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成語典故 > 成語“博而不精”是什麼意思?“博而不精”出自於哪裏?

成語“博而不精”是什麼意思?“博而不精”出自於哪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成語“博而不精”是什麼意思?“不改其樂”出自於哪裏?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博而不精】故事的主人公:

鄭衆(?—83年),字仲師。河南開封人。東漢經學家、官員。後世習稱先鄭(以區別於漢末經學家鄭玄)、鄭司農(以區別於宦官鄭衆)。

馬融(79年—166年),字季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經學家,東漢名將馬援的從孫。

【博而不精】是什麼意思?

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

成語“博而不精”是什麼意思?“博而不精”出自於哪裏?

【博而不精】出自哪裏?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融傳》:“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博而不精】詞語辨析:

【博而不精讀音】:bó ér bù jīng

【博而不精的近義詞】:博者不知

【博而不精的反義詞】:博大精深

【博而不精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

【博而不精】典故:

東漢著名的經學家鄭興,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稱於世。他的兒子鄭衆,十二歲時就跟父親學習這部經學著作。後來,鄭衆還學習了《周易》,《毛詩》,《周禮》等經學著作,使他學識淵博,幾乎無所不曉,在上層社會很有名氣。

成語“博而不精”是什麼意思?“博而不精”出自於哪裏? 第2張

鄭衆當官後,在公務之餘給一些年輕人講解《毛詩》、《周禮》等經學著作,並且花很大的精力爲《左氏春秋》作注。後來,終於完成了《左氏春秋》的註釋工作。這部書流傳後,和另一位經學家賈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齊名,都受到學者們的好評。當時,最著名的經學家是馬融。他注過《周易》、《尚書》、《毛詩》、《三禮》、《論語》、《孝經》,使古文經學達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達千人。馬融除了爲經書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講課時坐在高堂上,掛上紗帳,前面讓學生坐着聽課,後面列一班女樂演奏音樂,很有特點。

馬融研究了《左傳》後,也準備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細閱讀了賈逵和鄭衆的注本後評價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衆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廣博,那我怎能超過他們?”馬融覺得,這兩個注本各有各的長處,合起來就彌補了各自的不足之處,便決定不再給《左氏春秋》作注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