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諸葛亮為何會棄諸多諸侯於不顧,單單選擇了劉備?

諸葛亮為何會棄諸多諸侯於不顧,單單選擇了劉備?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閲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是什麼原因,讓諸葛亮沒選擇曹操孫權,而是加入了劉備的陣營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有名的人才,可是卻選擇了劉備。劉備在北方立足不住,來到荊州避難。他寄人籬下,兵不滿千,將不過關張趙雲。當時的各大勢力曹操、孫權、劉表、劉璋都要比劉備實力要強。那麼諸葛亮為何棄他們於不顧,單單選擇了劉備呢?

諸葛亮為何會棄諸多諸侯於不顧,單單選擇了劉備?

一、胸懷天下的諸葛亮。

諸葛亮在他的《出師表》中説,自己當時並不想出仕,他抱着“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心理,隱居在隆中躬耕隴畝。不過我們從他早年的言行來看,這只不過是他在不得志時的託辭罷了。因為身世不凡的他,心中早早有了匡扶天下的志向。

諸葛亮出身世家大族,他的祖上諸葛豐擔任過漢朝司隸校尉。這個官職不但地位顯赫,還是掌握兵權。出身於這種家族,自然對治軍用武有着家學之祕。再加上諸葛亮的父親、叔父都擔任過地方官,讓諸葛亮在治國理政上也有直接的觀感。這一切都為諸葛亮的學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諸葛亮在父親去世後,隨着叔父諸葛玄輾轉來到荊州。在這裏,他得到了安靜的學習環境。當時荊州沒有遭到戰爭的侵擾,大批外地人到這裏避禍,其中就包括大批的世家大族的人士。這使得荊州繁榮富庶,有學識的人也遊歷其間。

諸葛亮在進學的時候,就表現出與眾不同。他讀書只讀個大概,明瞭其中的主要意思就得了。不像其他死讀書的人那樣,要把書中的道理學得十分精通。而且諸葛亮經常抱膝長嘯,心有所感。對他的朋友們進行點評,説他們能夠當上刺史、郡守那樣的官員。諸葛亮的朋友問他的志向,諸葛亮只是笑而不答。

不過史書中記載的一段話,讓我們看到了諸葛亮真實的志向。《三國志》中説諸葛亮在躬耕隴畝的時候,每每自比管仲樂毅。管仲是齊桓公手下的相國,他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周室,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而樂毅是戰國時燕國的主將,他率領燕軍以弱勝強,幾乎將強大的齊國滅亡。

諸葛亮自比這兩個人,可見他對自己才能的驕傲。諸葛亮認為自己文武全才,一旦有施展的機會,一定會做出一番事業。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甘心一輩子躬耕隴畝呢?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亮為他評點天下大事,説得頭頭是道,更是表明了他是一個胸懷天下的人,只不過是在等待自己的主人而已。

二、諸葛亮眼中的漢賊曹操。

諸葛亮既然對天下大事十分清楚,那麼他對各方勢力自然也瞭如指掌。在他選擇主人的時候,也自然會選擇與自己理念相同的人。在當時勢力最強的當屬曹操,他在平定呂布、袁術和袁紹後,已經佔據了這個北方的大部分領土,擁兵數十萬。

但是諸葛亮卻並沒有選擇他,有人説這與諸葛亮少年時的經歷有關。諸葛亮原本是徐州琅琊人士,他之所以會跟隨叔父來到荊州,是因為無法迴歸故鄉,而造成這個原因的罪魁禍首就是曹操。曹操早就對徐州垂涎三尺,他打着為父親報仇的旗號,對徐州發動了多次攻擊。

在攻打徐州的過程中,曹操大肆屠殺徐州百姓。在曹軍無分別的殺戮下,無辜百姓的死屍把河流都給堵塞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使得諸葛亮有家難回。試想一下,諸葛亮這樣一位恩怨分明的人,怎麼可能會去對蹂躪自己家鄉的人效力呢?

在諸葛亮的眼中,曹操就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暴君。曹操的野心在他迎接漢獻帝的時候就暴露無遺。當曹操迎接漢獻帝的時候,他第一時間就讓漢獻帝封自己為假節鉞,錄尚書事。這讓曹操直接擁有了漢朝的軍政大權,漢獻帝的朝廷變成了曹操手中的玩偶。

諸葛亮為何會棄諸多諸侯於不顧,單單選擇了劉備? 第2張

諸葛亮對曹操的認識十分清楚,他對劉備説起曹操時,不但指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還説他擁有百萬之眾,不可與之爭鋒。不過諸葛亮也沒有把曹操當成不可戰勝的敵人,他對劉備説曹操能夠以弱勝強打敗袁紹,有人謀的重要作用。暗示如果劉備採取正確的策略,也是能夠打敗曹操的。

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在內心是把曹操當作自己的敵人。在諸葛亮的眼中,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諸葛亮作為漢朝官宦家庭的子弟,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他是根本不可能去為曹操效力的。

三、諸葛亮眼中的暴發户孫權。

諸葛亮對盤踞江東的孫權也十分重視,他在對劉備介紹孫權的時候,説東吳國險民附,賢能被他所用,只能當合作者,而不能當作敵人。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當時在東吳為官,這個情報自然是十分準確。

有一個説法是諸葛瑾曾經拉攏諸葛亮到東吳任職。諸葛亮説了一個理由,説孫權手下人才濟濟,能夠用自己,但是不能讓自己人盡其才。説是諸葛亮想要做管仲樂毅那樣的大臣,孫權不可能會滿足諸葛亮的要求,因此諸葛亮不去選擇孫權。

