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伯禽的三年,姜子牙的五個月,他們都做了什麼?

伯禽的三年,姜子牙的五個月,他們都做了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閲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記》載:“太公亦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姜子牙剛剛分封到齊國,治理齊國只是花了五個月時間,就回到鎬京城中述職。周公的兒子伯禽受封到魯國,卻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回到鎬京城中述職,齊魯兩國地界相鄰,都靠近東海之濱,距離鎬京城的距離也相差無幾,當時也都處於東夷部落的聚居地。那麼,為什麼姜子牙僅僅用了五個月就能治理好齊國,而伯禽則花了三年呢?

伯禽的三年,姜子牙的五個月,他們都做了什麼?

齊國姜子牙回覆周公説的是”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什麼意思呢?就是簡化所謂的君臣之禮,大家平等相待,以維護當地和平。對姜子牙而言,分封到齊國,作為周天子分封的外來客,來到這個陌生之地,最重要的就是要活下來,就是要生存,要生存就得做出讓步,不可能用過於強硬的姿態來改變當地格局。而伯禽的回覆則是:“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伯禽顯然與姜子牙採取的是不同的方式,就是要以周王國勝利者的姿態,徹底征服當地臣民,暴力手段見效甚快,可是也往往後患無窮。伯禽的三年,也就可以理解。

姜子牙其實是剛剛被封到齊國的時候,就受到東夷部落的進攻,從此可見姜子牙對於管控齊國的百姓是有憂慮的,那麼其五個月就回到鎬京城中,一方面是為述職,一方面則是請求周天子軍力的支持,以穩固齊國的大業。而伯禽呢,其本身就是姬姓部落的親族,到魯國的時候帶領過去的大多都是姬姓親族勢力,也就顯得更為強勢。據説姜子牙是在非常老的時候,才為周文周武建功立業,那麼來到貧瘠的齊魯大地,需要披荊斬棘,開荒拓疆,這對姜子牙來説本身並不適合,首先身體上就絕對不允許,因此選擇回到鎬京城中,本來就是頤養天年的最好方式。況且,當時武王建國之初,百廢待興,需要大量的人才來建設國家,同時也對功高蓋主的姜子牙心有顧慮,迫切的希望將姜子牙召喚到自己身邊,以方便控制的同時,又能輔佐自己治理國家。

伯禽的三年,姜子牙的五個月,他們都做了什麼? 第2張

《姜太公志》載:“太公三子為丘穆公。太公封齊,都營丘,命其三子鎮守營丘,以封地為氏,而為丘氏”,姜子牙五個月就回到鎬京城中,而將齊國大權交給三兒子,同時又把大兒子呂伋帶到鎬京城中,實際上是有着深謀遠慮的。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姜子牙顯然看重的就是這個因素,到天子身邊,不僅可以借用天子軍隊,平定齊國周邊東夷勢力的威脅,同時又能掌控朝中最新動向,隨時為自己的封地贏取最大利益,也就是內外兼修,周王國數代天子皆與齊國姜姓通婚,這其中難免就有姜子牙的作為。而姜子牙的大兒子跟隨父親在朝中做官,除了成為軍中的重要將領,長官周天子的精鋭部隊三千虎賁,更是輔佐成王、康王東征西伐,在穩固周天子的政治基礎上立下汗馬功勞,後來也順利繼位為齊國君主,是為齊丁公。

客觀上説,當時的東夷勢力並沒有屈從周天子的管轄,在成王時代就曾發動管叔、蔡叔、霍叔的“三監之亂”,這也可證明姜子牙在齊國的生存環境之惡劣,而導致其在五個月時間就回到鎬京城中請求援助。魯國則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平定這些混亂。《史記》載:“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其中説的人民多歸齊,顯然就是姜氏在多般努力下,才促成東夷勢力的屈服,這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姜子牙在齊國的五個月,並非是什麼都沒做,《韓非子》載:“海上有賢者狂矞,太公望聞之往請焉,三卻馬於門而狂矞不報見也,太公望誅之。”作為當地最有名賢人隱士,姜子牙卻將其誅殺,顯然就是告訴當地人,齊國不是不敢與東夷為敵,只要聽齊國公族的話,就有好日子過,不聽的話,自然就會被誅殺。這即是為其三兒子確定的齊國國策,也是給東夷人的下馬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