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文史 > 在宋朝時期,出現了哪些跟茶有關的文化?

在宋朝時期,出現了哪些跟茶有關的文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閲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唐朝是一個奢華的朝代,宋朝是一個精緻的朝代,也是茶文化鼎盛的朝代。宋朝經濟發達,重文輕武。文人墨客有的當官,有的衣食無憂,落魄文人很少。他們的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因此點茶和茶百戲盛行。

點茶和茶百戲不是用茶葉直接泡茶而是用茶餅,這種茶餅稱為研膏茶。點茶前要將茶餅碾成茶葉沫,再用籮篩不斷篩出極細的茶粉。

點茶

點茶,就是將碾細的茶粉投入茶碗中,待湯瓶水煮沸後衝點入茶碗,然後再用茶筅在盞中擊拂。這個過程叫做"運筅"。運筅擊拂的速度、力量、輕重緩急要適中,否則茶麪不好看。

接着再注入少量的熱水調成糊狀,再注入沸水,又或者直接向茶碗裏注入沸水,同時還得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茶麪。這是一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技術活。因此電視劇《知否》裏的老太太才從宮裏請來嬤嬤,特意教盛家姐妹學習點茶。點茶是貴族女子必備的技藝。

在宋朝時期,出現了哪些跟茶有關的文化?

盛家姐妹拿着茶筅在不停地攪動茶湯。墨蘭不能吃苦,回到房裏還抱怨這個擊拂的過程太辛苦。

用茶筅將茶打成茶麪,茶麪彷彿咖啡一樣,茶麪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才是點茶。此刻就需要考驗女子的點茶技術功底,通常的做法是:執壺往茶盞點水。

點水時,動作需要有節制,流暢,如行雲流水般,其落水點才更準,才不會破壞茶麪。

接着還需要繼續用茶筅旋轉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泡沫)。

這樣,才能點出最佳效果的茶湯,而這種點茶技術又稱為"三昧手"。

蘇軾在《送南屏謙師》詩曰:"道人曉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昧手"。點茶是茶百戲的基本功,因為只有打出更為綿密持久的泡沫才有作畫和欣賞的時間。

茶百戲。

《夢華錄》中有一段宋盼兒和茶坊老闆鬥茶的片段。點茶之後,宋盼兒用清水在茶上作畫,畫在幾分鐘內完成。畫面栩栩如生,令人驚歎,完勝茶坊老闆。得到了繼續開茶坊和宣傳茶坊的目的。在茶上作畫,就是“茶百戲”。茶湯上的畫面最多可維持15分鐘。

“茶百戲”起源於唐朝,宋朝發展到頂峯。2017年,“茶百戲”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茶百戲是一種以研膏茶為原料,用清水使茶湯幻變圖案的技藝。

“茶百戲”有一個非常貼切的名字“水丹青”。它的基礎為點茶法,用清水在茶湯上寫詩、作畫。茶百戲又稱“分茶”。會茶百戲的人,不僅茶藝了得,一定也是丹青聖手,否則無法在茶麪上畫出栩栩如生的圖畫。

茶百戲是士大夫、文人十分推崇的一種文化活動。陸游、李清照等人都熱衷於“茶百戲”。陸游的《臨安春雨初霽》雲:“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李清照在《滿庭芳》中也寫有:“生香薰袖,活火分茶”。

在宋朝時期,出現了哪些跟茶有關的文化? 第2張

蔡京在《延福宮曲宴記》記載:“上命近侍取茶具,親自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這裏的皇帝應該是宋徽宗,宋徽宗親自“注湯擊拂”給羣臣分茶,皇帝的茶百戲圖案“如疏星淡月”。

蘇軾有一首描寫茶百戲的詩詞《月兔茶》

環非環,玦非玦,中有迷離玉兔兒。

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圓還缺缺還圓,此月一缺圓何年。

君不見鬥茶公子不忍鬥小團,上有雙銜綬帶雙飛鸞。

我國宋朝的茶文化,已經不僅僅是喝茶這麼簡單的味覺需求,而是要有視覺的美感。茶百戲滿足了人們的味覺美、感覺美和視覺美的需求。因此詩人楊萬里説:“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中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在於宋朝,宋朝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關於點茶、分茶的詩詞。茶百戲,不僅是味覺的盛宴也是視覺的盛宴,更是人情世故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