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傳統文化 > 衚衕的由來 北京胡同的起源與衚衕的命名方式

衚衕的由來 北京胡同的起源與衚衕的命名方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衚衕的由來:“衚衕”之稱由來已久,據專家考證,衚衕二字源於蒙古語,意指“水 井”。當年,有水井的地方爲居民聚集之地。因此,衚衕的本意應爲居民聚 集之地。還有一種說法:元建都北京後,將居民住房按片分開,由蒙古人分管,各片之間由通道分開。通道除供人們行走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在發生火災時作爲隔離帶。雖然有種種說法,但衚衕的出現始於元代已爲一共識。

13世紀初,蒙古族首領成吉思汗率兵佔領金中都,燒燬了城內金朝的宮闕,使中都城變爲一片廢墟。之後新興的元朝重建都城,稱爲大都。大都城分爲50個居民區,稱作坊,如福田坊、保大坊、金城坊等。坊與坊之間爲平直而寬度不等的街巷衚衕。全城街巷衚衕總計有400餘條。明滅元后,在元大都基礎上重建都城,稱爲北京。北京城分爲36坊,街巷衚衕增至1100多條。 清朝建都後,沿用北京舊城,改稱京師。內城街巷衚衕增至1400多條,加上外城600多條,共計2000餘條。 辛亥革命後,北京的街道衚衕仍在不斷的增加,至北京解放前夕,已有3000多條衚衕。

北京解放後,城市建設迅猛發展,建立了許多新的居民區,街巷衚衕最多時有6000多條。近年來,隨着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深入,北京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而街巷衚衕卻越來越少。爲了使“衚衕”這一北京的古老文化現象延續下去,北京市政府將一些特色衚衕確定爲歷史文化保護區,這對保護古都風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衚衕的由來 北京胡同的起源與衚衕的命名方式

衚衕的命名名稱,作爲事物的代號是必須要有的,衚衕自然也不能例外。人們對衚衕的最初命名,是根據其某一方面的特徵,經過流傳,最終被大家所接受並確定下來。衚衕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以地形特色、景物命名;如:金魚池、龍鬚溝、北河沿等,又如崇文區的三里河大街,是以明代開鑿於此的三里河命名的。

廣安門外元代以前有蓮花水域,因而留下了蓮花池衚衕、蓮花池東路、蓮花池西里等地名。什剎海一帶的銀錠橋,風景優美。燕京八景之一的“銀錠觀山”即是這裏現在尚存的銀錠橋衚衕,是直接由銀錠橋命名的。

以建築或遺址命名;如:東城區交道口的府學衚衕,因明、清兩代的順天府學坐落在其中而得名。建國門內有貢院頭條、二條衚衕。是因明、清兩代的貢院設在此地而得名。 其他如黃寺大街、東廠衚衕、祿米倉衚衕、西什庫衚衕、國子監街等都屬於此類。

以人物姓氏命名東城文丞相衚衕以南宋丞相文大祥姓氏命名。西城李閣老胡同,是因爲明代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曾住在這裏。西城祖家街,因爲這裏是明末戰將祖大壽宅院所在地。 其他如張自忠路、趙登禹路、石附馬大街、張皇親衚衕、方家衚衕、史家 衚衕、蔡家衚衕、蔣家衚衕等等,皆屬此類。

以商業故地和商業名稱命名崇文的花市地區,自清代中期便有人家以種植,製作並銷售真假花爲業,現在留下的西花市大街、東花市大街、花市上頭條、花市下頭條等街巷衚衕,都與花市有關。東四以南的燈市口大街,從明朝起就是有名的燈市,因此留下了燈市口這個地名。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曾是蔬菜交易市場。西城區有條斜街,名爲菸袋斜街,這條街上,從清代至民國,直至解放,有許多商店賣菸袋,還在店門前懸掛一根大木製菸袋爲幌子,這樣就自然地定名爲菸袋斜街。其他,如曉市大院、牛街、珠寶市、果子巷、乾麪衚衕、錢糧衚衕、磁器口等,皆屬此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