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魏延墓前跪着的石像有諸葛亮嗎 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魏延墓前跪着的石像有諸葛亮嗎 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閲讀: 5.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蜀將魏延死後,他的墓前跪着諸葛亮的石像,此事是真是假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蜀將魏延的墓碑位於我國陝西漢中市石馬鄉,去過此地的遊客都知道,在魏延墓前立着兩個石馬,這兩個石馬分別代表了馬岱和楊儀。

然而,除此之外,有人表示,在早年間,曾經有諸葛亮的石像以跪着的姿態被放置在了魏延的墓前。

魏延墓前跪着的石像有諸葛亮嗎 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根據《三國演義》的記載,魏延是被諸葛亮殺害的,而其墓前之所以會有跪着的諸葛亮的石像,是因為諸葛亮對魏延心存愧疚。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魏延的墓前真的有過諸葛亮的跪像嗎?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瞭解一下。

01 出身卑微,深受劉備重用

魏延和諸葛亮,一個是蜀國的名將,一個是蜀國的丞相,都是蜀國舉足輕重的人物。

提起兩人,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兩個對立的形象,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魏延則是“浮躁貪功”,被後人唾罵。

大多數人對於諸葛亮和魏延的認識幾乎都是來自於小説《三國演義》,但説到底《三國演義》不過是一篇摻雜了作者私人情感太多的小説,與真實歷史有着較大的出入。

建安十六年,魏延以部曲投靠劉備,“部曲”一詞指的就是在東漢後期,一些帶兵之人可以招收丟失土地的農民或者沒有工作的壯丁,將他們編入自己的軍隊。

因此,部曲與主人是有着人身依附關係的,具有一定的奴隸性質,出身部曲的魏延起初可以説是卑微到了極點。

但是不久之後,魏延便憑藉着屢次立下戰功,被任命為了牙門將軍,深得劉備的信任。

在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政治軍事中心隨遷到了成都,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來鎮守漢中。

魏延墓前跪着的石像有諸葛亮嗎 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第2張

漢中可謂是當時的軍事重地,是魏蜀兩軍的緩衝地帶,有着重要的戰略位置,漢中一旦失守,那麼將會直接影響蜀國的存亡。

因此,很多人都以為張飛定會是不二人選,包括張飛自己也這麼認為,信誓旦旦。

但不曾想,劉備卻將魏延提拔為了都督,封其為鎮遠將軍,命其帶領軍隊駐守漢中太守,全軍上下無一不為劉備的決定感到震驚。

此時的魏延在蜀國尚且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為了能讓魏延服眾,劉備特意在大會上問魏延:“今天委你以重任,你意下如何啊?”

魏延答道:“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魏延的一席話霸氣外露,令在場的眾人都不禁佩服,魏延鎮守漢中時,正是蜀漢政權最岌岌可危的時候。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奪走了劉備的荊州三郡,關羽遇害,這令劉備很是氣憤。於是,劉備即位不久之後,便集中力量聲討孫權。

但不料竟遭遇到了慘敗,隨之而來的便是蜀漢的動盪,不少人想要趁虛而入,藉此機會進攻漢中。

而正因為魏延帶兵死守漢中,才使得曹魏等不敢打漢中的主意,守住了蜀漢的重要屏障。

蜀國建立之後,魏延繼續擔任了鎮守蜀漢北大門的重任,此時的魏延地位僅次於關羽、張飛等人。

之後為了嘉獎魏延,劉備更是將其封為了都亭侯,直到諸葛亮北伐時,魏延始終擔任着軍事要職。

而能夠如此被劉備重用,魏延顯然是不太可能有反骨的,因此,即便最終魏延是被諸葛亮殺害,也只可能是兩人之間的問題。

02 諸葛亮和魏延的“糾葛”

