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詩詞名句 >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原文及翻譯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原文及翻譯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閲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詞為作者晚年所作,抒發了南渡後深切的思鄉之情。上闋寫作者在早春日子裏用醉酒濃睡來開解濃重鄉愁的情景,下闋寫她除了神經受到麻醉否則是不會忘記故鄉的愁苦心緒。全詞通篇採用對比手法,上闋寫早春之喜,下闋寫思鄉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襯有家難歸的悲悽,深切感人,構思超妙。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作品原文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瀋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原文及翻譯

白話譯文

春風柔和,陽光淡薄,已經是早春的季節了。剛脱掉棉襖,換上夾層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一覺醒來微微有些寒意,鬢上的梅花粧現時已經亂了。

我日夜思念的故鄉在哪裏呢?只有在醉夢中才能忘卻思鄉的愁苦。香爐是我睡的時候點着的,現在沉水香的煙霧已經散了,而我的酒氣卻還未全消。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南渡後眷念淪陷的北方故鄉而作的。根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作於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徽欽兩帝被金兵所俘,李清照南下江寧。詞人接踵遭際國破、家亡、夫喪、顛沛流離的種種不幸,在南方過着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內心鬱積着國破家亡的無限苦楚。在這種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她為傾吐深重的故國之思和懷鄉之情,寫下了這首詞。

作品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一種思鄉的濃愁,頗耐思味。當時是早春時節,天氣温和,風光柔麗,女主人公剛剛卸去冬裝,換上夾衫,心情輕快而又愉悦。這是美好的大自然給主人公心靈投上的一抹明亮的色彩。女主人公睡起,感到幾絲寒意,鬢上的“梅花”也已殘破。上闋四句,委婉地透露出來的是一種含蓄、朦朧、帶有幾分淒冷的心境和幽細的愁思;女主人公先淡淡幾筆輕輕拈出了春“寒”和花“殘”這樣的審美感覺,放在讀者的心頭,通過這種“微寒”之感和殘破的“梅花”意象,巧妙地閃射出她心靈深處的某種不如人意但又難言的惆悵之感。一位心靈觸覺極為敏鋭細膩的知識女性對良辰美景的複雜感觸在這裏已微露端倪。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原文及翻譯 第2張

下闋則波瀾頓起,女主人公將上闋曲折透露出來的那種悽清感和殘缺美的底藴一筆揭示出來:“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這實在是帶着血淚的痛楚悲呼。她只能將一懷思鄉愁緒訴諸杯中物。至此,女主人公已經表明了心靈深處不安的原因;而上闋預先作為一種情感鋪墊而懸垂的“微寒”之感以及那殘破的“梅花”,也有了着落。結處“瀋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詞意極沉痛。不直接説愁,説思鄉,而説酒,説薰香,詞意含蓄雋永。這兩句既是宕開,又是收束,含意豐富,耐人尋味,正是“舉杯銷愁愁更愁”。

此詞上闋寫喜,下闋寫悲,表面看去意似不連,實際關係非常緊密。春風送暖,本來應該歡樂地盡情領略這大好春光,然而節候的變化,往往特別容易觸動人的思鄉懷人之情,想到山河破碎,有家難歸,這美好的春色,反而成了生愁釀恨之物。所以上闋之喜,更反襯出下闋之悲;寫喜是賓,抒恨是主;悲喜對照,把主題表現得更加突出,巧妙地閃射出她心靈深處的某種不如人意但又難言的惆悵之感。

這首詞寫得婉約情深,在感情的抒發上,由平緩細流而漸趨噴湧深沉,欲説還休的哀愁悽苦的思鄉情緒,在藝術技巧上匠心獨出,上隱下直,上平淡下濃摯,隱與直相濟,平淡與濃摯相成,風格婉約含蓄,構思超妙,斐然成章,深沉強烈的情緒以清淡、省簡的文字輕描淡寫,情感表達得強烈而又有羈勒,陡然從心靈深處湧出,但隨即又輕輕一筆打住,使這短短的一首小詞在情感表達上產生一種起伏和跌宕,形成美感上的節奏。

上闋的情感,一路平穩而沖淡,下闋劈頭便是“故鄉何處是”,使前面那一路沖淡的情緒頓起波瀾。而上闋那種乍着夾衫的好心情到了下闋也陡然一變,跳到思念故鄉的一懷愁緒上來。這種情感上的節奏和突變,無疑具有詩詞創作和審美欣賞上的美學意義,但從另一方面看,也實在是女詞人複雜、深刻的精神心理的真實顯示。

這首詞相當深刻、有力地揭示出女詞人靈魂深處的悲憤、不安和強烈的思鄉情緒,透過女詞人深閨中的裊裊香霧、沉沉酒杯、昏昏醉意而窺見那顆與民族命運共存亡的崇高心靈。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