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古代趣聞:御醫行業 收入比太監還低

古代趣聞:御醫行業 收入比太監還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的醫生俗稱御醫,御醫並不好當,伴君如伴虎不說,薪水比太監還低。薪資待遇方面,太醫院的院使月銀三兩,左右院判、七品御醫均月銀二兩二錢,吏目、醫士月銀一兩五錢(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二百五十)。雍正元年(1723年)規定:醫士月給公費飯銀一兩五錢、米九鬥。而一個普通太監月銀二兩,可見御醫的俸銀是偏低的。

古代趣聞:御醫行業 收入比太監還低

清朝比明朝嘗藥更爲嚴格:一器由御醫、院判、內監依次嘗藥;另一器進御。

清太醫院初設在北京正陽門內東江米巷,今東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太醫院大門懸掛“太醫院”匾。大門前左爲“土地祠”,右爲“聽差處”。太醫院有 大堂五間,懸掛康熙帝御賜名醫黃運的詩文:“神聖豈能再,調方最近情。存誠慎藥性,仁術盡平生。”醫生講求“誠慎仁術”四字。大堂左側南廳,是御醫辦公廳 堂,右側爲北廳。後爲先醫廟,供奉伏羲、神農、黃帝的塑像,有康熙帝御書“永濟羣生”匾。先醫廟裏有銅人像,廟外有藥王廟,廟連接大堂的是二堂、三堂。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條約》後,東交民巷被劃爲外國駐華使領館區。翌年,太醫院遷到新建衙署,在今地安門東大街113號院,大堂東 西3間,進深3間,現基本保存。東院爲藥房。今前院有28戶居民,後院爲五中分校使用。太醫院在宮內上駟院北設有待診、休息的處所,舊稱“他坦”,又作 “塌潭”,爲滿語音譯,漢意是“住屋、住所”。歲月流逝,現已無存。

康熙吃西藥

——給皇帝看病的不一定是御醫

古代趣聞:御醫行業 收入比太監還低 第2張

明清的太醫院,兼具衛生部、總醫院、醫學院和保健局四種功能。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五月,康熙帝因患瘧疾,服用法國傳教士洪若翰等進的金 雞納霜(奎寧)而病癒。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初四,法國駐華公使館多德福醫生曾爲光緒帝診病開藥。不過,太醫院始終是以中醫中藥爲主。

御醫職責主要有八項:侍直、進御、扈從、奉差、儲藥、祭先醫、診視獄囚、施藥等。其侍直,各以專科,分班輪值,在宮中稱宮直,在外廷稱六直。宮 直在御藥房及各宮外班房值班,六直在外直房(如暢春園、圓明園)值班。扈從,皇帝出巡,御醫或奉旨點用,或按班輪值,都給夫馬、車輛裝載藥材,還給賬房需 用等物。此外,王府、公主府、文武大臣等,太醫也奉旨前往診病。太醫還給監獄囚犯、瘟疫患者等治病。所以,御醫不一定都能給皇帝看病,給皇帝看病的也不一 定都是御醫。

御醫怎麼當

——想晉升,等六年

古代趣聞:御醫行業 收入比太監還低 第3張

考選遷轉太醫院的御醫,來自全國各地,從民間醫生以及舉人、貢生等有職銜的人中,挑選精通醫理、情願爲宮中效力的人,量才錄用。如康熙年間,北 京同仁堂創始人樂顯揚曾任太醫院吏目一職,其子鳳鳴承襲父業。雍正年間,同仁堂供奉御藥房的宮廷藥材,前後八代,一百八十八年。太醫院還設有教習廳,培養 醫務人才。經歷六個寒暑,考試合格,才能錄用爲醫士或醫生(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一千一百五)。他們的晉升規則是,六年考試一次,成績合格,沒有差錯, 一次升補。考試受八股文影響,如一次考題爲“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還看重書法。太醫開藥方,要字跡端好。這項人事錄用和晉升制度的優長是:第一,將考 選、遷轉限制在院內,調出、調入均少,利於人才隊伍穩定;第二,御醫、吏目、醫士等採取考試方式選拔,擇優錄用,利於業務水平提升。

薪資待遇低

——醫士月薪不如太監

古代趣聞:御醫行業 收入比太監還低 第4張

薪資待遇方面,太醫院的院使月銀三兩,左右院判、七品御醫均月銀二兩二錢,吏目、醫士月銀一兩五錢(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二百五十)。雍正元年(1723年)規定:醫士月給公費飯銀一兩五錢、米九鬥。而一個普通太監月銀二兩,可見御醫的俸銀是偏低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