其實這個理由十分牽強,如果諸葛亮真的選擇了東吳,以他的才貌肯定會得到孫權的重用。他的哥哥在東吳能夠做到位極人臣,侄子能夠獨掌東吳大權。可以預見,如果諸葛亮選擇了孫權,他依然能夠在東吳出人頭地,因此這個理由是不成立的。

諸葛亮之所以不去選擇孫權,因為在他的眼中,孫權就是一個依靠武力自立的暴發户。孫氏雖然在江東經營了三世,可是他們並非皇親國戚,也非達官顯貴。他們的崛起,完全依靠的就是武力。這個集團還擁有自己的戰略目標,想要爭奪天下,這在擁有正統觀念的諸葛亮眼中是不可取的。

諸葛亮為何會棄諸多諸侯於不顧,單單選擇了劉備? 第3張

只不過因為東吳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諸葛亮才沒有把他們當成最初兼併的對象。諸葛亮把東吳作為可以聯盟的對象,一起對抗曹操,在心中並不認可東吳爭奪天下的信念。這一點,在後來整個蜀漢集團內部的觀點都是一致的,他們都是把東吳君臣看作漢朝的臣子,比自己低上一頭。

四、諸葛亮眼中鄙夷的劉表劉璋。

至於説當時實力最強的兩位漢室宗親劉表和劉璋,在諸葛亮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在他和劉備一見面,就提出了奪取他們的地盤為基業的建議,也就是《隆中對》的第一步戰略目標,“跨有荊益”。

諸葛亮對劉表的評價很簡單,那就是荊州雖然戰略地位重要,可以憑藉它用武天下,但是劉表不能守衞住它。這個評價是諸葛亮親身經歷所得來的,對劉表和他的手下是一針見血的評價。諸葛亮之所以喜歡唱《梁父吟》,也是有感而發。這個歌曲是説“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是古代謀士設計殺死威脅君主的手下的故事。

當時的劉表就是這樣的君主。他單騎來到荊州,依靠當地世家大族的勢力,控制了荊州。可是由於他沒有培養自己的勢力,成為了當地世家大族的傀儡。在他生前只能保守荊州,可是他一去世,在曹操的進攻面前,他的繼任者劉琮在手下的威脅下,被迫投降了曹操。事實證明,劉表根本保守不住荊州,諸葛亮怎麼可能去為這種君主效力呢?

至於説劉璋,就更不被諸葛亮看到眼裏。諸葛亮對他的評價就是“闇弱”兩字。這個劉璋根本就無力保守益州,遲早會把益州丟失。漢中的張魯對益州虎視眈眈,他內部的派別矛盾又無法調和。當曹操南下荊州的時候,劉璋就趕快向曹操送糧送兵,表示臣服。這種自己都朝不保夕的君主,諸葛亮為何要去為他效力?

五、諸葛亮認為自己真正的主人劉備。

經過一番選擇,只有劉備落入了諸葛亮的眼中。其實諸葛亮對劉備早有耳聞,在徐州的時候他就知道這個人。在劉備來到荊州後,諸葛亮對他也進行了考察。對於劉備的情況,諸葛亮瞭解得十分清楚。在他為劉備制訂《隆中對》的時候,連留守荊州的主將這樣的事情,都考慮得十分周到。

可見諸葛亮對劉備十分認可,早有加入劉備陣營的打算。不過以諸葛亮的性格,他是不會主動投奔劉備的。於是在徐庶的引薦下,上演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活劇,最終雙方兩全其美,終於成為君臣協和的佳話。

諸葛亮為何會棄諸多諸侯於不顧,單單選擇了劉備? 第4張

諸葛亮選擇劉備,首先是因為他是漢室宗親,有着匡扶漢室的理想。劉備起兵之後,始終就打着匡扶漢室的旗號,並且處處以漢室宗親的身份為號召。這使得劉備的行動,有了名正言順的政治影響力。諸葛亮的內心有着正統觀念,他不願意看到改朝換代,還想把漢朝延續下去,因此他和劉備一拍即合。

其次,諸葛亮想要在劉備的麾下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其實當時的諸葛亮已經看出,東漢已經岌岌可危了。而劉備為之奮鬥的漢朝,是為自己建立的漢朝。劉備想要以劉邦和劉秀為榜樣,重新開創新的漢朝。

和劉備理念相同的諸葛亮,願意和他一起迎接挑戰。他選擇劉備集團,正是為自己施展才華選擇一個最佳的舞台。劉備沒有根基,兵微將寡,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迅速發展壯大,最後開創了蜀漢政權。諸葛亮的才能也因此得到世間的肯定,再也沒人對他取笑了。

第三,是劉備的誠意打動了諸葛亮。在隆中的諸葛亮,一面等待出山的機會,同時也做了如果沒有機會就隱居終身的打算。當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他的誠意打動了諸葛亮。在劉備的誠意邀請下,使得諸葛亮難以推辭,因此決定出山輔佐劉備。

結語:

諸葛亮之所以選擇劉備為主公,是因為天下其他的主公或者與他理念不合,或者不被他看重。曹操是諸葛亮眼中的漢賊,孫權是諸葛亮眼中的暴發户,劉表、劉璋是諸葛亮眼中的庸碌之徒,只有劉備這個人才是可以輔佐的英雄。

劉備和諸葛亮理念相同,都是以匡扶漢室為己任,開創新的朝代。而且劉備沒有基業,兵微將寡,更能讓諸葛亮施展才華。再加上劉備對諸葛亮誠意邀請,心甘情願的把權力交給諸葛亮,這使得諸葛亮無法推辭,最終選擇了劉備為主公,君臣齊心協力開創了蜀漢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