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成語典故 > 成語“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出自於哪裏?是什麼意思?

成語“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出自於哪裏?是什麼意思?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出自於哪裏?是什麼意思?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的典故,出自《晉書·王徽之傳》,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人問其故,徽子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歸,何必見安道邪?”

不難看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歷史典故的主人公就是王徽之。

成語“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出自於哪裏?是什麼意思?

提到王徽之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但說到他的父親,想必大家都知道,王徽之的父親就是東晉大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

王羲之的書法被後世深爲稱道,而他的第七子王獻之的書法,在書法史上也很有地位,不僅和其父王羲之並稱爲“二王”,而且又有“小聖”之稱。

這裏要說的王徽之,是王羲之的第五子。

王徽之自幼聰慧,性格高傲豪放,不願受到約束,喜歡自由自在的。雖然他在朝中做官,但卻不願被一些繁瑣之事約束,所以有時沒事的就去出遊閒逛,對自己應該負責的事也不聞不問。

比如王徽之曾在桓衝那裏擔任騎曹參軍,主要負責管理馬匹的工作,但他卻整天不聞不問。

有一次,桓衝問王徽之:“你在軍中負責哪個工作?”

王徽之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就說:“常常見到馬被牽來牽去,那我的工作不是騎曹,就是馬曹。”

桓衝一聽,有些不高興了,心想:“太不負責任了,連自己的工作都不知道是什麼。”

桓衝又問:“你知道你管多少馬匹嗎?”

王徽之說:“我從來不過問這些,怎麼會知道呢,你應該問我下面餵馬的人。”

成語“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出自於哪裏?是什麼意思? 第2張

桓衝很不高興,但還是隱忍着脾氣,然後接着問:“現在得病的馬匹很多,死了多少匹了?”

對於這個問題,王徽之當然更不知道了,但他也不害怕,所以還是平靜的說:“我連活馬都不知道有多少,又怎麼會知道死了多少馬呢!”

桓衝這時雖然很生氣,但再一想,王徽之就是這樣的人,氣也沒用,再則王徽之確實有才華,只是喜歡自由自在而已,對此,桓衝也沒有辦法,就不再問了。

後來王徽之爲了追求自己嚮往的自由生活,就辭官不做,去到山陰隱居,過着對酒當歌逍遙自由的日子。

王徽之在山陰居住期間,有一天夜裏下起了大雪。當他醒來的時候,看到處處白色的雪景,於是就想起了會彈琴的戴安道。

這時他想:“如果戴安道在的話,有優美的琴聲,有潔白的雪景,再喝上一壺老酒,豈不美哉。”

想到這裏,王徽之興致就來了,於是就立刻去拜訪戴安道。

由於王徽之住的地方和戴安道住的地方相距有些遠,所以到了第二天天亮時,王徽之纔到戴安道的門前

然而,王徽之因趕了一夜的路,這時已經沒有當初的興致了,所以當他到戴安道的門前時,並沒有進去,而且按原路返回了。

對此,有人很不理解的問:“你深夜急衝衝的向戴安道家中趕去,但到了地方,爲什麼不進去,反而馬上就回來呢?”

王徽之笑着說:“我本是乘興而來,興盡而返。既然然已經沒有了興致,又何必一定要見戴安道呢?”

正是因爲這個故事,所以就有了“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和“乘興而來,盡興而返”的典故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