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戰史 > 戰史祕聞 > 隋朝為何滅亡?隋朝滅亡的經濟原因

隋朝為何滅亡?隋朝滅亡的經濟原因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閲讀: 6.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國家建設的道路上,歷來存在兩條根本不同的道路,一條是富民強國之路,一條是犧牲百姓利益的富國強兵之路。自從東漢王朝崩潰以來,富國強兵的主張壓倒一切,到隋朝達到登峯造極,其結果如何呢?對這個問題的深入討論,是唐朝確立經濟發展基本原則的出發點。

隋朝為何滅亡?隋朝滅亡的經濟原因

 1國有土地制度下的重税政策

最早登場的強力治國人物是曹操,面對地方割據的動亂局面,號稱亂世之梟雄,治世之能臣的曹操,拿出的辦法是實行軍事化管理,這是實用主義政治人物最喜歡採用的手段,也確實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在經濟方面,曹操大力推行屯田制度。屯田就是軍隊大規模墾田,耕種糧食,解決部隊的給養問題。曹操將它推廣到民間,在全國各地設立屯田,收成按照五五分成,國家和墾田主各拿一半。如果向官府借耕牛,租税還要提高到六成。也就是説,在曹魏政權下,屯田的租税為50%,甚至達到60%。這是很重的税率。劉邦建立漢朝,規定租税為十五税一,具體執行時再折半徵收,也就是三十税一,算下來税率只有3%多一點。當然,還有其他税收,但是,全部加起來,也比曹魏低得多。

曹操重税政策的指導思想和社會現實是什麼呢?

第一,這種政策表明富國強兵的思想佔了上風,認為應該優先發展國家,個人利益必須服從於國家利益。第二,“富國強兵”思想的背後是政治動亂和羣雄割據的嚴酷現實,為了國家統一,必須最大限度地集中資源,用軍國體制去奪取勝利。

屯田政策在短時期內將因戰亂和官僚兼併土地而背井離鄉的農民同土地強制性結合在一起,迅速恢復社會經濟。然而,其代價是讓人難以承擔的重税和絕對化管理下的官吏腐敗。這種體制明顯是不能長期維持的,尤其在和平時期,更凸顯弊端百出,民不堪命。西晉王朝的實際締造者司馬懿看清了這一點,致力於迴歸正常體制。他果斷廢除了屯田制,減輕租税。

不幸的是,西晉通過政變奪取政權,根基很淺,官僚腐敗,奢靡成風,很快就滅亡了。此後中國陷入長期的戰亂和分裂,重税體制就維持下來,造成百姓貧弱不堪,社會一片凋敝。


 2隋朝“國富”之極

隋朝統一中國,大家都盼望有個清平世界,隋朝統治者也做足了表面文章,在法定的税負上有了很多的減輕。然而,隋朝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法,也不是沒有制度,而是説一套做一套。隋煬帝的文集讓唐太宗讀了都深受感動,彷彿聖賢再生,可是做的正好相反。

貞觀二年,唐太宗讓有關部門去清點隋朝國庫留下來的物資,報上來的數字讓人咂舌。王珪報告:“隋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隋朝國庫的積蓄是十分驚人的。隋朝總共統治了38年,國家日常花銷也用了38年,再加上開運河、修長城等等,興建了多項巨大的國家工程,這些開支都十分龐大。就這樣還能夠積蓄五六十年的資財,夠讓人吃驚的吧。算一算這筆賬,就知道隋朝一年收上來的税足夠三年的開支,這麼重的税,老百姓還不都掙扎在生死線上嗎?

唐朝的統計數據可以獲得證明。1970年洛陽博物館對隋朝含嘉倉遺址進行鑽探和重點發掘,確認含嘉倉可以儲存幾百萬石糧食,還出土了數十萬斤碳化穀物。像這樣的大型倉庫,在洛陽附近就有七八座,可見當年倉儲何等巨大。

然而,這還只是實物賦税那一部分,隋朝更重的是勞役,國家工程都由人力物力去完成,我曾經粗粗算了一下,有記錄的勞役,達到三千多萬人次,還不算沒有記錄的部分,以及地方官府的工程。

隋朝為何滅亡?隋朝滅亡的經濟原因 第2張

隋朝的人口,剛建立的時候大約2000多萬人,20多年後達到峯值,大約5000多萬人。人口構成中男女各佔一半,再去掉未成年和老人、殘疾人,隋朝的勞動力在最高峯的時候,滿打滿算也就是2000萬人以下,國家勞役竟然高達3000多萬人次,幾乎勞動力都被徵調去興建國家工程和當兵打仗。剩下的人要承擔上面説到的沉重賦税,什麼叫做水深火熱,民不堪命,這回懂了吧。

