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祕傳 > 演義趣聞 > 爲何馬致遠被後人稱之爲秋思之祖?其漢宮秋講了什麼?

爲何馬致遠被後人稱之爲秋思之祖?其漢宮秋講了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8.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致遠生平

馬致遠是元代的著名曲作家,大概是公元1250年——1324年。字是千里,號稱“東籬先生”。是漢族人,祖籍是河北省的滄州市東光縣。因爲他的一手《天淨沙·秋思》出名而被後人稱之爲秋思之祖。

爲何馬致遠被後人稱之爲秋思之祖?其漢宮秋講了什麼?

馬致遠圖

還有一說是馬致遠是河北省的東光縣馬祠堂村人。還有一說是南落坡村,和東落坡村相對應。馬致遠嚴格的說可以說是元代的戲曲作家、散曲家、雜劇家。

馬致遠的代表作是:漢宮秋,他的散曲有一百二十多首。有着《東籬樂府》輯本,他的青年時期仕途和前程非常的坎坷,一直到中年才考中進士,在浙江省曾經擔任過官吏。後來在現在的北京,古時候的大都。任工部主事一職,馬致遠的晚年非常不滿意當時的天下以及政策,自己選擇隱居在了一處田園,過着逍遙自在的生活。死後葬於祖墳。

馬致遠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曲作家,他的作品非常有特點和特色。豪放中不失飄逸,沉鬱之中不失通俗,他的散曲擴大了題材領域,提高了藝術意境,聲調和諧優美,雅俗兼賞。

馬致遠的非常著名的作品:《太和正音譜》,被評爲馬東籬之詞,如朝陽鳴鳳。其詞典雅清麗。可以和靈光景福媲美,有着萬馬長鳴的意蘊,又好像神鳳凌飛於九霄之上,豈可與凡鳥共語。應該將馬致遠的曲列於羣英之上。

馬致遠的一生留下了值得後人學習的作品。

馬致遠字什麼

馬致遠是元代的著名大戲劇家,公園年1250年到1321年。字千里,號稱東籬先生。元大都人,就是現在的北京,一生成就極高,和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併成爲元曲四大家。

爲何馬致遠被後人稱之爲秋思之祖?其漢宮秋講了什麼? 第2張

馬致遠像

馬致遠很早的時候就參加過雜居創作,是當時的“貞元書會”的主要成員之一,一生作品傳頌量很高,作品常見於:《漢宮秋》、《薦福碑》、《岳陽樓》、《青衫淚》、《陳摶高臥》、《任風子》、《黃粱夢》。

馬致遠以《天淨沙·秋思》最爲著名。他的作品特點是在豪放之中有着飄逸。在沉鬱之中,可以看見通俗的風格。

語言清麗,而且非常擅長把自然通俗的語句錘鍊的精緻而細巧。風格中充滿着強烈濃厚的抒情和情懷性。

馬致遠的散曲,擴大題材領域,提高藝術意境不只是一點點。他的曲調和諧優美,雅俗兼賞。他的作品大致可以分爲四大類。嘆世,閨情,世相,寫景。非常善用各種的修辭手法,讓人物形象還有景色都非常的鮮明起來。有着“曲狀元”的美譽。他的感嘆世道的作品也是將他自己的特性揮灑的淋漓盡致。他的語言融匯詩詞和口語爲一起,創造了元曲的獨特意境。

馬致遠是元代的元曲中不可忽略的一個才子,也是元代不可忽略的一個詩人。他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把秋日黃昏的氛圍瞬間捲入落魄的流浪的人的心中。將秋日的思念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別無他人。

 馬致遠朝代

被譽爲“曲狀元”的馬致遠是元代著名的戲曲作家,出生於約(1250-1321)年,字千里,晚年號“東籬”,晚年不滿朝政,歸隱山居,死後葬於祖塋。

爲何馬致遠被後人稱之爲秋思之祖?其漢宮秋講了什麼? 第3張

馬致遠故居圖

馬致遠生活的朝代也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名族建立的統一大國,而在馬致遠時期元祖忽必烈擔任了當時的皇帝,作爲蒙古統治者們已經開始“遵用漢法”、推廣儒學、任用漢族文人,但是卻始終沒有徹底的實行,這樣的舉措不僅給漢族文人帶來了一絲抱志在懷的偉大理想,同時也給了他們更多的失望。馬致遠這位漢族文人也便是其中一個。

馬致遠年少時也曾擔任地方官吏,但是未受到重任,沒過多久就辭職歸隱,一生也可謂是忐忑蹉跎,在一味的心灰意冷後,終於看破了世俗名利隱世於人世間; 猶如“秋思之祖”的《天淨沙·秋思》,也是馬致遠的成名之曲,其將馬致遠鬱郁不得志的心境一一展現出來。

而馬致遠的另一成名之作《漢秋宮》中也包含了濃濃的名族之情,同時藉着歷史也反映除了對世道朝代的不滿之情,其中以一個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漢元帝爲歷史的巨大變化的命運轉折,其實,這個漢元帝更多的表達了普通惹得情感和慾望。