在不停升遷之後,魏延才得以和諸葛亮產生一定的聯繫,成為了僅次於諸葛亮的二號軍事人物。

在諸葛亮首次北伐時,魏延也為其獻上了自己的計謀。當時鎮守在長安關中的是曹操的女婿夏侯楙。

夏侯楙是實實在在一個庸才,根本不會帶兵打仗,整日花天酒地,之所以能夠鎮守關中,也是得益於其曹操女婿的身份。

於是,魏延便進諫諸葛亮,指出夏侯楙無能無謀,可以讓其帶領五千士兵,備足糧草,從褒眾出兵,沿着秦嶺向東,不出十天左右就能夠到達長安。

到這時,夏侯楙肯定聞風喪膽,定會選擇棄城而逃,屆時,諸葛亮便可以率領主力部隊從斜谷出兵,與其在長安會師。

等到魏軍前來支援的時候,咸陽以西的地方早就已經被他們所控制,為時已晚。不得不説,魏延足智多謀,只可惜諸葛亮一向小心謹慎。

認為魏延的策略多少有些冒險,不如出祁山,收取隴西來得較為安全、妥當,因此,諸葛亮也就沒有采用魏延的計謀。

魏延墓前跪着的石像有諸葛亮嗎 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第3張

而《三國演義》也就這段對兩人關係進行了大力渲染,寫到魏延因為自己建議沒有被諸葛亮所採納,便憤憤不平,感慨“以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但其實這本就是一件極其正常的事情,並非諸葛亮有意冷落魏延,只是延續了諸葛亮的一貫求穩的行事作風。

根據當時的地理位置,從南向北穿越秦嶺一共有四條道路可以通行,由東向西依次是子午道、駱穀道、褒斜道和陳倉古道。

前三條道路都是蜿蜒崎嶇,很是危險,只有陳倉古道較為平坦一些,而除了子午道之外,其他任何一條道路距離長安的直線距離最短的也有八百里。

因此,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諸葛亮放棄了這四條道路,而是選擇了更西的祁山,這樣一來,也就可以避開曹魏的重兵交鋒。

除此之外,更是能夠控制隴西,解除北伐的後顧之憂,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沒有聽從魏延計謀的諸葛亮喪失了奪取關中地區的最佳時機,並且也是唯一一次機會。

魏明帝在這之後,迅速將無能的夏侯楙調離,改由大將曹真鎮守在此地,並且加強了防禦。

曹真之後便是司馬懿,更是對關隴地區嚴防死守,沒有給蜀漢任何可以趁機而入的機會,這對諸葛亮來説也是一大憾事。

而在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後,諸葛亮也為此大方承認了自己的失誤,表示:“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

説明諸葛亮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非刻意忽視魏延。

03 不得已而為之的“冷落”

相反,諸葛亮不僅沒有冷落魏延,對其還是極為重視的。建興八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此次魏延受命率領隊伍西入羌中,與郭淮、費瑤等人在陽溪大戰,並大獲全勝。

此後,魏延也是憑藉此次功績被提拔為了“前軍師、徵西大將軍”等,而這些也都是諸葛亮親自提拔的。

魏延受封的時候正是諸葛亮當政時期,因此,這足以説明諸葛亮對魏延的器重,以及對其軍事才能的肯定。

而要説冷落的話,可能就是在諸葛亮臨終之前,忽視了魏延與楊儀的爭鬥,置之不理,最終導致了敗亡。

楊儀也是諸葛亮重用之人,與魏延兩人如同諸葛亮的左右手一般,但是兩人卻一個高傲,一個自大,互相看不上眼。

魏延墓前跪着的石像有諸葛亮嗎 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第4張

甚至時不時短兵相接,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多虧了費禕從中不斷地調和,在開會時經常坐在兩人中間,以免意外發生。

雖然諸葛亮對於兩人之間的不和也是看在眼裏的,但是其並沒有過問。不得不説,諸葛亮協調矛盾的處事實在是不敢讓人恭維。

身為左膀右臂,甚至經常拔刀相向,諸葛亮都能聽之任之,這也為之後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諸葛亮臨終之前,為了防止兩人因為個人恩怨影響了撤兵計劃,於是便特意做了交代。

