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蕭何為什麼要置韓信於死地?

揭祕:蕭何為什麼要置韓信於死地?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蕭何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漢高祖五年(前202),持續數年的楚漢戰爭結束,劉邦稱帝,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戰果。但是也千萬不要把劉邦“梟雄”化,仔細翻閱史書就會發現,劉邦從固陵一役敗北算起,“常敗將軍”的名號是當仁不讓:高祖二年,劉邦率五十餘萬人伐楚,至彭城。項羽率三萬精兵擊漢軍,大破之,漢兵死者十餘萬人。劉邦帶著數十餘人倉皇逃遁,為了逃得快,一路上幾次要將女兒推下車。這一仗,劉邦的父親和皇后也被項羽捉去;

高祖三年,劉邦被項羽包圍在滎陽,矢盡糧絕,將軍紀信假扮劉邦模樣詐降,讓劉邦率數十餘騎狼狽而逃;

劉邦收兵守成皋,又被項羽包圍,只得再次敗退,逃入韓信軍中,收韓信之軍。漢軍出陳倉,就是“用韓信之計”。以後井陘之戰,充分顯示了韓信的謀略和軍事指揮天才。收趙定齊,韓信立了大功。殺死龍且,斬斷項羽臂膀。劉邦幾次大敗,末了都是從韓信那裡收精兵,方能再戰。

高祖五年,楚漢決戰垓下。開始韓信、彭越不在,劉邦大敗,“深塹而守之”。後來用了張良的妙計,願與韓信、彭越“共天下”,把兩人哄了來。垓下之戰,據《史記》記載,“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整個戰役,全由韓信指揮,垓下之戰實際上成了韓信之戰。呼風喚雨,波瀾壯闊,四面楚歌,英姿颯爽的韓將軍與氣拔山河的楚霸王在垓下譜寫了一篇“火星撞地球”的史詩對決。

埋下禍根

然而,誰也想不到,剛剛葬了項羽,劉邦就“馳入齊王壁,奪其軍權”。好一個“共天下”,原來指的是“共同打天下”。司馬遷在寫韓信傳的時候,用了很大一段文字描述蒯通勸韓信自立為王:楚、漢相爭三年,在京、索之間相持不下,兵疲民困,劉邦與項羽雙方都無力“息天下之禍”!唯有韓信接連打勝仗,兵強馬壯,且“據強齊,從燕、趙”,正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這一段文字,十分精彩,恰似諸葛亮《隆中對》的最早版本。不但如此,蒯通又引了“兔死狗烹”,文種被害的故事告誡韓信,但韓信忠誠於劉邦,執迷不悟。韓信的可愛在於他身上具有一種當代美國式的那種自信和坦率,他心裡有什麼話都敢於說出來,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心裡怎麼想。比如舉幾個例子:事例一:

他平定齊地之後,不顧忌諱,公開給劉邦寫信說:“齊國這個地方民風刁悍複雜,請讓我代理這個地方的王(假王),鎮一鎮這個地方的邪氣。”有人說韓信這是藉機向劉邦邀功,其實在寒心心裡根本沒有那麼多的小九九,他就是為了替劉邦穩定齊國而已。卻不知,他的無心之過已為他的死埋下伏筆事例二:

韓信被貶後,曾經在大街上看到了呂后的妹夫樊噲,如果要用現在人的看法,自己這麼倒黴的時候看到了皇后的親戚,那還不趕緊上去巴結一下,跟呂后套套近乎!(彭越就是這樣沒出息,在蜀地被髮配的時候看到了呂后跪著求呂后把他調回老家去養老。)韓信偏不,笑咪咪的罵樊噲:“看見我來了還不磕頭!”樊噲懾於韓信往日的威望,馬上下馬磕頭:“能在這裡看到大王真是很榮幸。”韓信哈哈大笑,敲了敲樊噲的腦袋:“你是侯,我也是侯,用不著再像以往那樣下跪了!唉,真沒有想到,我韓信今天居然淪落到和你以及周勃這樣的大老粗為伍!”說完了扭頭就走,一點都不在乎樊噲射向他背後那怨毒的目光。

揭祕:蕭何為什麼要置韓信於死地?

