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揭祕:帝王御膳遠不及權貴的家宴奢華

揭祕:帝王御膳遠不及權貴的家宴奢華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清朝帝王的飲食習慣,就容易讓人聯想起,精美、複雜、名目繁多的滿漢全席。那麼,清初帝王的御膳房是什麼樣呢?

揭祕:帝王御膳遠不及權貴的家宴奢華

網絡配圖

皇帝吃的並不好

首先,“不可持續發展”的美食吃不到

古代科學技術還不發達,那時還沒有溫室大棚栽培技術,如果皇帝夏天要吃冬筍,冬天要吃新鮮蠶豆,供膳太監弄不到就可能掉腦袋了。所以,那些一年只有一兩個月纔有的果菜,皇帝一般是吃不到的。

再者,民間美食皇帝也難吃到。衆所周知,美食常藏匿於民間的各種犄角旮旯裏,皇帝想吃,難道還能找不到?關鍵他一開搜索引擎,太監們就已經把那些個民間美食屏蔽掉了,他根本搜不出來。

好不容易乾隆年間,揚州鹽商美食名滿天下,也傳到乾隆帝耳邊了,他下江南時還真就專門要嚐嚐鹽商們的手藝。可這吃了半天也沒嚐出什麼不一樣來,原來還是太監們搞的鬼——所有的菜統統都被多加了一大勺糖,那味道可就變奇怪了,如何還能稱得上美味?太監們只怕萬歲爺回宮後還想吃,做不出來,小命又是不保。

其次,“面子工程”太誤事

揭祕:帝王御膳遠不及權貴的家宴奢華 第2張

網絡配圖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的排場莫過於吃飯。關於皇帝吃飯有一套術語,是絕對不能說錯的。飯叫“膳”,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到了吃飯的時間,皇帝吩咐一聲:“傳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監便照樣向守在養心殿的太監說一聲:“傳膳!”這樣一道道傳下去,不等回聲消失,一個猶如過嫁妝的行列已經走出御膳房。這是由幾十名穿戴整齊的太監們組成的隊伍,擡着大小七張膳桌,捧着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進入明殿裏,由套上白袖頭的小太監接過,在東暖閣擺好……不過,御膳房做的菜只是擺着看的,因爲皇帝一叫傳膳,就馬上得上那些個菜,來不及做,那些菜都是事先做好,然後一直放在竈上熱的,這就是爲了排場。這種菜基本很難吃,皇帝也不愛吃。

所以,溥儀自己吃的基本都是太后和太妃們送的食物。(Ps:就算是現做的,大家也知道,就古代房屋那建築面積和佈局,等飯菜從御膳房到皇帝跟前的功夫,現炸的春捲,剛出鍋的包子,才烤好的肉串……都早涼了!)

再次,自己一個人吃飯,好吃還不能多吃

揭祕:帝王御膳遠不及權貴的家宴奢華 第3張

網絡配圖

身爲一個吃貨,多吃美食的慾望,也絕對是“美食”的一部分。但皇帝喜歡的菜品可不是想吃就能多吃的,清廷就有“吃菜不過三匙”的家法。還有一說,皇帝吃過的兩口的菜,幾個月內不能上桌;皇帝吃過三口的菜,這輩子都不可能上桌,就怕被人知道了萬歲爺喜歡吃什麼,往裏面下毒!(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銀製品測試、太監試吃啥的,還是不能百分百確保食品安全。誒,其實皇帝吃的每一口,也都是小太監吃過的剩菜了……)

另外,皇帝一般都是一個人吃飯,除非設宴請客,要麼就是叫來后妃一起吃。可妃子們來陪膳時,也必須謹遵君臣大禮,一本正經,很沒意思。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