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紅樓夢第25回講了什麼事?這回該怎樣賞析呢?

紅樓夢第25回講了什麼事?這回該怎樣賞析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4.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樓夢第25回主要內容是什麼

二十五回:話說一日寶玉,鳳姐等幾個從王子騰夫人的壽宴回來,寶玉一下撲到王夫人懷裏,之後又在炕上躺下來,正巧賈環在炕上抄書,這賈環素日是恨寶玉的,便把旁邊的油燈弄倒,燈油把寶玉的臉燙了很多泡,賈母王夫人把賈環和趙姨娘數落一頓。一天,寶玉寄名的乾孃馬道婆來請安,賈母捐了些燈錢。馬道婆又到了趙姨娘處,趙姨娘想利用馬道婆弄死寶玉和鳳姐,這馬道婆禁不起錢的誘惑,答應了。鳳姐,寶玉下午就瘋了起來,三天後,以不省人事,幸虧那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來解救寶玉,在通靈寶玉上弄了一番,寶玉和鳳姐才得以獲救。

紅樓夢第25回解讀

第二十五回的回目是:

魘魔法姊弟逢五鬼

紅樓夢通靈遇雙真

這一回的內容如果用一句話形容,可以說是“風雲變幻”,平靜中隱藏着殺機。正所謂是“人禍無常”,“家賊難防”。在本回接下來的情節中,可以看到本書最緊張激烈的劇情之一。然而雖說劇情的變化在瞬息之間,而敘述的文字卻又是張弛有度——險象隱藏在貌似平淡無奇的家長裏短兒之中...

那事先就沒有出現一點兒徵兆嗎?也有。只是加害者蠢蠢欲動,而受害者渾然不覺。

上回說到聰穎伶俐的紅玉(小紅)原本有尋找機會“攀高”的念頭,又恰趕上有個湊巧的縫隙,得以在寶玉面前留下點兒印象。然而隨即就遭到秋紋等人的“殘酷鬥爭,無情打擊”,難免就覺得有些心灰意懶。正愁悶時,忽聽有人說起賈芸,不覺得心中一動,因爲那天正是這個賈芸,曾經讓他似乎產生了某種“來電”的感覺。這樣想着,悶悶的回到房中,在心神恍惚,情思纏綿間朦朧睡去。

紅樓夢第25回講了什麼事?這回該怎樣賞析呢?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紅玉在睡夢中見到了賈芸,賈芸過來拉她,被門檻絆倒。驚醒後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第二天早上起來,也不梳洗打扮,跟着去打掃房屋。

看似遊手好閒的賈寶玉同志,活的其實很不輕鬆。這不是,自那日見了紅玉,就有點兒不大能放的下的感覺,思來想去,不知道怎麼是好,心裏也增加了愁悶。早上起來,就假裝看花,四處尋找張望,隔着海棠花,看到一個人在那裏出神,正是那個丫頭。

紅樓夢第25回講了什麼事?這回該怎樣賞析呢? 第2張

紅玉正懶懶的出神,見襲人招手叫她,讓她去瀟湘館借噴壺。紅玉走上翠煙橋,向山坡上一望,見幃幙那邊賈芸正在一個山子石上坐着,招呼着人種樹。紅玉真想過去,可又不敢,這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有點兒折磨人。取了噴壺回來,仍是無精打采的樣子——衆人都以爲她身上不舒服,都沒有在意。其實,這女孩子大概是害了傳說中的那個“相思病”了。

寶玉活的不輕鬆,還因爲,一事當前,他總是先替別人想,考慮別人的感受。潛意識裏的信條是:寧要人負我,不要我負人。這不,眼下就有一個禍事兒等着他呢——

這一天因爲是王子騰的夫人(也就是鳳姐的嬸子、寶玉的舅媽)壽誕之日,鳳姐和寶玉都去了,到晚上纔回來。

王夫人見賈環下了學,就命他抄寫《金剛咒》,無非是督促熊孩子寫作業的意思,正房夫人有這個職責。這賈環顯然心思不在這兒,拿腔作勢地抄寫,一會兒讓丫鬟弄這個,一會兒又讓弄那個,丫鬟們本來就很煩他,都不願搭理,只有彩霞還和他合得來。並悄悄提示他,讓他安分點。可賈環卻不知道領情,氣的彩霞禁不住罵他“狗咬呂洞賓”。