事例三:

被貶後在皇宮和劉邦聊天,劉邦試探著問他:“韓信啊,你說句實話,你說我這樣的去帶兵打仗,憑我的才能到底能帶多少兵啊?”說完後可憐巴巴的看著韓信,希望他看在自己是皇帝的份兒上能鼓勵一下。韓信腦袋一晃,想都沒想就脫口而出:“您最多也就帶十萬兵吧,再多了肯定亂套。”劉邦氣得目瞪口呆,挖苦地回擊了一下:“那你呢?”韓信仍沒想:“我當然多多益善了。”劉邦更氣了,說了一句非常小家子氣的話:“多多益善,那我為什麼是皇帝,而你只能供我驅策呢?”韓信這才知道把皇帝給氣著了,趕緊給了個臺階下:“您善於統帥將領嘛,所以我帶多少兵都是你的。”話說到這個份上明擺著是敷衍皇帝,劉邦無論如何也樂不起來了。

功高震主

韓信可以打天下、安天下,但有時,他確實過於單純,這是自信的一種體現,但是,在現實中卻與“為官之道”顯得格格不入

後人都說韓信是死於呂后和簫何之手,“成也簫何,敗也蕭何”。其實,猜忌——削權——殺頭,這正是功臣枉死的三部曲,只不過,天下算盡的韓信卻百密一疏、沒有算到這一點。韓信功高,有奇謀、善用兵,劉邦豈能容他?韓信之後,彭越、瓊布也為劉邦所害,只有聰明的張良,深知“兔死狗烹”之理,託言辟穀,跑到深山裡去避禍。可以說,韓信被殺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項羽鼎盛時,那些擁有軍事實力的異姓王,顯然是最後滅楚的主要力量,他們在整個楚漢戰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隨著項羽的敗亡,異姓王作為政治砝碼,在劉邦的政治天平上,分量陡然增加了。這些異姓王擁有兵權,論軍事力量,劉邦很難與之匹敵。歷史處在轉折的關頭,如何對待異姓諸侯王,將關係到劉邦能否穩坐江山的問題,尤其是那位“勇略震主”的韓信,更成為劉邦心中大患

陳平獻計

漢王朝遷都長安,固然佔據了秦中天險,然而漢初民心未集,社會依舊動盪不安。劉邦遷都剛剛兩個月,叛亂事件就相繼發生。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燕王臧荼起兵叛亂,劉邦親自率軍征討。最後臧荼兵敗被俘,劉邦立盧綰為燕王;接著,原項羽的部將、穎川侯利己也舉兵叛亂。劉邦再一次將兵親征。

未幾,高祖凱旋而歸,班師回到長安。元旦佳節,受大臣慶賀,於是就大擺宴筵,與群臣共度良宵。閒暇之時,想起項羽的遺臣,還有一個鐘離昧至今仍沒有拿獲,心中仍舊有些惴惴惴不安。於是再次嚴令通緝,要求必須拿獲歸案。不久,有人通風報信,說鍾離昧隱藏在下邳,由楚王韓信收留。高祖聽說後,大驚失色,他本來就擔心韓信功高蓋主、犯上作亂,此次又添了一個鐘離昧,居於韓信幕下,怎麼不讓人擔憂呢?於是馬上派使詔諭韓信,令他速速拿獲鍾離昧到都城。

鍾離昧與韓信同為楚人,素來相識,此時走投無路,才投奔韓信,韓信念顧舊情收留了他。接到高祖詔書時,他仍不忍將鍾離昧獻出,只是託言鍾離昧來到此處,要差吏嚴加審查。使臣如實稟報,高祖將信將疑,總難以放下心來,因此潛派人員飛馬到下邳附近,探查虛。正碰上韓信出巡,車馬喧騰,前後護衛,不下三千人,聲勢很是顯赫。打探訊息的人把上述情況向漢高祖彙報,並說韓信有謀反的跡象。

