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傳統文化 > 貫穿中華文化的一個字!從古至今無法繞開!

貫穿中華文化的一個字!從古至今無法繞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貫穿中華文化的一個字!從古至今無法繞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中華文化中,有一個字始終無法繞開,它就是“和”。

人世間的“和”有縝密配套的制度作保證。中國古代宗法制度是人們長期積累的思想模式和行爲規範。宗法制度是權力結構,有明確的絕對服從的權力等級關係。宗法是由宗族來執行的,宗族統治家族,家族干預家庭,家庭管束個人,個人服從禮教。“禮之用,和爲貴”。(《論語》)

貫穿中華文化的一個字!從古至今無法繞開!

禮教的實質是“和”,實現“和”的準則是“克己復禮”。“復禮”反過來保證宗法制度的維持。宗法制度和“克己復禮”相互爲用,確保“和”的長期延續。

“和”有強大的透射力。從《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肯定“和”的目的作用以來,“和”的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擴展,但“和”的詞義沒有變遷,直到今天,還是“和睦”和“協和”拓展的本義。

“和”有強大的穿透力,構成中華民族從古到今的“縱向之和”,形成了一代敬一代、一代傳一代、代代相因的代間之和。

貫穿中華文化的一個字!從古至今無法繞開! 第2張

“和”有極強的浸染性。“和”浸潤於同代人,古訓要求人們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由“愛己”走向“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無私成共私”。

今時要求我們瞭解人,理解人,諒解人,笑口常開,大肚能容。這就滋潤了同代人之“和”,橫向之“和”。

“和”濡染於社會。《禮記》、孟子、康有爲所描繪的大同社會,是一種人人相親相愛,和合相處,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老子所理想的社會是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天下大治的人間天堂。

貫穿中華文化的一個字!從古至今無法繞開! 第3張

“和”普澤於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藝術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於政治的,“政通人和”;用於經貿的,“和氣生財”;用於軍事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用於狀物寫景的,“春明景和”;用於音樂的,“聲律和而八音生”;用於繪畫的,“色調和諧”;用於健康狀況的,“氣血平和”;用於對人態度的,“和顏悅色”;用於齊心協力的,“和衷共濟”;用於建築景觀的,“廣和門”、“太和殿”、“頤和園”等等。

“和”字從時間到空間,無處不在,構成了縱橫交錯的網絡結構。

“和”有巨大的凝聚力。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多民族國家能夠像中國這樣和平相處數千年之久。雖然這中間經歷過若干週期性震盪,但總的趨勢是長治久安的。中華民族奇蹟般地把不同地域、語言、信仰、習慣的民族聯結在一起,究其根本原因是“和”的內在凝聚力的作用。

貫穿中華文化的一個字!從古至今無法繞開! 第4張

回顧中國歷史,不管是漢唐盛世,還是先秦、宋、明,無時無刻不在外敵的壓迫之下,但從來沒有哪一種外來力量能夠完全征服中國,這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親和力、向心力和衝擊不潰的凝聚力。

從古到今,中華歷史上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爲了“和”進行氣勢磅礴的決死鬥爭。

如孔子的“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毛澤東的“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等等,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鬥爭正是爲了中華民族的“和”。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