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後世對張溫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對張溫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張溫(193年—230年),字惠恕,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官吏。少修節操,容貌奇偉。孫權召拜議郎、選曹尚書,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吳郡張氏。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黃武三年(224),以輔義中郎將身份出使蜀漢,孫權原先害怕諸葛亮會有意留難張溫,但張溫不擔心。在呈上蜀漢朝廷的文書刻意稱頌蜀漢,以表明和解的誠意,重建兩國關係。他在蜀漢表現出色,得蜀漢朝廷重視。回東吳後不久,被調進豫章的軍隊,事業上再無進展。

孫權一方面介懷他出使蜀漢時稱頌蜀漢,又嫌他聲名太盛,恐怕張溫不會盡忠地由他任用。當時正好碰上暨豔事件,暨豔是張溫引薦的臣子,但他濫用職權,升遷評定等只看自己喜惡。事件被揭發後暨豔及同黨徐彪都自殺。孫權見此,於是以張溫與暨豔、徐彪等人多有來往而下罪張溫,後更將張溫發還到家鄉吳郡。將軍駱統曾上書為張溫辯解,但孫權不理會。六年後,張溫病逝。

後世對張溫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軼事典故

張溫即將從蜀漢返回時,益州的文武百官都前往為他餞行。眾人到齊後,惟獨秦宓未到,諸葛亮幾次派人催他,張溫問:“他是什麼人?”諸葛亮說:“益州的文人學者。”

秦宓到後,張溫問他:“您學習嗎?”秦宓說:“五尺高的孩子都學習,您又何必小看人!”張溫又問:“天有頭嗎?”秦宓說:“有頭。”張溫問:“頭在何方?”秦宓說:“在西方,《詩經》說‘於是眷戀西望’。由此推論,頭在西方。”張溫問:“天有耳朵嗎?”秦宓說:“天高高在上卻能聽到地下聲音,《詩經》有言,‘鶴鳴叫於水澤,聲聞於天’。如果上天無耳,用什麼來聽?”張溫問:“天有腳嗎?”秦宓說:“有,《詩經》說‘上天的步履那麼艱難,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沒有腳,憑什麼行走?”張溫問:“天有姓嗎?”秦宓說:“有姓。”張溫問:“姓什麼?”秦宓說:“姓劉。”張溫問:“您怎麼知道?”秦宓回答說:“當今天子姓劉,因此而知道天姓劉。”張溫問:“太陽誕生在東方吧?”秦宓說:“雖然它誕生在東方,而最終歸宿在西方。”一問一答如山中迴音,應聲隨出,張溫對秦宓十分敬服。

後世對張溫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歷史評價

孫權:“昔令召張溫,虛己待之,既至顯授,有過舊臣,何圖凶醜,專挾異心。”

駱統:“溫雖智非從橫,武非虓虎,然其弘雅之素,英秀之德,文章之採,論議之辨,卓躒冠群,煒曄曜世,世人未有及之者也。”

虞俊:“惠恕才多智少,華而不實。”

諸葛亮:“其人於清濁太明,善惡太分。”

陳壽:“張溫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備,用致艱患。”

後世對張溫的評價如何?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3張

裴松之:“臣鬆之以為莊周雲‘名者公器也,不可以多取’,張溫之廢,豈其取名之多乎!多之為弊,古賢既知之矣。是以遠見之士,退藏於密,不使名浮於德,不以華傷其實,既不能被褐韞寶,挫廉逃譽,使才映一世,聲蓋人上,衝用之道,庸可暫替!溫則反之,能無敗乎?權既疾溫名盛,而駱統方驟言其美,至雲“卓躒冠群,煒曄曜世,世人未有及之者也”。斯何異燎之方盛,又捴膏以熾之哉!”

葉適:“張溫文識功用,雖無傳於後,觀顧雍、張昭、諸葛亮等所推與,可謂‘顏出孔門,參、賜同譽;賈登漢室,絳、灌不讒也。’自古負不世之才,或為人主所知,而其下共排笮之,使不得志者,有矣。未有舉朝所服,上下交願,而人主反加忌惡,羅致其罪,而瀕於死亡也。此但孫權自度已不足以用,又從而傾之爾,於溫何損?”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張溫出場於第第八十六回《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蜀漢遣鄧芝通好東吳,孫權遣張溫為使答禮。劉禪聚文武于丹墀,令鄧芝、張溫入。張溫自以為得志,昂然上殿,見劉禪施禮。諸葛亮設宴招待,酒至半酣,張溫喜笑自若,頗有傲慢之意。後秦宓大醉而入,張溫欲以才學難之,反被秦宓駁得無語,因而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