這個時候,鳳姐和寶玉回來了,寶玉因爲多吃了酒,王夫人讓他在自己身後的炕上躺一會兒,並讓彩霞爲他拍着(哄小孩兒睡覺的節奏)。這寶玉豈是老實的?就和彩霞說笑。那彩霞因爲有賈環的原故,就淡淡的不大搭理。而寶玉不明就裏,何況他的毛病也是盡人皆知的。仍拉着彩霞的手,求她說話。

這邊的無意,誰知道那邊兒的有心,賈環平時心裏就恨寶玉,只沒有機會下手。現在又見他跟彩霞拉拉扯扯,按不下一口毒氣,不由得“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正好離得近,就想用熱油燙瞎他的眼睛。故意裝作失手,說時遲那是快,把那一盞油汪汪的蠟燈往寶玉臉上推去...

只聽得“哎呦”一聲,整個屋子裏的人全都嚇了一跳。一陣手忙腳亂...鳳姐三步兩步上炕替寶玉收拾着,一面笑着說賈環還是這麼慌腳雞似的,上不得高臺盤。這時候鳳姐爲什麼還要“笑着”說?因爲有王夫人在,輪不着她發火,這應該是賈府這樣大家的規矩。但她說出了“趙姨娘也該教導他”。

一句話提醒了王夫人。於是,王夫人不再罵賈環,把趙姨娘叫來狠狠罵了一頓。趙姨娘感到又受了惡氣,不但忍氣吞聲承受,還得過去替寶玉收拾。

賈環行爲的動機如果按照現在的法律,已經具備“故意傷人罪”的“主觀故意”的“要件”。雖然是“未成年人”,但作爲“監護人”的趙姨娘應該難逃相應的責任。所幸的是,從後果看,並不很嚴重,換句話說,沒有達到賈環的目的。寶玉的“左邊臉上燙了一溜燎泡出來,幸而眼睛竟沒動”...

王夫人一方面心疼寶玉,另一方面也怕賈母問起不知道怎麼回答。寶玉就說,有些疼,不妨事,明天問就說是我自己燙的。

第二天見了賈母,寶玉雖然說是自己燙的,免不了賈母把跟從的人罵了一頓。

這一天,有寶玉寄名的乾孃馬道婆進榮國府請安。見寶玉這樣,嚇了一跳。問了原由,不免裝神弄鬼作了一套法,又云山霧罩的編了一套胡話。

這胡話果然就把愛孫心切的賈母引上了鉤。最終答應在日常香燭供養之外,每天再多添五斤香油的供奉,心裏纔算踏實。

我們看到的這馬道婆是個奇怪的動物,似乎有些來歷不明。雖叫“道婆”,卻開口閉口都是“佛法”,而行爲舉止則又分明是個十足的奸商。你看她要價的技巧有多高?先把對方的心理價位擡高,然後再通過察言觀色,欲擒故縱地把要價適當降低。最後,看似取的低點,其實是個天價!每天五斤香油,一年就是一千八百多斤!如果讓農民算賬,這得多少畝地的芝麻啊。難怪賈母也有些犯遲疑。

馬道婆來到趙姨娘處,很快就又發現了“商機”。兩個惡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在馬道婆假意說了句“阿彌陀佛,罪過”之後,很快達成幫她“暗裏算計”,除掉鳳姐和寶玉的協議。當然“勞務費”是更重要的,“取費標準”是,趙姨娘拿出現有的銀子和體己細軟之外,還得再寫個五百兩銀子的欠契。

趙姨娘的貪婪兇狠也表現在當她把希望完全押在馬道婆身上之後,下賭注時不顧一切的孤注一擲。當然這馬道婆也不手軟,毫不留情地狠宰了一刀。而看似拮据吝嗇,“心有餘力不足”的趙姨娘,竟毫不猶豫地心甘情願。因爲她的如意算盤是,只要把寶玉和鳳姐幹掉,這傢俬就都是“我環兒的”了。

如此這般,在陰暗角落裏的這一番策劃,就這樣“神知鬼覺”地開始實施了。原來,這馬道婆“作法”的全部成本除了她身上的“功夫”之外,只是幾張鉸成“人模鬼樣”的小紙片兒,而且早已經隨身攜帶着...

