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傳統文化 > 十六字心傳說盡人間道!十六字心傳說了什麼東西?

十六字心傳說盡人間道!十六字心傳說了什麼東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六字心傳說盡人間道!十六字心傳說了什麼東西?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如今這個時代,早就已經忘卻對我們這片土地和千古繁衍的族羣至關重要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道統”。相信很多人聽到這個詞之後就是滿腦子的問號,然後就會生出冷漠,然後悲哀便愈發明確。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曾繪出中華道統的傳承譜系,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召公,皋陶伊尹傅說,孔子子思孟子,程顥程頤。那時已近千年,後世的聖賢固然也有,近代以來呢?

十六字心傳說盡人間道!十六字心傳說了什麼東西?

何爲道統,要回答便要回到源頭與根本。好在那裏還在,即使蒙了厚厚的塵。

此時方知,我們曾有過“十六字心傳”。它是中國歷史上公認的道統之源,開啓後世百代傳承;凡論道統,無論如何也繞不過這十六字,有如標示本源來處的祖宗牌位。因爲這種分量,又被稱爲“中華心法”。

這便是堯舜禹三代聖王禪位之時所授受與託付,《古文尚書·大禹謨》中那句:

十六字心傳說盡人間道!十六字心傳說了什麼東西? 第2張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詰屈聱牙是因古老,不明覺厲是因分量。因爲太過精深凝練,千年來解讀各異,卻千年未息。既是心傳與心法,或許明代心學宗師王陽明的詮釋,更切真味。

在《重修山陰縣學記》文中,他以大段文字專說這十六字:

夫聖人之學,心學也。學以求盡其心而已。堯、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道心者,率性之謂,而未雜於人。無聲無臭,至微而顯,誠之源也。人心,則雜於人而危矣,僞之端矣。見孺子之入井而惻隱,率性之道也;從而內交於其父母焉,要譽於鄉黨焉,則人心矣。飢而食,渴而飲,率性之道也;從而極滋味之美焉,恣口腹之饕焉,則人心矣。惟一者,一於道心也。惟精者,慮道心之不一,而或二之以人心也。道無不中,一於道心而不息,是謂“允執厥中”矣。

十六字心傳說盡人間道!十六字心傳說了什麼東西? 第3張

不必全讀懂,陽明先生僅告訴我們看去尋常的幾件事——

道心,不過率真赤誠;人心,只是欲心雜念。同情幫助別人是道心,求取讚譽是人心;餓了吃渴了飲是道心,追求吃香喝辣是人心。前者因爲誠而開放活潑,後者因爲欲而扭曲自封;道心因此精微而無所不在無時不起,人心所以而走向虛僞與危機。

道心人心,是說因果。

惟一,莊子言“道通爲一”,道心即是一心;惟精,怕此心不一而修專一工夫,佛家所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抱朴守一,正是工夫落腳處。

惟精惟一,是談修行。

“道無不中”,即是中庸;得中庸在心,依而行之,不偏不邪,能出能入,方能“一於道心而不息”,便是“允執厥中”。“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儒家最能比肩佛道的精深概念,最是中庸;十六字心傳,則是中庸總源。

十六字心傳說盡人間道!十六字心傳說了什麼東西? 第4張

允執厥中,是言境界。

尋常之中,最不尋常;寥寥四句,堪破人間;十六字裏,說盡所有。終究,只落在一個“心”字。我們於是才懂得,陽明所說“夫聖人之學,心學也,學以求盡其心而已”,是何真意。

盡心,卻是多麼難;躁動不止,所求無數,如何可盡。慾望是人千年的絕症,如今則正步入膏肓。“人心惟危”還有另一種解釋,人心險惡;這說的,便是症狀。

這個時代,有人嘆國人失了根。何爲根,怎失去,終究模糊。當這“根”具象爲十六字,我們才摸到實在,卻已斑駁枯冷。道統曾是顆顆滾燙的心,如今已成塊塊冰冷的石。十六字心傳說盡人間道,人間道中又有這時間流轉後更甚的言外之意。

這個時代,有人呼喚回歸傳統。如何迴歸,回到哪裏,也是模糊。十六字心傳則明白告知我們,傳統不在心外,只在自己心中與依行。看得到,便知來路;做得到,面見先聖。

十六字心傳說盡人間道!十六字心傳說了什麼東西? 第5張

其實這十六字還可更凝練、具象、可觸,便是陽明心學歸根到底教人的三個字,致良知。良知在內,便是清明;良知現外,乃成和合。只是這二字古來稀缺,從前摸到一手血,如今已是爛見骨。

說來無用,而撞破南牆,也只能回到這句:道統,是華夏族羣的最終依止;良知,是國人的最後歸宿。十六字心傳未曾失傳,就別讓成了絕學。

人間道,道人間;人道間,無間道。佛言無間地獄,又說立地成佛。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