揭祕:蕭何為什麼要置韓信於死地? 第2張

高祖急忙召集各個將領,詢問對付韓信的辦法,諸將紛紛摩拳擦掌,一齊向高祖進言,要求舉兵討伐韓信。商祖默不作聲,諸將不知所措,陸續退出。恰巧陳平進見,高祖便向他問計,陳平料定韓信沒有謀反,但不便替韓信辯護,就說形勢在緩慢地發展,欲速則不達。高祖急不可耐,說:“諸將都請求我發兵征討韓信。”陳平接著問道:“陛下如何知道韓信謀反?”高祖說:“已有人密書奏報,謀反情況屬實。”陳平又問道:“除有人上書密報外,有沒有人知道韓信謀反的具體情況?”高祖回答說:“還沒有聽說,想必沒有人知道。”陳平認為僅憑上述情況,不足以作為謀反的罪證,而且除上告者外,沒有人知道這件事,韓信本人也不知道。陳平因勢利導勸說高祖,他認為兵不能勝楚,將領的才能又不及韓信,如果突然發兵攻擊韓信,使戰事突起,恐怕使韓信不反也反了,因此現在就採取軍事行動不是萬全之策。

高祖忙追問陳平怎麼辦。陳平向高祖獻計說:過去皇帝出外打獵,一定會聚叢集臣並召見他們。南方有個地方叫雲夢澤,以適獵而出名。陛下可以偽稱出遊雲夢進行狩獵。召集所有的諸侯王,會聚陳這個地方。陳與楚地毗鄰,韓信既然為楚王,並且聽說高祖在閒暇之時出遊打獵,一定會來拜見,趁他拜見的時候,只需一兩個武士就可以將韓信拿下。高祖對此計大為稱讚,當然對陣平言聽計從。便馬上遣使四出,向各封國傳達詔書,稱高祖將南遊雲夢,令諸候在陳地會集,各封王的諸侯不知有詐,一律服從詔令。

鍾離昧之死只是韓信得到詔令時疑慮重重,他被高祖兩次剝奪兵符,已知道劉邦心機詭詐,所以格外留心。這次高祖駕遊雲夢,命令諸侯在陳地會集,更覺得莫名其妙。韓信得到詔令時猶豫不決。

這時,他的幕僚有人向韓信進言,說他並無過失,不會遭到劉邦的忌恨,現在只是收留了鍾離昧一人,不免違命。如果把鍾離昧殺了,把他的首級獻給劉邦,劉邦一定高興,那還有什麼擔憂呢?韓信覺得很有道理,便去見鍾離昧,吞吞吐吐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鍾離昧已經覺察出韓信的心跡,勸說韓信說:莫非因為他呆在這裡,而讓韓信得罪了劉邦?漢軍之所以不來攻伐楚地,就是因為擔心韓信和他同仇敵愾,共同抗拒漢軍。如果把他獻給劉邦,那麼韓信不久也會重蹈覆轍。一面說,一面看韓信的臉色,只見韓依然陰雲密佈,便起身大罵韓信反覆無常、不仁不義,隨即悲憤交加,拔劍自殺。韓信見鍾離昧已死,便割下他的首級,帶了幾名貼身隨從,直接奔向陳地,拜見高祖劉邦。高祖派出使臣之後,不等他們回來覆命,便向洛陽進發,一直來到陳這個地方。這時,韓信已經等侯夠時了,一見御罵到了,便即刻去拜見,並把鍾離昧的首級獻上,本打算得到高祖的嘉獎,然出人意料地聽高祖厲聲說:“快把韓信給我拿下!”話未說完,已有武士走近韓信,把他反綁起來。韓信如夢初醒,仰天長嘆道:“果然像人們所說的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死。現在天下已定,我韓信也該死了!”高祖劉邦聽著,怒目圓睜說:“有人告訴我,你要犯上作亂,所以要拘捕你。”韓信若有所思,不作過多的辯解,任憑武士把他捆縛車後。劉邦就押著韓信,仍然由原路返回洛陽。

揭祕:蕭何為什麼要置韓信於死地? 第3張

韓信之死

劉邦回到洛陽,因韓信謀反證據不足,只是削奪他的楚王封號,貶為淮陰侯。韓信自從被削奪封號之後,這位功勳卓著的漢家將領,隨即移居長安。他認為劉邦忌恨他的才能,終日怏怏不樂。憂憤之時曾與代地的陳豨話別,發洩心中的憤懣之情並打算聯手對付劉邦。不久,陳豨謀反,高祖劉邦親率大軍征討,韓信找了個藉口沒有跟隨去,劉邦也沒有勉強他。但將所有國都中的政事、內部事務委任給呂后,外部事務委任給蕭何,才放心前去伐陳。呂后想乘機操縱權柄,做點驚天動地的事來,以使人畏服。正巧韓信的舍人因得罪了韓信,被韓信囚禁並準備殺掉,於是舍人的弟弟向呂后告發韓信有謀反的舉動,說韓信已和陳豨串通好,準備乘夜間不備,開啟監獄,釋放四犯,然後襲擊呂后和太子劉盈。史書中都說“呂后對此深信不疑”,可她真的信嗎?不,現在信與不信已經不要緊,她只需要一個能將韓信處決的罪名就行,管你是證據確鑿、還是“莫須有”。

