年外交,疲憊一生,塵埃終於落定。

當天,《紐約時報》頭版頭條斷言,李鴻章去世,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洋務新政的時代曲終人散。

因爲簽訂了辛丑條約李鴻章就應該被國人辱罵嗎

10年後,大清轟然倒塌。

如果沒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些晚清名臣,帝國的落日恐怕不會延至辛亥年才沉沒。

深諳儒家經典教誨的李鴻章等人,才識高人、權謀過人,以““裱”“糊”老朽破屋爲己任,然而朽木不可雕,正如李鴻章晚年給曾國藩孫女婿吳永的私人信函中所言:“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爲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裏面是何等材料,……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李鴻章深知,此生所做之事,只能給帝國裝點門面,只是匠人,不是設計師,只能修修補補,不能大興土木,一切以不犯滿人朝綱和護朝政爲要義。

李鴻章的“裱糊匠”生涯始於1847年,這年,24歲的李鴻章考中進士,選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此前一年,李鴻章受業父親李文安同年進士曾國藩門下,曾國藩譽其“纔可大用”,三年後翰林院散館,獲留館任翰林院編修。

此後,李鴻章的人生軌跡隨着帝國的衰落而一路崛起,創建淮軍,受曾國藩八營湘軍之助,繼而,作爲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掌管外交、軍事和經濟大權。

同時,他又被歷史“拉黑”,鎮壓天國、圍剿捻軍、簽訂“馬關”、“辛丑”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以致身後臭名昭著。據稱,甲午之役,李鴻章赴日談判,與伊藤博文據理力爭。1895年3月24日,李鴻章在第三次談判後歸途中,遭日本浪人小山豐太郎槍擊,左頰中彈,險些喪命,血染官袍,輿論譁然。《馬關條約》原定賠償3億兩白銀減爲2億兩,“李中堂一子彈換萬兩白銀”。

因爲簽訂了辛丑條約李鴻章就應該被國人辱罵嗎 第2張

爲弱國辦外交、主持大局的李鴻章其實在外交談判上並無迴旋餘地,試想,在戰場上一敗塗地的清廷簽訂“城下之盟”,何以換來公平條約。但弱國也需有人辦外交,李鴻章自當上直隸總督便深度參與外交事務,“以夷制夷”,平衡洋人間複雜利益關係,到一邊倒結俄強援,以讓帝國的傷疤愈小愈好。奈何,前門聚虎,後門進狼,列強仍然強食,而俄國卻是隻比虎還能食的狼。

作爲朝中重臣,業儒之人,李鴻章與中國曆朝封建士子一樣,視個人名望爲人生追求,而簽下的多條不平等條約讓其苦不堪言,他承認,中日甲午戰爭“至一生事來,掃地無餘,如歐陽公所言,‘半生名節,被後生輩描畫都盡。’

環境所迫,無可如何”,因而,作爲帝國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手中毫無談判砝碼,每逢大難必被懿旨推上風口浪尖,無法逃避也無可逃避,做下名節盡毀之事並不難想象。

1900年,爲收拾八國聯軍之役的殘局,清廷再授兩廣總督李鴻章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並連續電催其北上,李鴻章乘輪至滬,以身體不適爲由遷延觀望,幕僚勸其以馬關爲鑑,勿行北上,然而,慈禧老嫗在西逃途中電催李鴻章北上。

一個白髮老者的伶仃身影,北上遠行,李鴻章抵京“裱糊”,收拾殘局,代清議和。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眼中“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的李中堂,在人生中的最後一個舞臺上,殫精竭慮,苦苦支撐,迴天無術。

因爲簽訂了辛丑條約李鴻章就應該被國人辱罵嗎 第3張

帝國破屋的“裱糊匠”,在內憂外患的夾縫裏,不能挽大廈於將傾,然而,作爲晚清重臣,李鴻章在軍事、經濟、洋務、外交諸多領域均有建樹,被稱爲“中國對外開放第一人”,他最早倡導開辦洋務,第一個把電報引入中國,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的唐胥鐵路,組建了被稱爲時亞洲最強大北洋水師,興辦煤、鐵、金礦,創立輪船招商局、紡織局、機械製造局,派遣留學生……

中國近代化的發軔,由其洋務新政發端。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