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表示:“秋,亮病困,密與常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使自發。”

意思為讓楊儀統率主力部隊撤退,魏延負責斷後。對此,起初魏延是毫不知情的,也正因為這件事情,後人才會因魏延而怨恨諸葛亮,表示兩人之間不和,諸葛亮不信任魏延。

諸葛亮生前對兩人幾乎都是公平對待的,不過多幹涉兩人的矛盾,可能也與擔心有失偏頗有關。

而為何在臨終前,諸葛亮將大權交到了楊儀,而不是魏延手中,這當然和信任毫無關係。

幾十年來,魏延對劉氏以及蜀漢的無數奉獻,諸葛亮都是有目共睹的,自然不會對其產生猜忌。

而之所以選擇讓楊儀在他死後統領三軍,很大原因是出於諸葛亮和魏延在戰略意圖上的分歧。

04 諸葛亮魏延雙雙去世

在陳壽撰寫的《諸葛亮傳》中有這樣的記載:“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包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盪宇內”。

這足以透露了諸葛亮的北伐戰略意圖,意在橫掃魏國,興復漢室,再者就是即便無法興復漢室,那麼也要盡最大可能擴充蜀漢的版圖,對魏國造成一定的威脅,護蜀漢的安全。

但是這些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逐漸都變成了渺茫的希望,諸葛亮在北伐的途中也是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逐步感到了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此,魏延顯然是不能理解的,魏延在帶兵打仗上有着出色的天賦,但是他終究不是戰略家。

諸葛亮一向行事謹慎,是因為他知道蜀漢是經不起折騰的,為此,諸葛亮總是選擇了最為穩妥的方式。

魏延墓前跪着的石像有諸葛亮嗎 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第5張

但相比之下,魏延就很是大膽,血性,不懂退讓,於是,諸葛亮明白魏延定是不會理解自己放棄北伐的決定的。

因此,再三思考之後,諸葛亮才將統領三軍的權力交到了楊儀手上,正如諸葛亮預測的一樣,在其去世之後,魏延表示不能就此終止北伐計劃,更不可能聽命於楊儀的差遣。

但是楊儀謹遵諸葛亮的遺囑,帶兵想向着成都方向撤退,楊儀的舉動瞬間惹惱了魏延,聽到其撤退的消息之後,魏延便立刻率兵向南行進。

而楊儀在知曉之後,便聲稱魏延謀反,魏延則譴責楊儀叛逆,並返程在南谷口堵住了楊儀的退路。

對此,楊儀派出了王平前去和魏延對峙,最終在王平的遊説下,魏延手下的士兵紛紛覺得是魏延理虧,於是便四處潰散。

而魏延最終也因為寡不敵眾被馬岱直接一刀砍死,隨後,楊儀更是將謀反的罪名牢牢地扣在了魏延的頭上。

因此,魏延的死和諸葛亮並無太大的關係,也不存在諸葛亮對魏延心存愧疚一説。並且,諸葛亮貴為一朝宰相,也沒有人敢將其石像做成跪着的姿態,放置在魏延的墓前。

因此,無論是從哪方面講,諸葛亮跪像一事都是不足以相信的。

而魏延的去世,我們在痛斥楊儀的同時,也只能怪罪於其咎由自取,魏延帶兵堵截楊儀,無非也是想對其痛下殺手,只是無奈最後寡不敵眾。

但是楊儀扣在魏延頭上的造反的帽子實在是妄言,如果魏延真的想要叛變,絕不會向南折返,而應該向北直接投奔曹魏。

魏延墓前跪着的石像有諸葛亮嗎 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第6張

只能説,魏延最終多少有些魯莽,也許正是由於魏延的這一缺點,諸葛亮才不敢將統帥大任交到他的手上。

很多人通過《三國演義》對諸葛亮和魏延的關係有着很大的誤解,其實不然,大體上諸葛亮對魏延還是器重的,在框架內讓魏延充分發揮了實力。

最終雖“拋棄”了魏延,但那也是諸葛亮以大局為重的不得已而為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