原想召韓信進宮,擔心他不肯從命。因此呂后與簫何共謀,特別派遣一名心腹吏役,假扮士兵,只說由高祖派回來傳遞捷報,平叛已經得勝,陳豨已經被殺,令列侯群臣進宮慶賀。韓信仍然稱病,杜門不出。蕭何藉著問病的名目,親自來探韓信,勸說韓信應該入宮道賀,以消解眾人的猜疑。韓信聽了簫何的話,不得已隨何入宮。

誰知宮門裡面早已埋伏好武士,等韓信一進門,就一擁而上把韓信拿下。韓信急忙回頭向簫何求救,簫何早已避開,只有只後滿臉怒容,坐在長樂殿中,一見韓信被押了進來,便嬌聲喝道:“你為何敢與陳豨串通,作為內應?”韓信答辯道:“這話從何講起?”呂后喝問:“現在已接到主上的詔命,陳豨已束手就擒,供出由你指使,所以造反,況且你的舍人亦有書信告發,你謀反情況屬實,還有什麼說的?”韓信還想申辯,偏偏呂后不容分說,竟下令武士將韓信推出,就在殿旁鍾室內,處以死刑。韓信臨死之時,仰天長嘯:“我不聽蒯通的話,反為女人所陷害,難道不是天命嗎?”。

不可一世的韓信,最終死於一個女人之手!

“反叛”一說的由來

不少人認為,韓信是因為謀反而被殺,這種說法的依據有:

第一,早在楚漢之爭的緊要關頭,韓信就邀功請賞,逼劉邦封他為齊王,完全暴露了野心家的嘴臉,因而楚漢戰爭一結束,劉邦就剝奪了他的兵權,並徏封為楚王;

第二,韓信到楚地後,一是在楚王府中隱藏被劉邦通緝的項羽敗將鍾離昧,當有人報告劉邦時,劉邦下詔命韓信遣送鍾離昧入都,韓信則託言鍾離昧並不在此,派使者回報劉邦銷差。二是韓信初到楚地,經常陳兵出人,車馬喧囂,聲勢顯赫,似有謀反之意;

第三,公元前200年,韓信勾結代相陳豨再次陰謀叛亂,慫恿陳豨在代地舉事,他在都中起事,兩相呼應,共取天下;

可是這些根本經不起推敲,韓信做齊王時,實力強大,蒯通一勸再勸,堅決不反;當了楚王,仍有一定實力,也不反;只待一個兵都沒有的時候才反?韓信莫非神經有問題?況且,韓信與陳豨的對話,應是兩個人之間的密謀,洩露出去,定有殺身之禍,可後來卻被記載於史書之中,而且還描述的繪聲繪色,言外之意,韓信只差在腦門上貼個大大的“反”字了。

結語

還是那句話,歷史是勝利者編撰的,劉邦總要為誅殺韓信給個理由,畢竟韓信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其他罪名也不至於死罪,只有“謀反”一說,在歷朝歷代都可以“斬立決”,於是,韓信一世英明卻在死後背上了“逆賊”的名號

回顧韓信的一生,自從蕭何追信回來,劉邦登壇拜將,當時何等重用?垓下一戰,如果不是韓信足智多謀,圍困項王,高祖劉邦也未必能這麼快取得天下,他的十大功勞就這樣一筆勾銷了。以前曾力薦韓信的簫何,後來反而向呂后獻計,誘騙韓信入宮,把他處決,這難道不可嘆嗎?有人為韓信的悲哀而吟詩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原本就是一句公論。

韓信之死,蕭何固然難辭其咎,但是,歸根到底,還是韓信不諳帝王之術,更不懂得急流勇退,才招來劉邦的猜忌,這樣一來,哪怕再小的無心之失也會掩蓋所有功勞,所以,韓信的死既是意外,又像是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