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典國學 > 古文名著 > 《呂氏春秋·仲春紀》當染講的是什麼道理?

《呂氏春秋·仲春紀》當染講的是什麼道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呂氏春秋·仲春紀》當染講的是什麼道理?怎麼理解?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原文】

墨子②見染素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以入者變,其色亦變,五入而以爲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註釋】

①當染:即所受的感染要適當。②墨子:名翟,戰國初魯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

譯文

墨子看着染絲的人嘆氣說:“素絲在藍色染料中浸染就被染成藍色,在黃色的染料中就被染成黃色,所投入的染料顏色改變,被染的素絲顏色也改變,投入五種顏色就因此被染成五種顏色了。”所以浸染不可不慎重。

【原文】

《呂氏春秋·仲春紀》當染講的是什麼道理?

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舜染於許由、伯陽,禹染於皋陶、伯益,湯染於伊尹、仲虺,武王染於太公望①、周公旦,此四王者所染當,故王天下,立爲天子,功名蔽天地。舉天下之仁義顯人,必稱此四王者。夏桀染於幹辛、歧踵戎,殷紂染於崇侯、惡來,周厲王染於虢公長父、榮夷終,幽王染於虢公鼓、祭公敦②,此四王者所染不當,故國殘身死,爲天下僇③。

舉天下之不義辱人,必稱此四王者。齊桓公染於管仲、鮑叔,晉文公染於咎犯、郄偃,荊莊王染於孫叔敖、沈尹蒸,吳王闔廬染於伍員、文之儀,越王勾踐染於范蠡、大夫種④,此五君者所染當,故霸諸侯,功名傳於後世。

範吉射染於張柳朔、王生,中行寅染於黃藉秦、高強,吳王夫差染於王孫雄、太宰嚭,智伯瑤染於智國、張武,中山尚染於魏義、椻長,宋康王染於唐鞅、田不禋⑤,此六君者所染不當,故國皆殘亡,身或死辱,宗廟不血食,絕其後類,君臣離散,民人流亡。舉天下之貪暴可羞人,必稱此六君者。

【註釋】

①太公望:姜姓,號太公望,曾釣於渭水之濱,周文王立他爲師,輔助武王滅殷,後封於齊。②幽王:指周幽王,西周最後一個皇帝。虢公鼓:周幽王的卿士。虢:國名。祭公敦:周幽王的卿士。祭:國名。③僇:侮辱。④勾踐:春秋末越國國君。范蠡:越大夫。大夫種:即文種,曾輔助越王勾踐發奮圖強,終於滅吳。⑤宋康王:宋文公九世孫,攻其兄剔伐宋,遂滅宋而三分其地。唐鞅、田不禋(yīn):皆爲宋國大夫。

【譯文】

並不是單單染素絲是這樣,國家中也有像染色這樣的情況。舜受到許由、伯陽的感染,禹受到皋陶、伯益的感染,湯受到伊尹、仲虺的感染,武王受到太公望、周公旦的感染。這四位王者,所受到的感染適當,所以能成爲天下的王者,被確立爲天子,他們的功名足可以遮蔽天地。要列舉天下仁厚、有道義、顯赫的人爲例,一定會說出這四位王者。

夏桀受到幹辛、歧踵戎的薰染,殷紂受到崇侯、惡來的薰染,周厲王受到虢公長父、榮夷終的薰染,幽王受到虢公鼓、祭公敦的薰染。這四位王者,所受到的薰染不適當,所以落到國破身亡的下場,被天下人恥唾。列舉天下沒有仁義、恥辱感的人,一定會說出這四位王者。齊桓公受到管仲、鮑叔的感染,晉文公受到咎犯、郄偃的感染,荊莊王受到孫叔敖、沈尹蒸的感染,吳王闔廬受到伍員、文之儀的感染,越王勾踐受到范蠡、大夫種的感染。

