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文化名家 > 疑是地上霜的“霜”是什麼?《靜夜思》為什麼能流傳千古?

疑是地上霜的“霜”是什麼?《靜夜思》為什麼能流傳千古?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閲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疑是地上霜的“霜”是什麼?《靜夜思》為什麼能流傳千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靜夜思》是一首我們非常熟悉的唐詩,不過這句詩中有講到“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裏的霜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因為房間地上一般是不會結霜的,所以李白這句話到底是為了表達一種情感才這樣説,還是有別的意思?雖然這首詩已經被解讀過很多遍了,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靜夜思》中隱藏了另外一個故事,這次就為大家講講這首詩的新意,感興趣的話就來看看吧。

疑是地上霜的“霜”是什麼?《靜夜思》為什麼能流傳千古?

李白的《靜夜思》,恐怕算得上在中國普及率最高的古詩了。不僅小孩子,就算是一些沒什麼知識文化,沒念過幾天書的老頭老太,幾乎也能背這首古詩。

不過,雖然能背這首詩的人很多,但是,這首詩的一些地方,卻不太容易讓人理解。尤其是“牀前明月光”的“牀”,究竟是指的什麼呢?如果是屋子裏睡的“牀”,那麼,李白怎麼會懷疑(比喻)是地上的“霜”呢?因為誰都知道,屋裏是不可能有霜的。比喻的比喻有的事物,沒有的事物,那就是一句笑話。

也因此,很多人認為,李白《靜夜思》中的“牀”,並不是指屋裏的睡覺的牀,而是別的東西。是什麼東西呢?有幾種説法。

一是指“窗”。也就是説,“牀”在這裏是一個通假字,是“窗”字的通假字。説是“窗”的通假字,是因為詩人站在屋子裏,一般要透過窗才能看到月亮,看到地上明晃晃的月光。而且開窗見月,才會有意境。這裏的“地上”,指的是窗外的地上。

疑是地上霜的“霜”是什麼?《靜夜思》為什麼能流傳千古? 第2張

二是指“井欄”,也就是井邊的台子。這個台子是供人坐在上面納涼的。這句話是説李白不是在屋裏,而是在室外。在室外,李白懷疑是地上的霜,也就很正常了。而且,井與故鄉是深切地聯繫在一起的。看見井,因而思念自己的故鄉,顯得恰到好處。

三是指“胡牀”,也就是户外的馬紮,或者是吊牀一類。畢竟李白出生在胡地,他在他的詩中,使用家鄉的方言句子,是很正常的。

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這三種説法,感覺似乎都有些靠不住。

先説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有那個讀音,卻沒有那個字,因此用同音的字替代。但是古代本來就有“窗”這個字,為什麼要用“牀”替代呢?如果是為了平仄的需要,這兩個字都是平聲,又有什麼必要,要用一個字代替另一個字呢?再説了,就算是通假字,也是一個約定俗成的過程,除了這首詩,哪裏還有地方用“牀”通假“窗”呢?

疑是地上霜的“霜”是什麼?《靜夜思》為什麼能流傳千古? 第3張

再説“井欄”。説是井欄似乎也沒有錯。不過,就算“牀”指的是“井欄”,可是,在從古到今的詩歌中,似乎都沒有因為看見水井,就思念自己故鄉的詩歌啊。而且,李白是寫的“羈旅”詩,也就是在外地漂泊的時候懷念自己的故鄉。他在“驛站”“客棧”“古道”“孤舟”這些地方懷念自己的故鄉,都是可以的,也有人這麼寫過。但是,他為什麼要跑到井邊去寫一首詩呢?這難道不顯得很怪異嗎?固然寫詩是要講究“用典”的,沒有出處的東西,絕不會隨便寫。所以,把“牀”解釋為“井欄”,其實也是很牽強附會的。

最後説“胡牀”。不錯,李白確實出生在胡地,他的故鄉確實有胡牀。但是,李白不是在胡地,而是在漢地呀,漢地哪來什麼胡牀呢?難道李白為了寫一首詩,特地讓主人給他製作一張胡牀嗎?這就顯得很怪異了。

所以,以上這四種説法,顯然都不靠譜。

那麼,這裏的“牀”,是什麼意思呢?

我認為,沒別的,這裏的“牀”,就是牀,而且就是屋子裏面的牀。

既然是屋子裏面的牀,李白為什麼會把月光比喻成地上霜,地上有霜嗎?

疑是地上霜的“霜”是什麼?《靜夜思》為什麼能流傳千古? 第4張

有。當睡的屋子非常簡陋,四面透風的時候,屋裏的地面結霜,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李白寫屋子四面透風,有大大的好處。

只有屋子四面透風,才會有大片大片的月光灑在牀前的地面上。

只有屋子四面透風,李白才會懷疑地面結霜了,因為屋裏和屋外沒什麼區別嘛。

只有屋子四面透風,才會特別表現出冷冷清清。而只有冷冷清清,再加上看見了月亮,才會懷念家鄉。因為月是故鄉明,家鄉才是温暖的。

我們知道,李白寫詩,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誇張”。他誇張過很多東西,“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白髮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等等,都是誇張手法。既然李白善於用誇張手法,誇張“清冷”的程度,説屋子裏都結霜了,也是非常正常的。

之所以有人會產生懷疑,我覺得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不懂李白,不懂李白的詩歌,不懂文學,才會鬧出這樣的笑話。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