雖然如此,但是馬致遠在文學上的造詣也是非同凡響的,散曲幾乎成了元代的主導,它登壇樹幟,獨領風騷;而馬致遠與當代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爲“元曲四大家”,同時也是元代大戲劇家,散曲家,他的散曲在當時的影響也是頗爲重大,也爲後來的文學藝術起到了一定的引領作用。

 馬致遠是什麼作家

馬致遠是元曲作家,著名的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和他們三個並列元曲四大家。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元代興起的一種詩歌載體,也是一種文藝形式。因爲元曲的橘子長短不一,便於記誦。所以也可以將元曲改成歌曲。元代非常盛行。

爲何馬致遠被後人稱之爲秋思之祖?其漢宮秋講了什麼? 第4張

馬致遠像

元曲來自所謂的胡樂。最開始實在民間流傳開來的,被稱之爲“村坊小調”。到後來一點點的流傳開來之後,元曲開始有着嚴密的格式定律。曲牌名、定格、押韻等等,但是雖然有着一些規定,並不影響元曲的靈活性。所以讀者可以發現,同一首的曲牌名,兩首曲的字數卻不一樣。就是元曲的靈活導致的。

元曲可以說是漢族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瑰寶。在思想方面和內容還有成就都達到了獨有的高峯,所以才能與唐詩宋詞並舉。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歷史上的文學裏程碑。

元曲的盛行對於我們歷史中的民族詩歌發展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還有這卓越的貢獻,元曲剛剛一出現便展現了其茁壯的生命力,它不僅僅是文人雅士用來寄託情懷的工具,還能反映元代當時的社會生活情境,也可以說是元代生活,百姓生活的一個縮影。

元曲由散曲和元雜劇組成。他的興起,盛行和發展都有着非常複雜的原因,因爲元曲起先是宋朝的。但是後來在元代才得以發展壯大。而且在元代的成就最爲頂峯。所以稱爲元曲。

唐詩宋詞元曲,中華文化寶庫的燦爛結晶。

馬致遠漢宮秋

漢宮秋是唐詩宋詞元曲中的元曲的四大悲劇之一。漢宮秋的主角說的是漢元帝,通過他對自我的嘆息和文武大臣的譴責來訴說這件事,自己是一國之君王,但是卻不能保護自己的愛妃,導致演出了生死離別的慘劇。

爲何馬致遠被後人稱之爲秋思之祖?其漢宮秋講了什麼? 第5張

漢宮秋圖

馬致遠的漢宮秋突出了強凌弱的氣氛,而且更出人意料的把漢元帝做成主人公。並且把着一系列的愛情悲劇的故事的根源。也全部歸類到他的身上。強烈的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啓發人們思考民族鬥爭的變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自漢朝開始,文人的詩篇,提及昭君的故事越來越多。把元代的民族矛盾的形勢寫爲匈奴強大,漢朝及其虛弱。昭君出塞被看爲朝廷屈辱求和的做法。

馬致遠的漢宮秋非常顯然不是取材於正史,創造了昭君在番漢交界之處,捨身殉難。因爲昭君的慷慨,保全了民族的氣節。更達到了匈奴和漢朝的友好共處。

在第三折、第四折,還濃墨細筆地描寫了元帝與昭君的生離死別,使元帝悲愴悽惻,愁思鬱結,無可排解。作者盡力刻畫了風流皇帝溫柔多情的一面,讓他盡情傾吐了由生離死別而鬱結於胸的哀痛在第三折、第四折,還濃墨細筆地描寫了元帝與昭君的生離死別,是怎樣地使元帝悲愴悽惻,愁思鬱結,無可排解。作者盡力刻畫了風流皇帝溫柔多情的一面,讓他盡情傾吐了由生離死別而鬱結於胸的哀痛。

馬致遠筆下的漢宮秋,已經成爲不可遺忘的經典。

  馬致遠圖片

都說小眼睛的男生最可愛了,顯然,馬致遠就是小眼睛,加上他微卷的頭髮和長長的鬍鬚,顯得非常的和藹可親,一看就是一個與世無爭的詩人。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人。他少年時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參加元貞書會,與李時中、紅字李二、花李郎等合寫《黃粱夢》雜劇。

爲何馬致遠被後人稱之爲秋思之祖?其漢宮秋講了什麼? 第6張

馬致遠雕塑

明初賈仲明爲他寫的《凌波仙》弔詞,說他是“萬花叢裏馬神仙”。元人稱道士做神仙,他實際是當時在北方流行的全真教的信徒。《錄鬼簿》說他曾“任江浙行省務官”。晚年退隱田園,過着“酒中仙、塵外客、林間友”的生活。他的逃避現實的厭世的態度大大影響了他的創作成就。作品除散曲外,今存雜劇《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等七種。

馬致遠生於1250年,約卒於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雜劇家。大都(今北京)人。馬致遠以字行於世,名不祥。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曾任江浙行省務官。馬致遠着有雜劇十六種,存世的有《江州司馬青衫淚》、《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開壇闡教黃梁夢》、《西華山陳摶高臥》七種。馬致遠的散曲作品也負盛名,現存輯本《東籬樂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數17套。其雜劇內容以神化道士爲主,劇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元末明初賈仲明在詩中說:“萬花叢中馬神仙,百世集中說致遠”“姓名香貫滿梨園”。後人對他的評價無限之高。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