這五位國君所受到的感染適當,所以在諸侯中稱霸,他們的功名在後世中傳誦。範吉射受到張柳朔、王生的薰染,中行寅受到黃藉秦、高強的薰染,吳王夫差受到王孫雄、太宰嚭的薰染,智伯瑤受到智國、張武的薰染,中山尚受到魏義、椻長的薰染,宋康王受到唐鞅、田不禋的薰染。

這六位國君,所受到的薰染不適當,所以他們的國家都滅亡了,有的自身受到侮辱,有的死了,他們的宗廟都不被供奉祭祀,後代都被斷絕了,國君與臣子離散,國中的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亡。列舉天下貪婪殘暴可被羞辱的人,一定會說出這六位國君。

【原文】

凡爲君,非爲君而因榮也,非爲君而因安也,以爲行理①也。行理生於當染,故古之善爲君者,勞於論人,而佚於官事,得其經也。不能爲君者,傷形費神,愁心勞耳目,國愈危,身愈辱,不知要故也。不知要故則所染不當,所染不當,理奚由至?六君者是已。六君者,非不重其國、愛其身也,所染不當也。存亡故不獨是也,帝王亦然。

《呂氏春秋·仲春紀》當染講的是什麼道理? 第2張

【註釋】

①行理:施行大道。

【譯文】

凡是做君主的,不是因爲是君主才榮耀,不是因爲是君主才安逸,是因爲他們施行大道。能有施行大道的行徑的,是在適當的薰染環境中產生。所以古代善於當君王的,在用人方面勞碌,而少去管官事,這是掌握了爲君的方法。不會當君王的,傷身費神,使心愁苦,使耳目勞碌,但國家越發危殆,自身更受辱罵,這是不知爲君要領的原因。

不知爲君的要領,就是因爲受到不適當的薰染;受到不適當的薰染,治國的大道由何而來呢?六位君王就是這樣的情況。六位君王,並非不重視自己的國家,並非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而是因爲受到的薰染不適當。所以,存亡的情況不單單是這六位君主的國家如此,帝王自身也是同樣道理。

【原文】

非獨國有染也。孔子學於老聃、孟蘇夔、靖叔。魯惠公使宰讓請郊廟之禮於天子①,桓王使史角往②,惠公止之,其後在於魯,墨子學焉。此二士者,無爵位以顯人,無賞祿以利人。舉天下之顯榮者,必稱此二士也。皆死久矣,從屬彌衆,弟子彌豐,充滿天下,王公大人從而顯之,有愛子弟者隨而學焉,無時乏絕。

子貢、子夏、曾子學於孔子,田子方學於子貢,段幹木學於子夏,吳起學於曾子。禽滑黎學於墨子,許犯學於禽滑黎,田擊③學於許犯。孔、墨之後學顯榮於天下者衆矣,不可勝數,皆所染者得當也。

【註釋】

①魯惠公:春秋魯國國君。宰讓:魯大夫。②桓王:當作“平王”,惠公卒於周平王四十八年,與桓王不相接。史角:史官,名角。③田擊:墨家後學弟子。

【譯文】並非只是國家中有像染絲的情況。孔子向老聃、孟蘇夔、靖叔學習。魯惠公派宰讓向周天子請教郊廟祭祀的禮節,桓王派史角前往授教,魯惠公把史角留在那裏。史角的後代在魯國居住,墨子向他們學習。這兩個人,沒有爵位來使人顯耀,沒有賞錢俸祿來誘惑人。列舉天下顯赫榮耀的人,卻一定說出這兩位。

他們都死了很久,但跟從追隨的屬下卻很多,弟子學生也很多,天下到處都是。王公大臣跟從學習,使他們更顯耀,有想培育子弟的,也願意讓他們追隨去學習,沒有停止衰落之時。子貢、子夏、曾子向孔子學習,田子方向子貢學習,段幹木向子夏學習,吳起向曾子學習。禽滑黎向墨子學習,許犯向禽滑黎學習,田擊向許犯學習。孔、墨以後的學生在天下間顯赫榮耀的很多,不可以盡數,都是所受到的薰染適當的原因。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