這馬道婆本是寶玉的寄名乾孃,應該沒少得到賈府的好處,況且剛剛還狠狠地宰了一刀,然而竟能如此貪得無厭地見利忘義,不免讓人“細思極恐”了。

卻說這天黛玉飯後走出院門,伴着“花光柳影,鳥語溪聲”,信步來到了怡紅院。正巧,李紈、鳳姐、寶釵也都在。鳳姐就提起前幾天送給他們的茶葉,問嚐了怎麼樣?別人都不覺得怎麼好,卻只有黛玉說“吃着好”。

話趕話兒的當口,鳳姐對黛玉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爲什麼不給我們家當媳婦?”——因爲南方有以茶爲聘禮的習俗。所以鳳姐在這裏說了這個笑話。也透露出當時賈府上下似乎已經人人心照不宣,加上鳳姐又指着寶玉,進一步坐實了。所以,黛玉聽了,雖然表面含羞佯裝不悅,但看得出來,心裏倒是也蠻受用的。

說話間人們相繼告辭,寶玉叫住黛玉,要有話說。但拉着黛玉的袖子,只嘻嘻地笑,卻說不出話...忽然大叫一聲,發起瘋來,隨後拿刀弄杖,尋死覓活。一時間,大家都亂做一團。不一會兒,只見鳳姐也手持一把鋼刀砍進園來——不用說,馬、趙二人暗中密謀的計劃見到效果了。

說起來,這“魔法”的效力也真夠大,直鬧得天翻地覆,折騰的上上下下手忙腳亂,哭天搶地。無論問卜求神,全都無效,幾天下來一直把這姊弟二人折騰到奄奄一息的地步,以至有人提議準備後事了...

正在山窮水盡束手無策的絕望時候,來了一個癩頭和尚和一個跛足道人,聲稱可以救人。這二位救人的訣竅原來是那個“通靈寶玉”。也是,那通靈寶玉原本具有能“除邪祟”的“神功”的,可爲啥不靈了呢?原來是被聲色貨利所迷,這“靈石”染上了“塵埃”,一時不靈驗了。只需這兩位大士真人拿過去持誦持誦就好了...

經過這二位“士”“仙”的一番調治,姊弟二人才漸漸露出起死回生的“生命體徵”...

——有讀者不禁要問,這不是鬼神迷信嗎?現實中真有這樣的事兒?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兒直到現在也沒有絕跡,是否這麼“靈驗”就不好說了。我想對此不必過於較真兒。其實作者在本書開始就有交代,“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後,故將真事隱去,借‘通靈’之說...”所以,這段劇情應該看做是一種藝術誇張的效果。

“魔口”脫險的姊弟二人開始感覺餓了,人們趕忙熬來米湯...

聽到可以吃米湯了,一旁焦急等待的衆人還沒有反應,黛玉已不覺脫口唸了一聲“阿彌陀佛”,寶釵回頭看了她半天,“嗤”的一聲笑了,說道:“我笑如來佛比人還忙:又要講經說法,又要普度衆生...又管林姑娘的姻緣了...”寶釵這話顯然是因爲之前鳳姐的“吃茶”之論,細品不乏酸酸的味道。

這一回通過描寫卑劣的害人之舉,對“惡人”的人性的揭示可謂入木三分。趙姨娘的陰險狠毒和卑鄙齷齪,馬道婆毫無底線的見利忘義,以及小小年紀的賈環其令人難以想象的心黑手辣...

作爲本書的一大特色,在整個劇情的發展過程中,總有兩個重要的,具有象徵意義的“串場”的角色若隱若現。就是那“一僧一道”。如今,在賈府上下近乎絕望的時候,這兩位又來救駕。更有深意的是,對比眼下的馬道婆,以及之前現身的“饅頭庵”的靜虛老尼,書中出現的幾個現實生活中僧道人物,多是“六根不淨”,或者乾脆就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江湖騙子。而真具有“超出三界外”特徵的“大仙”、“大士”,乃是遊離於現實生活之外的,來無影去無蹤的“超人”。這或許也是作者通過這種“離間效果”的某種暗示吧。如果進一步解讀一下,或許可以說,在那樣的社會背景下,即使是選擇出家,也未必能獲得真正的“清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