 3“人頭税”與“女人國”

這麼沉重的勞役的租税負擔,隋朝是怎樣取得的呢?有這樣幾件法寶:大索貌閲、析户、税外收費直至強徵暴斂。

第一件法寶是“大索貌閲”,什麼意思呢。原來,中國古代的税收都是人頭税,也就是説是根據人頭來徵收的。因為是人頭税,所以古代的統治者都把編制户籍作為管理社會的重中之重,建立起世界上最嚴格的户籍制度。那時的户籍,登記每個家庭成員的性別、年齡、身份、地位、健康情況和財產。一旦被登記在官府的户籍上,税收就像繩索一樣套了上去。反過來,老百姓想逃税,最徹底的辦法就是從官府的户籍上逃脱,這叫作“脱籍”、“隱漏”等等。脱籍的辦法五花八門,什麼離譜的事情都做得出來。比如説,有一個縣,全縣户籍上竟然沒有一個男丁,是中國歷史記載中“真實”的女人國。更多的地方,户籍裏淨是老弱病殘的困難户。鄉村的大家族,一户人家成百上千,户籍本上卻只記載了幾個鰥夫寡婦,無奇不有。這些都是在逃税。

隋朝建立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隋文帝和隋煬帝都是鐵腕治國的皇帝,動真格查實户口。特別是隋文帝,把大批官員派到鄉下,挨家挨户查驗,還發明瞭“貌閲”的辦法,“貌”是相貌,“閲”是當面看清,“貌閲”是用文字描述相貌特徵,“大索貌閲”就是把山野鄉村翻個遍,把人都找出來,逐個清查,將他們的相貌特徵記錄在户籍上,以後難以逃匿。當時沒有照相技術,“貌閲”的發明相當於文字的照相。

隋朝為何滅亡?隋朝滅亡的經濟原因 第3張

隋朝雷厲風行“大索貌閲”,編制户籍,成效非常顯著。隋朝剛建立的時候,全國人口大約有400萬户,2000多萬人。開皇三年(583年),也就是建國第三年清查户口,立刻上升至將近700萬户,4000多萬人。20年後,進一步增長到900萬户,5000多萬人。總的來看,隋朝在大約30年的時間內,使得人口增加一倍以上。如此快速的人口增長不是通過人口繁衍實現的,而是在全國徹查户口的成果。人口快速增加,支持了朝廷税收的爆發性增長,才有了我們在前面介紹的官倉糧食堆積如山的光景。

第二件法寶是析户。要知道人頭税分成兩塊,一塊按照每個人頭,另一塊則按户來計算。要增加税收,除了人口數要增長,户數也要增長。隋朝規定,不許大家族聚居,必須分房,各自立户,這項措施使得户數快速增加,官府的賦税也跟着水漲船高

通過這些措施多管齊下,官府的税收取得了飛速的增長,遠遠超過經濟的發展,富庶的唐朝都自歎望塵莫及。魏徵在給唐太宗的上表中説:“以隋氏之府藏譬今日之資儲,以隋氏之甲兵況當今之士馬,以隋氏之户口校今時之百姓,度長比大,曾何等級?”

隋朝為何滅亡?隋朝滅亡的經濟原因 第4張

顯而易見,是隋煬帝無視民眾,才有了全國的造反。如果説錢多招賊的話,那麼是先有心賊,才有外敵。結果是內外夾攻,財盡國亡。隋朝真是個有命斂財卻沒命花錢的笑柄。

總結隋朝的教訓,是為了唐朝不要重蹈覆轍。唐太宗深刻地指出,善於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懂得藏富於民,而不要把財富都積累在國庫裏面。他引用古人的話説:百姓不足,國君怎會富足呢?國庫的積蓄,只要能夠防備凶年即可,不要超過這個限度。為什麼呢?因為假如後面的繼承人好,自然能夠保有天下,不需要為他多留財富。如果繼承人不肖,為他積蓄越多,越刺激他奢侈傲慢,反而成為國家敗亡的禍根。

通過對歷史教訓的反思,唐太宗君臣有了共識,那就是曹操以來國富民窮的經濟政策必將導致國家破產,必須改弦更張。那麼應該怎麼做呢?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以民為本,以德治國。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